一輛車,最多坐八個人,可等著去趕集的村民足足有二十號!
眼看著車上擠得滿滿當當,后面還有一大半人沒坐上,沒坐上的人難免有些著急和失望。
“老王,這……這不夠坐啊!”
“是啊,一天一趟,這咋夠坐?”
“我還急著去鎮上買種子呢!聽說廣福那店鋪開始賣種子了。”
王老五看著眼前的情景,趕緊安撫好村民,承諾盡快想辦法,然后趕著牛車先送上了車的人出發。
晚上趕集回來,王老五水都沒顧上喝一口,就直接去找負責村里工程協調和物資管理的謝大河。
“大河,你得幫我想想辦法!”
王老五擦著汗,把情況一五一十地說了,“鄉親們都想坐車,可我這只有一輛車,根本拉不過來。眼看著有人坐不上,我這心里頭也不是滋味啊。”
謝大河聽完,也覺得這是個急待解決的問題。
他拍了拍王老五的肩膀:“老王叔,你別急,我這就去找里正叔商量,肯定得拿出個章程來。”
謝大河找到正在算賬的謝里正,將牛車供不應求的情況詳細說了。謝里正捻著胡須,說道:“這是意料之中的事。兩文錢的車資,實在是太便宜了,大家自然爭著坐。但王老五一個人,一輛車,確實忙不過來,長久下去,也容易引起鄉親們之間的矛盾。”
最后他果斷地說:“這樣,大河,你立刻去協調。眼下村里大的土木工程都差不多了,用牛馬的地方少了些。你讓他提兩輛備用牛車,讓他幾個兒子輪流在趕集日這天跑拉人的線路。三輛車一起跑,差不多就能周轉開了。”
謝大河的了話,很快便安排妥當。
新的規定也隨即在村里公布:每逢趕集日,這三輛牛車優先保障鄉親們出行需求,專門用于往返云槐鎮。也請鄉親們嚴格按照先來后到的順序排隊坐車,坐滿即走。為了公平起見,還在槐樹下劃了排隊區域。
等到下一個趕集日,村口出現了三輛整齊劃一的“公交牛車”,場面頓時不一樣了。
雖然等候的人依然不少,但大家看到三輛牛車,心里都有了底,沒有再爭搶。
四海奇珍坊開始售賣新式種子的消息,像長了翅膀一樣飛遍了桃源村和桃溪村。
桃源村的村民們近水樓臺,手里也有些余錢,紛紛趕到店里,你買兩包菜種,我選幾樣瓜秧,再來二十斤的“百日收”稻種,個個臉上都帶著對豐收的期盼。
店里一時間熱鬧非凡,全是泥腿子打扮的老鄉,伙計們第一次給自己村里的人服務,心里高興,忙得腳不沾地。
云槐縣那些平日里喜歡光顧奇珍坊的老顧客很是不解,怎么奇珍坊還有鄉下泥腿子們能買得起的物件?
他們好奇之下就和店里的伙計打聽在賣些什么便宜好貨,伙計們說是新式種子,那些人瞬間沒了興趣,他們并不知道“百日收”這種能夠震驚整個大寧朝的種子比奇珍坊任何奇珍都要更有意義。
這也是桃源村的村民第一次組團來奇珍坊走動,以前知道謝廣福一家在縣里開了店鋪,路過的時候也只會遠遠的看一眼,心中雖然也很想進去和村里的那些伙計們打個招呼,但是低頭看看自己泥腿子打扮的模樣,衣服上少不了的補丁,又望而卻步了,如今能光明正大借著買種子的由頭好好的逛一逛這不得了的奇珍坊。
大家心里都有些好奇,忍不住在店里閑逛起來,越看越覺得謝廣福一家真是好本事,竟能認識海外的番商,弄來這許多新奇的寶貝。
謝大虎讓廚娘煮了許多的大麥茶招呼他們,讓他們慢慢看,店里的伙計們也是熱情的介紹起來,他們如今的銷售口才比剛開業的時候好了不知道多少倍,每一樣奇珍都被他們夸得天上有地上無的,惹得那些村里人嘖嘖稱奇。
相比之下,桃溪村的情況就窘迫了許多。
大部分家里是沒有余錢的,修屋墾荒已耗盡了微薄的積蓄,實在拿不出現錢來買種子。
好在之前謝廣福在理事會上說過第一批種子給他們賒賬。
趙大俊帶著十幾個漢子,拿著扁擔麻繩,心情復雜地來到了四海奇珍坊。
看著店里桃源村村民三三兩兩結伴購買種子的場景,再摸摸自己空空的口袋,幾個大老爺們臉上都火辣辣的。
趙大俊硬著頭皮找到正在柜臺后算賬的謝大虎,搓著手,囁嚅著說明了來意,聲音越說越低,明顯覺得賒賬是一件很丟人的事情。
謝大虎早已得了謝廣福的口信,知道桃溪村會來賒種子,見狀非但沒有絲毫鄙夷,反而放下算盤,露出寬厚的笑容,走上前拍了拍趙大俊的肩膀:
“大俊兄弟,來了就好!廣福哥已經和我交代了給你們賒種子的事情,也別覺得別扭,眼下你們村暫時困難,廣福哥愿意幫襯,是你們村有這個福氣。放心,種子都給你們備著呢,先把地種好,等秋后寬裕了,這窟窿自然就能填上!”
這番話如同春風化雨,讓趙大俊和他身后的漢子們眼眶都有些發熱。
趙大俊抬起頭,有些哽咽:“大虎哥!啥也不說了!這份情,我們桃溪村記下了!等秋收糧食一下來,我們肯定第一個來把這窟窿填上,絕不讓廣福哥失望!”
“好說,好說!”
謝大虎笑著拿出早就準備好的賒賬簿子,讓趙大俊在上面簽字按了手印。
這薄薄的一張紙,是四海奇珍坊開張以來的第一張賒賬單,承載的卻是兩個村莊之間沉甸甸的信任與情誼。
手續辦完,謝大虎招呼伙計們:“來,把給桃溪村準備的稻種和菜種都搬出來,過秤!說明書別忘了都給他們一份!”
伙計們應聲而動,一袋袋飽滿的稻種和包扎整齊的菜種被搬了出來。
光是稻種就有一千六百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