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恰逢村建理事會月底開大會的日子。
村委樓那間寬敞的會議室里,此刻已經(jīng)坐滿了人。
長條會議桌旁,眾人正襟危坐,面前大多攤開了自備的小本子和炭筆,氣氛嚴肅而認真。
謝六爺和謝九爺這兩位族老自然是逢會必到,穩(wěn)坐前排,雖然話不多,但村里的大小事他們兩說話還是很有分量的。
核心人物更是悉數(shù)在場:
靈魂人物謝里正、理事會會長謝廣福、總管事務的謝長河、掌管著村中兩大錢袋子的姚大、姚二廠長、負責果園事務的兩位能干嬸子、勸農使李四璟、學堂校長李五琰、后勤大總管翠花嬸子和負責人李月蘭。
除此之外,各領域的管事們也一個不落:
牛馬車站的王老五、新晉桃林開荒項目的負責人謝友陶、保安隊的謝石墩、牧場主管楊覓、安居房宿管羅索……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桃源理事會的班子已然如此壯大,幾乎涵蓋了村子運行的方方面面。
好在這間會議室當初就建得極為寬敞,即便再多來幾位,也依然能從容落座。
“人都到齊了,那咱們就開始吧。”
謝里正清了清嗓子,環(huán)視一周:“長河,你先說說上個月的賬目。”
謝長河聞言,立刻翻開賬本匯報:
“我先說說賬目。
上月磚瓦廠賣出青磚七十八萬塊,青瓦六十萬片;木炭廠正是旺季,賣出黑金木炭八萬五千斤,石灰四萬三千斤。
扣除工錢、材料成本和各項開支,再加上黑金木炭預定款一千五百三十兩,兩大工廠上月總營收是五千貳佰八十兩!
另外,油葵花海這半個月,門票、書簽、野炊等收入總計三百三十七兩,刨去成本和人工,凈利約二百兩。
支出方面,扣除所有工錢、喜宴的采買和各項補貼共計四百八十八兩。
村公賬上月前結余兩萬九千一百兩,加上這月各項收支,目前總結余是:兩萬九千九百二十九兩!”
“快三萬兩?”
會議室內頓時響起一片倒吸涼氣的聲音,隨即是低低的驚嘆和議論。
姚二忍不住咂舌:“我的乖乖!上月才兩萬五,這月咱們公賬就要破三萬了!”
謝九爺也忍不住感嘆:“兩大廠子真是咱們村的錢袋子啊!”
謝里正壓了壓手,示意安靜,但臉上也難掩喜色:
“好!賬目清晰,收入可觀!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接下來,各位都說說各自的情況和遇到的問題。”
姚大接著匯報,眉頭微蹙:“木炭廠現(xiàn)在是全年的旺季,訂單已經(jīng)排到過年了,十口窯連軸轉,現(xiàn)有的人手算是勉強夠用。但眼下最大的問題是原料!附近山上的雜木不多了。我在想,咱們是不是得考慮從外面采買一部分木料?或者……能不能適當控制一下產(chǎn)能?”
謝廣福看向他:“從外采買,成本會增加多少?控制接單,會不會影響信譽?”
姚大估算了一下:“外采木料,加上運費,成本估計要上浮一成半到兩成。控制接單……確實可能會讓一些老主顧失望選擇別家。”
姚二也緊跟著說:“磚瓦廠這邊,二十口窯不敢停火,需求太旺。眼下最棘手的是土坯供應跟不上!倒不是咱們的土山不夠,是取土、和泥、制坯的人手不足,至少還需要新招十個人才能跟上窯口的消耗速度。”
果園的兩位嬸子倒是笑容滿面:“會長,里正,果園這邊情況不錯!嫁接的新枝長勢都挺好。我們嚴格按照四璟先生教的法子,該修剪的修剪,該施肥的施肥,入冬前該做的維護一樣沒落,樹根部位都裹上了厚實的草簾子防凍,就等著明年開春看花了!”
李四璟點頭補充:“油葵這邊,灌漿期馬上就要結束了,接下來便是大規(guī)模的采收。我打算在下次的農業(yè)公開課上,重點講一講油葵桿子如何處理,是燒肥還是燒荒,以及注意事項,避免浪費和火災。另外,咱們村的稻草,賣到了云槐縣,反響非常不錯!鄰縣的兩位勸農使已經(jīng)主動約了時間,下個月要帶人來學習,我正式申請使用咱們村的閱覽室給他們講課。”
謝里正爽快應下:“這是好事!能給咱們桃源村揚名,閱覽室隨便用,需要什么配合跟長河說。”
李五琰接著道:“學堂目前開學近一個月,運轉一切順利,孩子們都很用功,兩位曲先生教學也非常盡心。他們二位提議,等天氣再冷些,希望能向木炭廠申請一些贊助,在教室里放置炭盆,確保孩子們冬日上課也不會挨凍。另外,我還計劃在學堂里弄個小小的‘圖書角’,鼓勵孩子們多看書,開闊眼界,需要理事會支持一些購書款項。”
翠花嬸子嗓門洪亮,接著匯報:
“后勤隊這邊也沒問題!上次‘十全十美宴’剩下的干貨物料都已經(jīng)清點完畢,妥善存放在祠堂后面那間閑置的房間里了,賬目清晰。
就是有一樣,每次辦這種大型喜宴的時候,洗菜、洗碗、提水很是不方便,跑來跑去費時費力。我申請理事會撥款,采購十套結實的大木盆和大木桶,專門給后勤隊使用!”
李月蘭也補充道:“村里的油葵采收之后,我們月蘭磨坊會全盤按照市場價進行收購,但前提是必須曬干,方便儲存和榨油。
請理事會這邊幫忙在村里宣傳一下,讓鄉(xiāng)親們知曉。
另外,關于我之前幾日提交的申請——我打算在村里新建一個‘月蘭食品加工廠’,具體的地塊選址我已經(jīng)向理事會提交了書面申請,希望能盡快批復。
還有,這個工廠需要穩(wěn)定的水源,我想申請從青川河的大水車那里,接一條專用的通水竹管過來,方便生產(chǎn)和清潔。”
王老五匯報牛馬車站的情況,面帶難色:
“牛馬車站現(xiàn)在有六十二頭牛,平日村里日常使用剛剛夠。
但一到趕集日,壓力就太大了!現(xiàn)在咱們村子生意好,來往送貨的需求猛增,經(jīng)常出現(xiàn)拉人載客的牛車被臨時調去拉貨的情況,導致很多想要出門趕集的村民坐不上車,意見不小……
這事兒得想辦法解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