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堆成小山的種子,桃溪村的漢子們正準備上扁擔,打算一人兩袋挑著回去。
謝大虎攔住了他們,爽朗一笑,大手一揮:“大俊,別挑了!剛好我們村有牛車要回去,順帶腳的事兒,幫你們把這些種子捎回去!也省得你們肩膀受罪了!”
正說著,就看到外頭運炭的牛車停在店外。
謝大虎到隔壁和謝秋實招呼了一聲,說明情況,謝秋實二話不說,喊來了在后院休息的專門運炭的漢子,一起幫忙將桃溪村的種子穩穩當當地裝上了牛車。
趙大俊感激得不知說什么好,雖然牛車裝了種子,他們自己還得靠兩條腿走回去,但比起要挑著一千多斤的重擔跋涉,這已經是天大的方便了!
“大虎哥……這……這真是……”趙大俊想說謝謝的。
“行了,別磨嘰了,趕緊回去吧!早點把種子分下去,也快到了要育苗的時間了!”謝大虎笑著催促道。
牛車晃晃悠悠地啟程,朝著桃溪村的方向而去。
趙大俊一行人空著手,腳步輕快地跟在后面,他們心里都明白,這些種子,是謝廣福沉甸甸的信任,更是他們桃溪村翻身的第一步!
牛車到達桃溪村大槐樹下,趙老七和村民們早已望眼欲穿。
看到牛車拉回來的大量種子,人們圍了上來。
“太好了!有種子了!”
“還是好種子!你看這顆粒多飽滿!”
“廣福兄弟……真是夠意思!”
趙老七站在人群最前面,嘴角是怎么也壓不下去,一個勁兒地往上翹,眼角的皺紋都笑得堆在了一起。
他聲音洪亮地指揮著:“都別擠!都別擠!你們幾個有力氣的,先把種子卸下來,小心點,別撒了!婆娘們都搭把手,輕拿輕放!”
一群精壯漢子上前,小心翼翼地將一袋袋稻種從牛車上扛下來。
婦女和半大的孩子也組成人鏈,接力將分量稍輕的菜種包裹傳遞到祠堂門口。
種子全部搬進祠堂,堆成了小山。
送走了送種子的人,趙老七環視著激動的人群,清了清嗓子,大聲道:“鄉親們!靜一靜!種子到了,眼下最要緊的,是趕緊把菜種撒下去!”
他轉頭對滿臉喜色的大俊媳婦說道:“你做事細致,帶著幾個手腳利索的嬸子嫂子,現在就把菜種按戶頭分一分!每樣都分勻了!咱們剛挖出來的那片淺灘菜地,一家一格都要動起來!其他人也都給我聽好了,菜地分到手里,就看各家的勤快勁兒了!只要不懶,肯下力氣,澆水施肥,用不了倆月,咱們就能吃上自家地里長出來的新鮮菜!”
大俊媳婦帶著幾個婦女開始對照著戶頭,仔細地分裝各種菜種。
領到菜種的村民,小心翼翼地用手帕或小布包好,臉上樂開了花,迫不及待地就想去自家那分到的一小塊菜地上試試手。
而更讓趙老七還感到興奮的是,他們村自力更生的第二步——挖掘池塘,也取得了重大進展。
不得不說,他們這次真是趕上了好時候。
二月正是清川河水位最低的枯水期,河灘裸露,是最利于深挖池塘的好時候,挖完池塘等春水漲起來,正好開閘試水。
田大力和趙栓子兩人如今是桃溪村的理事會成員,為了桃溪村的規劃,兩人都提前結束了在謝廣福新家的幫工工作,選擇回村里做好這個帶頭工作。
在田大力的帶領下,全村能動的勞力幾乎都投入到了挖塘工程中。
漢子們赤膊上陣,揮汗如雨,婦孺們則負責送水送粥,清理土方。
他們根據謝廣福劃下的范圍,挖了四口大小不一的魚塘。
挖塘其實是極其辛苦的體力活,但桃溪村的人憋著一股勁,想要趕超桃源村的發展,所以沒有人叫苦叫累。
種子已備,池塘將成,桃溪村也正在悄然發生著改變。
時值二月中,春意漸濃,吹在臉上的風已然褪去了刺骨的寒意,變得柔和起來。
謝家那座備受矚目的青磚庭院,此刻終于完成了所有的軟裝布置。
院內,所有的一切幾乎都完美復刻了謝秋芝之前那些“精裝修”畫稿上的構想。
堂屋正中央,懸掛著謝秋芝親手繪制的一幅意境悠遠的山水畫,與下方沉穩大氣的硬木桌椅相得益彰。
東廂房是謝家五口人的臥室和書房區域,一般客人是不會來這邊的。
西廂房的五間客臥沒有太過華麗,只是布置得舒適簡潔。
謝廣福和李月蘭的臥室被布置得古樸極簡風,謝鋒和謝文的房間則是原木雅致風,而屬于謝秋芝的那一間,則多了幾分女兒家的巧思與溫馨。
前院水景區那半月形的水池如今已是生機盎然,謝廣福帶著謝鋒,用巧妙的手法將一根根粗竹打通連接,從不遠處的溪流引來了清冽的山泉水,睡蓮舒展著翠綠的葉片,幾朵早開的粉色花朵慵懶地臥于水面,與水中悠然擺尾的錦鯉相映成趣。
那座小巧的曲橋橋頭兩側,各懸掛了一個張圖圖親手編織的、帶有流蘇的竹編燈籠,想來夜晚點亮時,光影倒映水中,必是如夢似幻。
三層疊水石錯落分布,潺潺水聲不絕于耳,為庭院注入了靈動的韻律。
臨水而建的木制平臺之上,一套簡潔的防腐防水原木茶幾和幾個厚厚的蒲團坐墊隨意擺放著,茶幾上,一套李月蘭新買的素雅瓷壺茶具正靜靜地擺放著。
平臺邊緣,還巧妙地擺放了幾盆喜濕的菖蒲和蕨類植物,更添野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