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午后的陽光,透過盛影傳媒調度中心辦公室的玻璃窗,在地面上拉出長長的、慵懶的光斑。
空氣里彌漫著老舊電扇攪動的微塵。
王盛正伏案疾書,鋼筆尖在稿紙上劃過,發出沙沙的輕響。
《家和萬事興》的劇本大綱已經細化了不少,人物的對話、關鍵的情節點正逐漸變得豐滿。
他沉浸在對劇情和笑料的琢磨當中,將記憶與1996年的審美、語境進一步融合。
就在這時,王盛放在桌上的諾基亞2110“滴滴滴”地響了起來。
王盛瞥了一眼來電顯示,是韓三坪辦公室的號碼。
“喂,廠長?!?
“盛子?!?
韓三坪的聲音從聽筒里傳來,背景音很安靜:“我和京城臺的老于約好了,后天,26號晚上七點,談聯合攝制和廣告分成的事。地方你定,選個清凈點、說話方便的地兒,定好了把地址發給我助理。”
王盛精神一振,這是正事:“明白,廠長。地方我來安排,定好后告訴潘助理?!?
“嗯,這次見面很重要,你提前把咱們的訴求和底線再理一理,做到心里有數?!表n三坪叮囑了一句。
“您放心,保證不掉鏈子。”
……
另一邊的城市角落,李曉冉從新華書店里走出來,手里拎著一個沉甸甸的塑料袋,里面是幾本嶄新的菜譜,《家常菜一本通》、《美味快手菜》、《廚師長教你做菜》。
接著她又跑去百貨商店,買了新的炒鍋、湯鍋還有一堆油鹽醬醋。
回到住所,她把菜譜在茶幾上一字排開,系上一條新買的碎花圍裙,表情嚴肅得像是要攻克什么表演難題一般。
整個下午,廚房里都彌漫著一種既努力又略帶手忙腳亂的氣息。
油鍋的滋啦聲、切菜的篤篤聲,偶爾會變成略顯慌亂的敲擊聲、以及她小聲念叨“先放油還是先放蔥姜蒜”的自言自語交織在一起。
……
傍晚時分,王盛接到李曉冉的電話,聲音里帶著雀躍和一絲不易察覺的緊張,邀請他過去吃晚飯。
王盛也沒掃興,處理完手頭的今日份工作,起身赴約。
……
推開李曉冉的房門,一股混合著飯菜香氣和淡淡焦糊味的獨特味道撲面而來。
客廳的茶幾上,已經擺好了三盤菜,一盤西紅柿炒雞蛋,色澤尚可,雞蛋塊稍顯零碎;一盤辣椒炒土豆絲,刀工嘛……只能說充滿了后現代主義的不規則美感,但好歹是絲狀;旁邊還有一碟從外面熟食店買回來的涼拌鹵肉,算是葷菜。
電飯煲里正冒著熱氣,米飯已經燜好了。
李曉冉解下圍裙,臉上帶著點汗漬,卻笑盈盈的,眼神亮堂堂地看著王盛:“回來啦?快洗手吃飯!我還沒學會做太復雜的葷菜,你先嘗嘗這兩個素菜味道怎么樣?我只放了鹽和味精?!?
她特意強調了一下,像是完成了某項了不起的成就。
王盛洗了手坐下,夾了一筷子西紅柿炒雞蛋送入口中。
味道很家常,咸淡適中,西紅柿炒得有些軟爛,雞蛋倒是挺嫩,就是油稍微多了點。
他又嘗了嘗土豆絲,口感還算爽脆,辣椒的香氣也出來了。
“怎么樣?”李曉冉緊張地問,雙手不自覺地絞在一起。
“挺好?!蓖跏Ⅻc點頭,給出了中肯的評價:“就是普通家里做的味道,能下飯?!?
這個評價顯然讓李曉冉非常滿意,她頓時笑逐顏開,像是拿到了什么表演大獎,趕緊給王盛盛飯:“那就好那就好!下次我再試試別的!”
兩人就著簡單的家常菜吃著飯,氣氛溫馨。
筋斗云蹲在旁邊的椅子上,歪著腦袋看著這兩個兩腳獸。
吃著吃著,李曉冉像是忽然想起什么,好奇地問:“誒,王盛,你那部《家和萬事興》的女一號,想好找誰演了嗎?感覺需要個挺有生活經驗的姐姐吧?”
王盛扒拉著米飯,頭也沒抬:“嗯,得找個三十歲左右,能撐得起場面,有點潑辣勁又得有點母性光輝的女演員?;仡^讓廠藝辦幫忙物色一下,看看誰合適?!?
“哦?!崩顣匀近c點頭,她純粹是隨口一問,滿足一下好奇心,聽到答案也就不再多言,繼續開心地吃著自己炒的、得到“肯定”的菜。
……
與此同時。
在京城另一處住宅里。
趙寶鋼拖著略顯疲憊的身子回到家。
他在京城電視藝術中心忙活了一天,那里的工作氛圍和創作壓力不是一般的小。
洗完手坐到飯桌旁,妻子丁心已經擺好了飯菜。
吃飯間隙。
丁心像是閑聊般提起:“哎,寶鋼,你猜我今天聽說什么了?北影廠那個王盛,就是搞婚慶電影鬧出好大動靜的那個王盛,他要組局拍電視劇了。”
趙寶鋼夾菜的筷子微微一頓,抬起頭,臉上露出感興趣和一絲警覺混雜的神情:“王盛?拍電視劇?什么題材?”
他對這個橫空出世、幾乎重整了北影廠部分生態的年輕人早有耳聞,其敏銳的市場嗅覺和強悍的執行力在圈內早已傳開。
“聽曉冉那丫頭說,是個家庭喜劇。”
丁心一邊給他夾菜一邊說:“導演和編劇都是他本人。而且,他已經聯系了趙苯山和郭大,連范煒都叫上了。”
這些都是她從李曉冉嘴里套的信息。
李曉冉也沒多想,就說了。
“趙苯山?郭大?范煒?”趙寶鋼的眉頭微微蹙起。
這個演員陣容堪稱豪華,尤其是對于一部電視劇而言。
這年月,或許趙寶鋼之流還不懂什么是流量明星,但是懂什么叫腕。
趙苯山、郭大,就沖這兩個爭奪第二代小品王頭銜的笑星巨匠,京城大多數觀眾也會嘗嘗咸淡,畢竟電視劇是免費的,而這個年代,看電視更是主要的家庭娛樂活動。
另外,春晚的笑星,在京城這個春晚大本營影響極大。
王盛一出手就是這種量級的配置,其野心和能量可見一斑。
“家庭喜劇?《我愛我家》那樣的嗎?”他沉吟著,下意識地用筷子輕輕點著碗邊。
市場嗅覺極其敏銳的趙寶鋼,立刻意識到這不僅僅是又多了一個競爭對手那么簡單。
王盛此舉,很可能是在試探京城電視劇行業的虛實,這背后牽扯到的資源整合能力和對觀眾口味的判斷,讓他這個多年的行業老兵不得不心生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