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還是去年那個房屋破敗如鬼屋、村民體弱面有菜色、村道荒草叢生無人打理的桃溪村嗎?
此時的桃溪村,只見村中大大小小的道路都被人為的平整過了,原先的茅草屋大多被修繕過,更有十幾戶人家已然建起了嶄新的土坯房,甚至有五六戶家境殷實一些的人家,已然豎起了青磚房的墻體!
更引人注目的是,他們剛走過清川橋的時候,看到那四口魚塘波光粼粼,魚塘邊上還蓋了兩個茅草亭子,顯然是有專人在進行喂養。
魚塘不遠處原本雜草叢生的緩坡!如今,靠近村子的這一片,已然被改造成了層層疊疊、錯落有致的梯田!
雖然坡改梯的規模還不大,但那整齊劃一的手筆,以及幾十株已經栽種下去的實驗果苗,無不顯示出巨大的投入和精心的規劃。
越走近桃溪村的中心區域,齊安內心的震撼就越盛。
督郵更是失聲驚呼:"我是不是眼花了,這、這真是去年那個鬼氣森森的桃溪村?"
"不是眼花。"齊安深吸一口氣,目光灼灼,"是脫胎換骨。"
趙老七早已得到消息,帶著村里幾位骨干等候在新村口新栽種的槐樹邊上。
說到桃溪村的新村口,就不得不提到清川河的建立,桃溪村原本的村口和趕集的村道是需要往另一邊山體繞行五里路才能到達桃源村的牛馬車站。
如今有了清川橋,他們就只可以穿過清川河,直達桃溪村的村道,再到牛馬車站坐公交牛車前往云槐縣,這中間省去了一半的路程。
這就相當于,原本需要四十分鐘才能到達的車站,被壓縮成了二十分鐘。
村建理事會上謝廣福提出建議,可以修建一條寬闊的村道通往清川橋,以方便村民出行。
趙老七第二天就讓自己的兒子趙大俊帶人修路,僅僅花了七八天就平整出了一條寬闊的新村道。
久而久之,村民們習慣了走新的村道,之前那條老槐樹的舊村道就變得沒那么重要了。
趙老七干脆吩咐趙大虎去移栽了三棵槐樹種在通往清川橋的村道口,還特意在槐樹上綁了紅綢布,找了個好日子放了鞭炮,表示以后這就是桃溪村的新村口了。
齊安和屬官們騎著馬兒,遠遠就看到等候的趙老七。
等走進了,才注意到趙老七與去年那愁眉苦臉、唯唯諾諾的樣子判若兩人,如今的趙老七臉色紅潤,聲音洪亮,眼神里充滿了干勁和自信。
“桃溪村里正趙老七,攜桃溪村村民,恭迎縣令大人及各位上官!”
趙老七帶著田大力等理事會成員躬身行禮,聲音洪亮,姿態不卑不亢。
齊安與屬官們紛紛翻身下馬。
趙老七喚來兒子趙大俊將馬匹牽去拴好,自己則引著眾人開始巡村。
雖然對桃溪村的變化已經有心理準備,但當一行人走到那片偌大的荷塘前時,還是被眼前的景致震撼得挪不開眼。
七月初的荷塘正值盛放,當真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各色荷花亭亭玉立,錯落有致地點綴在碧波之間。
更妙的是,荷塘的田埂皆被加高拓寬,甚至能容納馬車通行,而延伸至荷塘深處的八座竹制小屋,更為這片水域平添了幾分雅趣與詩意。
齊安指著這片美不勝收的荷塘,難掩驚訝地問道:“趙里正,這……這都是你們村這一年弄出來的?”
趙老七挺直腰板,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回大人!正是!托縣令大人的福,去年得了大人教誨,我們村知恥而后勇!這一年,我們學著桃源村的樣子,請了謝廣福來擔任咱們村建理事會的會長。理事會成立后,廣福帶著我們挖魚塘、買魚苗,教我們多層混養的新鮮花樣。后來,又把這深水田規劃成了荷塘,塘里同樣混養著魚。您看,如今正是第一批花開,已經能采摘這‘青蓬’了。”
說完他順手從塘邊摘下一個蓮蓬,掰開露出飽滿青嫩的蓮子:“這時節的蓮子最是鮮甜。小老兒正盤算著,想請縣城學院里的學子們前來游玩賞荷,也好給村里掙些散碎銀子。”
他頓了頓,手指指向清川河的方向:“還有各位大人來時看到的那片坡改梯的果園,也是廣福賢侄幫我們規劃的。他說這樣改了,往后種果樹才能保水保肥!我們全村人咬著牙,一鋤頭一鋤頭,硬是把那片荒坡給啃下來了一小撮!如今,我們村不僅家家能吃上自己種的菜,魚塘有了收入,這荷塘能賞花、能抽藕帶、能賣鮮蓮,往后梯田的果子長成了,又是一筆進項!我們還學著桃源村種了‘百日收’,只是種得稍晚了些,得三天后才能開鐮收割。我們桃溪村,再也不是去年那個鬼樣子了!”
他話語樸實,卻字字鏗鏘,將桃溪村這一年的艱辛奮斗與巨大轉變清晰地展現在官員們面前。
督郵、主簿等人面面相覷,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難以置信的震撼。
若說今年的桃源村是錦上添花,那桃溪村簡直就是脫胎換骨!
也是從一個人人避之不及的“瘟疫鬼村”,發展到如今這般生機勃勃、規劃有序的模樣,這其中透出的,是一種從骨子里迸發出來的奮發圖強的精神!
齊安心中更是感慨萬千,他去年那番看似嚴厲的敲打,竟真成了鞭策趙老七和桃溪村破繭成蝶的動力。
而桃源村毫無保留的示范與幫扶,更在此刻結出了碩果。
他深吸一口帶著荷香的清新空氣,目光掃過眼前接天的蓮葉與灼灼的荷花,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意外的決定。
他看向趙老七,聲音是肯定與贊賞的:“好!好一個知恥后勇!好一個奮發圖強!趙里正,桃溪村能有今日之氣象,爾等居功至偉!”
隨即他轉向主簿,朗聲道:“桃溪村因地制宜,艱苦奮進,成效卓著,實乃流民安置成功之又一典范!傳本官令:撥付桃溪村縣衙專款,白銀兩百兩!用于支持其村中道路、水利等各項建設!”
“兩……兩百兩?!”趙老七猛地抬頭,眼睛瞪得滾圓,幾乎以為自己聽錯了。田大力等人也是愣在當場,隨即臉上涌起狂喜。
短暫的寂靜后,趙老七撲通一聲跪倒在地,聲音因激動而顫抖:
“草……草民叩謝縣令大人天恩!謝朝廷恩典!桃溪村上下,定不負大人厚望!”
田大力幾人也連忙跟著跪下,連連叩首。
周圍遠遠圍觀的村民此刻也終于反應過來,瞬間爆發出震天的歡呼聲!
孩子們雀躍著,婦人們抹著眼角,漢子們使勁揮舞著拳頭,整個桃溪村都沉浸在這份巨大的驚喜與榮耀之中。
齊安提高聲音,對隨行官員及所有村民慨然道:“諸位都看見了!桃源、桃溪二村,發展路徑雖有不同,然其核心,皆在于‘人心齊,肯實干,善學習,勇創新’!此般精神,當為云槐縣所有村鎮效仿之楷模!本官希望,明年此時,能看到更多村子,如同今日之桃源、桃溪一般,舊貌換新顏!”
“縣令大人英明!”人群中不知誰先喊了一聲,隨即引來更熱烈的響應,歡呼聲浪此起彼伏。
接下來的流程異常順利。
趙老七意氣風發地引著縣令一行前往修繕一新的祠堂進行刷卷“問答”。
這一次的“下鄉打里正”,沒有板子,只有嘉獎。
沒有訓斥,只有鼓勵。
帶來的不再是惶恐不安,而是無限的期許與鼓勵。
齊安一行人在離開桃溪村時,個個心情激蕩,收獲頗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