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蘭打趣謝里正:
“里正叔,說起來,這一年您為了村里忙里忙外的,大虎和吉利也常不在家,您家里那菜園子,怕是沒種多少菜吧?”
謝里正嘆了口氣,承認道:
“可不是嘛!家里沒個婆娘細心打理,我和小花就胡亂種了點容易活的,夠平時吃兩口就得了,多了也顧不過來。
以后大虎成了親,方怡那丫頭進門,再把家里那個菜園子好好拾掇拾掇,往外擴一擴,多種點東西。
今年啊,估計貓冬的菜,多半得去隔壁桃溪村買一些了。
他們村靠著河邊那片淺灘地,土肥水足,菜種得是真不錯!
據說他們今年沒少往云槐縣賣菜補貼家用,甚至最近還總挑著擔子來咱們村吆喝著賣呢!
說咱們村好多人都進了廠子做事,沒空打理菜園子。你還別說,他們這生意在咱們村做得還挺不錯!”
李月蘭點頭附和:
“是啊,桃溪村在趙里正的帶領下,這口糧問題是徹底解決了。
我聽他們說,桃溪村上個月就開始著手自留貓冬的菜了。
趙里正還鼓勵家家戶戶挖地窖呢,說是跟縣里的本地老住戶學的。
說京畿道這邊冬天又長又冷,跟咱們以前在謝家村那邊完全不一樣。
這邊的人囤菜,那都是論千斤囤的,家里沒個地窖,根本不行。”
謝里正一聽,臉上露出懊惱又恍然的神色:
“哎喲!你看我這腦子!光顧著忙活別的事兒了,竟把這最要緊的貓冬囤貨給忘了!
咱們村都是南方遷來的,對北方的冬天了解不夠啊。
明天!明天我就召集大家開個會,勸大家都得警醒著點!
這邊的冬天不好過,風雪大起來能封門!
大家都得跟本地人好好學學,該挖地窖的趕緊挖地窖,該檢查火炕的再把炕洞掏一掏,柴火準備好。
還有取暖用的煤,老人娃娃們過冬的厚棉襖、厚棉鞋,都得提前備好了!可不敢大意!”
謝廣福深表贊同:“里正叔說的在理。您看這才十月初,早晚這風刮在臉上就跟小刀子似的,凍得人直打擺子。
哪像咱們之前在謝家村,這時候還光著膀子嫌熱呢。
是得提醒大家好好準備貓冬了。咱們去年是條件差,住在茅草棚里,能將就就將就了。
今年家家戶戶都起了新房子,也都按這邊的習慣盤了火炕,晚上睡覺肯定是凍不著了。
但咱們畢竟是京畿道的新居民,很多過冬的細節,比如白菜怎么碼放不爛,蘿卜怎么埋土里保存,酸菜怎么腌才不起白沫,這些門道肯定沒本地人懂得多。
大家得多出去打聽打聽,取取經,有啥好辦法、好主意,互相分享分享。”
其實冬天貓冬的這些冷知識,李月蘭這個不管是魂穿之前還是來到這個時代之后,都沒有深入了解過,畢竟南方人是真的不用操心這些。
但想到自己菜園子里那些泛濫的蔬菜,李月蘭笑著把話題拉回來一點:
“說著說著怎么又跑到別處去了。我剛還想問里正爺呢,我家那菜園子今年菜種得多,好些菜眼看吃不完了。
我也打算就這幾天,趁著天好,把該囤的菜囤了,該腌的酸菜、咸菜都入缸。
您要是需要,明天就來我菜園子里,多弄些白菜、蘿卜、芥菜回去,也先腌上兩缸。
別等到新媳婦進門了,家里要啥沒啥,連口現成的腌菜都要從頭做起,那多抓瞎。”
謝里正一聽,連忙感激地說:
“哎喲!月蘭你可真是提醒我了!可不是嘛!是要提前把腌菜弄上了,到下個月方怡過門,那酸菜正好能吃,燉個粉條,炒個肉末,都香得很!那我明天可真上你家菜園子去了啊!”
李月蘭爽快道:“來吧!晚些時候你們走,都帶點我自己做的臘肉臘腸回去,都是咱們老家的風味。”
謝里正樂呵呵地點頭:
“那行,就這么說定了!月蘭你就是能干,瞧瞧你家這日子過的,菜園子四季不斷青,屋里屋外收拾得利利索索,還會做這么多好吃的。廣福真是有福氣啊!咱們整個桃源村,就數你們家日子過得最像樣,最有煙火氣!”
謝長河也趕緊表態:
“里正爺,我家玉娘今年也在菜園多種了不少豆角、茄子、土豆,豆角她都曬成干豆角了,茄子也蒸了曬茄子干,土豆存在地窖里。明天我讓她也給您送些過去,湊合著吃。”
聊完菜地里面的菜,謝廣福又把話題引回取暖上:
“剛才里正叔提到取暖,這是個大事。木炭金貴,那是城里富戶用的,咱們鄉下還是用煤和耐燒的大柴更實惠。
長河,咱們木炭廠不是有長期合作的煤窯嗎?明天里正爺開會說貓冬的事,你記得出面統計一下村里的意見,看看有多少人家愿意集體買煤。
到時候以村里的名義去跟煤窯那邊談,量大肯定能便宜些,談好了價格和數量,讓他們統一派車送到村里的小廣場,各家按登記的數量來領。這比自己一家一戶雇車去拉回來,方便省事多了,也能便宜點。”
謝長河認真記下:
“行,我明天一準兒統計。至于大柴,這個倒不用咱們太操心,村里好些會過日子的嬸子、大娘,早幾個月就開始漫山遍野地撿枯樹枝、砍灌木條子回來囤著了,家家院子角落都堆著柴火垛呢。”
謝廣福點頭:“這倒是。我家今年估計是沒那個空閑時間去撿柴火了,到時候恐怕得買些現成的、劈好的大柴才行。”
這時,一直默默聽著的謝三河插話道:
“師父,您要買現成的大柴那簡單。石墩他爹,他看今年村里起房子的人家多,碎木料、邊角料也不少,就琢磨著做點木柴生意。他家院子里現在早就堆滿了劈好、碼好的大柴,還都是曬得透透的,干得不得了,拉回來直接就能燒灶坑,可方便了。”
李月蘭一聽,驚喜道:
“是嗎?那可是太好了!省得我們再四處打聽了。明天我就讓鋒哥兒去石墩家問問價,先定上一些。”
飯桌旁,謝秋芝和謝小花兩個姑娘家,對他們聊的貓冬囤貨話題聽得津津有味。
兩人“咔吧咔吧”地磕著瓜子,一邊睜著大眼睛認真地聽大人們商量。
誰開口說話了,她們倆的腦袋就齊刷刷地轉向誰,那專注又帶著點好奇的模樣,活像兩只不停轉動腦袋的貓咪,可愛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