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盛的管理系專業面試,結束得比任何人預想的都要快。
考場內,面對幾位資深教授關于電影市場、制片管理、乃至國企改革與文化市場結合等問題的提問,王盛從容不迫,對答如流。
他沒有引用任何教科書上的刻板理論,而是結合盛影傳媒和電影廠聯盟近一年來的實戰案例,從“婚慶電影”的利潤模型,到“電視電影”工業化流水線的成本控制,再到與愛多VCD的渠道合作模式,侃侃而談。
他的闡述,既有宏觀的戰略視野,又有微觀的操作細節,甚至對一些未來趨勢的判斷,讓在座的教授們都感到耳目一新,時而凝神細聽,時而頷首贊許。
這不像是一場考試,更像是一次高水平的行業交流。
王盛展現出的,絕非一個普通備考青年應有的知識儲備,而是一個已然在市場中搏擊風浪、并成功引領潮流的年輕掌舵者的深厚積淀與敏銳洞察。
面試官們交換著心照不宣的眼神,心中已然有了結論。
這樣的人才,與其說是北電要考察的學生,不如說是北電亟需與之建立緊密聯系的合作者。
所謂的考試,更像是一個形式,一個將這位“北影廠世子”、“總舵主”正式納入北電體系的名正言順的橋梁。
果然,面試剛結束,王盛還沒走出考場大樓,招生辦的孫主任便滿臉笑容地迎了上來,熱情地握住了他的手。
“王總,精彩,太精彩了!幾位老師都對您贊賞有加啊!”孫主任壓低了聲音,語氣中帶著難以掩飾的興奮:“我們劉院長想請您過去坐坐,聊一聊。您看現在方便嗎?”
王盛對這番待遇并不意外,平靜地點點頭:“孫主任客氣了,叫我王盛就好。方便,請帶路。”
院長劉國碘的辦公室在行政樓的頂層,寬敞明亮,書架上堆滿了電影相關的書籍和資料,墻上掛著幾幅頗具意味的攝影作品,彰顯著主人作為攝影系教授的藝術底蘊。
劉國碘院長年約五旬,氣質儒雅中帶著干練,見到王盛進來,立刻從寬大的辦公桌后站起身,繞過桌子主動伸出手,笑容親切而真誠。
“王盛同學,歡迎歡迎!快請坐。”劉國碘招呼王盛在會客沙發上坐下,孫主任親自泡了茶后,便識趣地退了出去,輕輕帶上了門。
“劉院長,您好。”王盛微微欠身,禮節周到。
“好好,別拘束。”劉國碘坐在對面,仔細打量著王盛,眼中滿是欣賞:“剛才孫主任反饋了面試情況,幾位老師對你評價極高啊。都說你這不是來考試的,是來給我們上課的。”
他開了個輕松的玩笑。
王盛謙遜地笑了笑:“院長您過獎了。我只是把過去一年實踐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和個人粗淺的思考說了出來,班門弄斧,讓老師們見笑了。”
“哎,過分謙虛就是驕傲了。”劉國碘擺擺手,正色道:“你的那些‘粗淺思考’,可是實實在在地盤活了一個萬人大廠,帶動了一個聯盟,開拓了一片新市場。這是了不起的成就,也是我們電影教育界需要深入研究的新課題。”
他話鋒一轉,關切地問:“感覺考得怎么樣?題目還順手吧?”
王盛答道:“全力應對了,至于結果如何,還要看老師們的評判標準。”
“你呀,就放一百個心。”劉國碘哈哈一笑:“你的能力和成績擺在這里,北電的大門,永遠向你這樣的青年才俊敞開。說起來,你之前還在我們攝影系辦的春季培訓班學習過,雖然時間不長,也算是有過一段香火情。四舍五入,也算是我們北電的‘準學生’嘛。”
王盛想起那段短暫的非正規學習經歷,確實是為了混個資歷去的,沒想到此刻被劉院長提起,成了拉近關系的由頭。
他點頭道:“是,那段學習經歷雖然短暫,但也讓我對影像制作有了更直觀的認識,受益匪淺。”
“那就好。”劉國碘滿意地點點頭,身體微微前傾,語氣變得更加推心置腹:“王盛啊,今天請你來,除了表示歡迎,也是想代表學校,表達一下北電對你未來事業發展的支持態度。
你在北影廠,在聯盟做的事,意義重大,不僅僅是商業成功,更關系到整個行業在轉型期的探索。北電作為中國電影教育的最高學府,理應成為你堅實的后盾。”
他頓了頓,開始細數北電能提供的具體支持,顯然是有備而來:
“首先,是人才支持。北電每年畢業的導演、表演、攝影、錄音、美術、文學、管理各系優秀學生,只要你需要,學校可以優先推薦,牽線搭橋,幫你組建最頂尖的年輕團隊。
理論扎實、充滿創造力的新鮮血液,對你正在進行的工業化探索至關重要。”
“其次,是學術與智囊支持。學校的教授、專家,無論是在電影理論、美學研究,還是在市場分析、政策解讀方面,都有深厚的積累。
你可以把他們看作一個龐大的智囊團,遇到難題,隨時可以來交流請教。我們也可以定期組織一些研討會,邀請你和業界的精英,與師生們共同探討前沿問題,碰撞思想火花。”
“第三,是項目合作與研發支持。北電有先進的實驗室設備,有對新技術、新形式的探索熱情。
你的‘電視電影’模式,完全可以和學校的教學實踐、畢業創作結合起來,成為師生們‘真刀真槍’的練兵場。
反過來,師生們的一些創新想法和實驗性作品,也可以為你提供內容上的補充和靈感來源。
比如,你們正在推進的VCD發行,完全可以嘗試與學校的音像資料庫進行合作,開發一些經典影片修復、電影教育類的特色產品。”
“第四,是品牌與聲譽支持。你王盛的名字,加上北電的校友身份,無論是在國內尋求更深層次的合作,還是未來有機會走向國際交流,都會是一張極具分量的名片。
學校也會利用自身的媒體資源和行業影響力,為你和你的企業提供正面的輿論宣傳。”
劉國碘條理清晰,將北電能提供的資源一一闡明,誠意十足。
他最后總結道:“總之,北電希望看到的,不是一個按部就班來上課的學生,而是一個能將課堂延伸到廣闊市場,用實踐反哺理論的特殊合作伙伴。你在這里的學習,可以更加靈活,更有針對性。我們希望,北電能成為你事業騰飛的新跑道,而不是束縛你的圍墻。”
王盛認真聽著,心中明了。
北電這是看中了他和他背后代表的巨大資源與發展潛力,希望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校企合作”模式,將他這位“超級學生”牢牢綁定,實現互利共贏。
這正合他意,有了北電這塊金字招牌和其背后龐大的資源網絡,盛影傳媒和電影廠聯盟的未來,無疑將如虎添翼。
“非常感謝劉院長和學校的厚愛。”王盛鄭重回應:“北電的資源和支持,對我來說至關重要。如果能順利入學,我希望能將理論學習與公司實踐更緊密地結合起來,也愿意為學校的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盡一份力。
比如,設立實習基地、提供項目實踐機會、甚至合作開設一些針對行業新需求的短期課程,都可以探討。”
劉國碘聞言,臉上笑容更盛:“好!有你這句話,我就放心了!具體細節,等你正式入學后,我們可以讓相關部門和你對接,慢慢細化。我相信,我們的合作,一定會成為中國影視產教融合的一段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