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京城,像一口逐漸煮沸的大鍋。
暑氣蒸騰,蟬鳴聒噪,而比天氣更熱的,是驟然在京城文藝圈炸開的一則消息——
京城電視藝術中心正式立項,籌備拍攝三集賀歲電視劇《編輯部的故事之萬事如意》,由趙寶鋼執導,馮曉剛牽頭編劇,啟用《編輯部的故事》原班人馬,瞄準賀歲檔。
這消息如同在平靜的湖面投下一塊巨石。
王盛的《家和萬事興》項目剛完成前期籌備,進入演員圍讀和分鏡頭腳本細化階段,北影廠上下正摩拳擦掌。
藝術中心這邊突然宣布同類型、同檔期、甚至同樣打著“賀歲”概念的項目,意圖再明顯不過。
一時間,“京圈內戰”、“北影廠VS藝術中心”、“韓三坪鄭小龍掰手腕”、“王盛趙寶鋼打擂臺”等各種說法不脛而走,在小報編輯、劇組飯局等場所傳得沸沸揚揚。
看熱鬧的不嫌事大,紛紛揣測這背后是資源之爭、路線之爭,還是更高層面的角力。
“聽說了嗎?鄭主任這是不服氣啊,王盛那小子躥得太快,動了不少人的奶酪!”
“我看是于臺長想搞平衡,不能讓北影廠一家獨大吧?”
“馮曉剛這下可算逮著機會翻身了,跟王盛打對臺,有意思!”
“韓三坪能咽下這口氣?北影廠現在可是兵強馬壯。”
輿論發酵了幾天,作為風暴眼的兩位當事人——王盛和韓三坪,卻異常沉默。
北影廠內部一切如常,《家和萬事興》的推進按部就班,王盛甚至抽空去參加了青年科技發展論壇的籌備會,仿佛根本沒把藝術中心的舉動放在心上。
這種沉默,在某些人看來,更像是暴風雨前的平靜。
八月七日下午,王盛正在調度中心和霍健起討論幾個關鍵場景的分鏡頭設計,桌上的諾基亞2110響了起來。
來電顯示是一個陌生的座機號碼,區號是藝術中心那邊的。
王盛瞥了一眼,沒有立刻去接,而是對霍健起笑了笑:“霍導,你看這個機位,如果稍微仰拍一點,是不是更能突出姥爺當時那種既滑稽又心酸的感覺?”
霍健起點頭表示贊同,兩人又討論了幾句。
電話固執地響著,直到第三遍,王盛才不緊不慢地拿起手機,按下接聽鍵,語氣平靜無波:“喂,哪位?”
電話那頭傳來一個沉穩中帶著幾分圓熟的中年男聲:“是盛影傳媒的王總嗎?我是京城電視藝術中心的鄭小龍。”
王盛臉上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語氣卻依舊平淡:“哦,鄭主任,您好。”
“哈哈,王總,好久不見。”鄭小龍的笑聲透過聽筒傳來,帶著慣有的親和力。
王盛:“鄭主任是大忙人,理解理解。”
“王總……”
鄭小龍收斂起笑聲,解釋道:“不瞞你說,我也是剛聽說,最近外面傳得風言風語,說什么京圈內訌,火拼之類的,實在是不像話。
于臺長也關心這個事情,覺得大家同在一個鍋里吃飯,抬頭不見低頭見,沒必要把關系搞得太僵,良性競爭是好事,但氛圍還是要以和為貴嘛。”
王盛語氣平靜道:“于臺長和鄭主任考慮得是。市場這么大,容得下多部好戲。有競爭才有進步,對行業、對觀眾都是好事。我們盛影傳媒剛起步,正是需要向藝術中心這樣的老大哥單位學習的時候。”
“王總能這么想,我就放心了。”鄭小龍的語氣似乎輕松了一些:“說起來,我們中心搞這個《萬事如意》,也是沒辦法。這么大一攤子人,都要吃飯嘛。看到王總你把賀歲劇這個概念搞得風生水起,我們也想趁趁東風,跟著學習學習,沾沾光,王總不會介意吧?”
“鄭主任言重了。”王盛嘴角勾起一抹弧度,語氣卻格外“大度”:“東風嘛,本來就是大家吹起來的。藝術中心愿意一起把賀歲劇這塊蛋糕做大,我歡迎還來不及。
只是希望鄭主任你們一定要緊跟腳步,可別掉隊了才好。畢竟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最后還得用作品說話。”
電話那頭的鄭小龍沉默了一瞬,顯然聽出了王盛話里的綿里藏針。
他很快調整過來,哈哈一笑,帶著幾分前輩指點江山的意味:“王總年輕氣盛,有信心是好事。
不過拍電視劇,尤其是這種帶有商業屬性的劇,里面的門道可不少。
別的不說,就比如廣告植入這一塊,講究就很多。
當年我們拍《編輯部的故事》,可是開了國內電視劇廣告植入的先河,積累了不少經驗。
王總要是這方面有什么需要幫忙的,盡管開口,藝術中心這邊可以提供些支持,畢竟都是為了把劇做好嘛。”
這話看似好意,實則是在提醒王盛:論資歷、論經驗,藝術中心才是老大哥,你王盛不過是后起之秀,別太張狂。
王盛豈會聽不出這層意思,他輕笑一聲,回應道:“謝謝鄭主任好意。廣告植入這塊,我們確實還在摸索。不過我們盛影傳媒的思路可能不太一樣,我們更傾向于深度整合,讓品牌成為劇情的一部分,而不是簡單的擺放。
畢竟時代在變,觀眾的口味也在變。鄭主任的經驗寶貴,但我們也得嘗試些新路子,萬一走通了呢?
就像我們搞婚慶電影,一開始也沒人看好,現在不也成了氣候?藝術中心要是對新路子感興趣,我們也可以交流交流。”
鄭小龍在電話那頭,臉上的笑容再次微微收斂。
他打了個哈哈道:“哈哈,好,年輕人有想法是好事!那就期待王總的新路子了。總之,希望咱們兩個項目都能成功,給京城的春節熒屏添彩!”
“當然,預祝鄭主任的《萬事如意》拍攝順利,收視長紅。”王盛也說著場面話。
“好,那就不多打擾王總了,有空再聊。”
“鄭主任再見。”
……
藝術中心副主任辦公室內。
鄭小龍緩緩放下電話聽筒,手指無意識地在桌面上敲擊著。
“怎么樣,主任。”坐在沙發上的趙寶鋼關切地問。
鄭小龍搖了搖頭,又點了點頭,表情有些復雜:“各憑本事,戰場上見真章。他根本沒把我們藝術中心傳統的優勢放在眼里。”
趙寶鋼不滿道:“這小子也太狂了,那就各憑本事吧,曉剛本子寫的還可以,有王蒴六七成的水平。”
“嗯,你們拍的時候,再多多打磨打磨。”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