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六年九月三十日,上午九點整。
北影廠頗具歷史厚重感的大會議室里,氣氛莊重而熱烈。
橢圓形的長條會議桌旁,坐滿了來自全國三十家電影制片廠的廠長或分管副廠長,以及北影廠的核心班子成員。
煙霧繚繞,茶香氤氳,各地口音的低聲交談匯成一片嗡嗡的背景音。
韓三坪坐在主位,面色沉穩,目光如炬,掃視全場,不怒自威。
王盛坐在他左手邊稍次的位置,面前攤開著厚厚的筆記本以及幾頁提綱,神情專注而冷靜。
“各位老兄,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韓三坪洪亮的聲音壓過了現場的嘈雜,會議室瞬間安靜下來。
他開門見山,沒有過多寒暄:“感謝大家百忙之中,從全國各地趕到我們北影廠,共商大事。今天把大家請來,就一個主題——咱們這些老伙計、這些國有電影廠,下一步該怎么走,怎么才能活下去,活得好,甚至等到電影市場春天再次到來的那一天!”
他語氣沉重,直指要害,瞬間引起了在場所有廠長的共鳴。
在座的都是電影系統的老人,親身經歷了計劃經濟的輝煌與市場經濟沖擊下的陣痛,廠子效益下滑、設備老化、人才流失、創作低迷,是大家共同面臨的困境。
“光靠抱怨等不來轉機,守著老本行餓肚子也不是辦法。”韓三坪話鋒一轉,指向身旁的王盛:“幸好,我們北影廠出了個王盛,這小子膽子大,腦子活,帶著一幫年輕人,硬是從婚慶錄像這個沒人看好的行當里,殺出了一條血路,給廠里掙來了喘氣的機會,也摸索出了一些市場化的經驗。”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王盛身上,比起早餐碰頭時的好奇,此刻更多了幾分審視和期待。
韓三坪繼續道:“但王盛看得很遠,他跟我說,婚慶電影這碗飯,吃不長。咱們電影廠的根,還得扎在內容生產上。可現在拍電影風險大、投入高,怎么辦?
他的想法是,先用電視劇練兵,用電視劇賺錢,養活隊伍,更新設備,積累資本,等待時機!
今天這個會,就是請王盛詳細給大家講講,咱們這三十一家電影廠怎么抱成團,把這電視劇的路子走通,走寬!”
王盛在韓三坪鼓勵的目光中站起身,走到前方預留的一塊小白板前。
他面向三十多位堪稱中國電影行業“封疆大吏”的前輩,沉穩開口:“各位廠長、領導,我是王盛。
韓廠長過獎了,我不過是趕上了一點運氣,做了一些嘗試。今天站在這里,是向各位前輩匯報一個不成熟的構想,希望能拋磚引玉,共同為我們電影系統找一條生路?!?
他聲音清朗,語速不快,卻自帶一股不容置疑的篤定。
“我的方案核心,可以概括為兩點:第一,依托各廠與當地各級電視臺的天然血脈聯系,構建一張覆蓋全國的電視劇發行網絡。
第二,由北影廠牽頭,整合、調度三十一家電影廠最精華的制作資源——包括設備、技術工人、導演、編劇等,進行專業化、規模化的電視劇生產?!?
他在白板上畫了兩個大圈,一個標著“制作聯盟(北影統籌)”,一個標著“發行網絡(各廠屬地)”,然后用粗線將兩者連接起來。
“為什么是電視劇?”王盛自問自答:“因為市場需要!全國上千家電視臺,每天需要海量的節目內容填充,尤其是優質的電視劇,是收視率的保證。
而我們電影廠,擁有最專業的人才、最成熟的生產流程和最嚴格的質量標準!
用拍電影的資源去做電視劇,是降維打擊,能輕易制作出遠超一般電視劇制作公司水準的精品劇集!”
他頓了頓,觀察了一下眾人的反應,看到不少人微微頷首,顯然認同這個判斷。
‘降維打擊’這個詞雖然沒有聽過,但結合語境,不難理解。
“但是單打獨斗不行。”王盛語氣加重:“一家電影廠,或許能偶爾生產出一兩部好劇,但無法形成穩定的供給,也無法在發行上獲得最大利益。我們必須抱團!形成一個制作共同體和發行共同體!”
接著,王盛開始闡述具體合作模式:“制作端,由北影廠和盛影傳媒共同成立的制片中心負責。我們負責項目策劃、劇本開發、組建劇組、承擔全部制作成本。
各位廠長的廠子,只需要根據項目需要,提供兩類支持:一是閑置或可調度的設備租賃,按市場價結算;
二是推薦或派遣優秀的技術工人、導演、演員參與制作,勞務費用由制片中心支付。
這意味著,各位無需投入一分錢的現金成本,就能讓廠里的設備和人員有活干,有錢賺,保持生產狀態和技術水平?!?
這話一出,臺下響起一陣低議。
不用出錢就能參與,這無疑降低了門檻,減少了許多廠長的顧慮。
“發行端才是各位廠長的優勢主場!”
王盛提高聲調:“劇集制作完成后,我們將播放權分區域授權給各家電影廠。
請各位利用你們在本地多年積累的人脈資源,與省臺、市臺甚至是有實力的縣級臺洽談銷售。
價格可以靈活,但底線是必須保證盈利。
銷售所得,扣除10%的發行費用后,利潤五五分成!制片方拿五成,負責發行的各地電影廠拿五成!
這10%的發行費,也歸各家電影廠所有,主要用于公關,大家懂得都懂,我就不獻丑了?!?
“五五開?”
下面有人忍不住出聲。
這個分成比例相當優厚,畢竟發行方幾乎是無本買賣,只需動用關系網。
“這只是初步的設想,還可以探討?!蓖跏娜莼貞骸白谥际潜WC公平,激發大家的積極性。我們測算過,即使按照行業中等價格銷售,只要劇集質量過硬,每家廠每年僅靠發行幾部劇,就能獲得相當可觀的純利潤,足以緩解廠里的經濟壓力,甚至為設備更新、人才培訓提供資金?!?
他環視全場,目光灼灼:“更重要的是,通過這種方式,我們能把三十一家電影廠擰成一股繩,形成一個強大的利益聯盟。
我們共享項目信息,統一生產標準,協同發行策略,對外形成一個聲音、一個品牌!
這能極大提升我們的議價能力,對抗省級電影公司等傳統發行渠道的擠壓,甚至未來可以反向向電視臺輸出我們的排播建議,掌握更大主動權!”
王盛走到白板前,用力畫了一個向上的箭頭:“這是一個正向循環!發行網絡暢通>劇集不愁賣>制作投入更有底氣>產出更精良的作品>電視臺更愿意買、觀眾更愛看>收益更高>更進一步反哺制作和發行!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用電視劇賺來的錢,養活我們的隊伍,更新我們的設備,鍛煉我們的人才,為將來有一天電影市場復蘇,儲備好充足的彈藥和精銳的士兵!”
他停頓了一下,語氣變得深沉而懇切:“各位領導,我們這么做,不是為了搶誰的市場,更不是不務正業。
我們是在求生存,是在為整個國有電影制片體系保留火種!如果連我們都活不下去了,那些昂貴的設備會變成廢鐵,那些身懷絕技的老師傅會被迫改行,中國電影工業的根基就真的動搖了!
我們現在用電影廠的資源開拓電視劇市場,是以空間換時間,是為了活下去,等到能重新堂堂正正拍電影的那一天!”
這番話,說得情真意切,擲地有聲,深深觸動了許多廠長內心最深處的情結和憂慮。
會議室里一片寂靜,只有煙霧緩緩升騰。
王盛最后總結道:“方案的核心就是這些。細節可以慢慢磨,利益可以好好談。但我堅信,只有放棄門戶之見,抱團取暖,形成合力,我們才能帶領各自的廠子熬過這個冬天,才能對得起跟著我們干了一輩子的職工,才能不負我們身上肩負的中國電影發展的這份責任!”
他微微鞠躬,走回座位。
短暫的沉默后,會議室里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這掌聲,是對王盛清晰思路和魄力的認可,更是對這條可能通往生路的方案的期待。
韓三坪滿意地看著王盛,然后起身控場:“好了,王盛把盤子端出來了,是咸是淡,大家嘗嘗,多提意見!現在自由發言,有什么疑問、顧慮,甚至更好的想法,都敞開了說!”
臺下,長影廠的廠長,看著沉穩干練的王盛,忍不住對身旁的西影廠廠長低聲嘆道:“后生可畏啊!這思路,這口才,這擔當……你說,這樣的人才,怎么就沒出在咱們廠呢?”
西影廠廠長,同樣目光復雜地看著王盛,苦笑著搖搖頭:“老哥,別說了,羨慕不來。韓三坪這老小子,運氣是真他娘的好!撿到這么個寶貝疙瘩……唉,咱們廠那些小子,要是有王盛一半的闖勁和腦子,我何至于愁成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