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如白駒過隙,轉眼便是一九九七年八月底。
燥熱的京城夏日漸近尾聲,初秋的涼意已在早晚時分悄然探頭。
對于王盛和李曉冉而言,這個夏天收獲的不僅是事業上的高歌猛進,還有一紙沉甸甸的錄取通知書——京城電影學院管理系(王盛)和表演系(李曉冉)的入學通知,已于七月底隨著全國高考分數的公布(7月24日出分)順利送達他們手中。
九十年代中后期,正是國家高等教育并軌制改革逐步深化的關鍵時期。
所謂的“并軌制”(或稱“雙軌制”廢除),簡單而言,就是改變了之前國家計劃招生(公費生)和調節計劃招生(自費生、委培生)并行的模式,逐步實行所有學生都需要繳納部分學費的制度。
雖然公費生與自費生的名義區別在快速淡化,但像北電這樣的藝術院校,依然存在需要繳納較高學費的“自費生”類別。
王盛和李曉冉便屬于此類,學費對他們而言自然不是問題,這張文憑所代表的“科班出身”身份以及在體制內更好通行的“護身符”效用,才是王盛真正看重的。
開學前一周,王盛將手頭積壓的事務進行了集中處理。
電視電影業務在聯盟的工業化流水線下穩步推進;《30天》的后期制作由霍健起盯著,已接近完成;“光線傳媒”在王長鈿和蔡怡濃的操持下,《快樂女聲》的前期籌備和《京港愛情線》的劇組搭建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與湘省經視的合作也已步入正軌;動畫車間也正在完善。
確認沒有必須自己坐鎮不可的要務后,王盛兌現了帶李曉冉出去走走的承諾,目的地選在了剛剛回歸不久的港島。
名義上,此行是視察《京港愛情線》在港的堪景工作進展。
王盛對這部蔡怡濃帶來的開山之作采取了完全放手的姿態,并未過多干涉。
抵達港島后,蔡怡濃忙于協調場地、與本地合作方接洽,實在分身乏術,便安排了自己在原“中國電影公司”為數不多留下、且對港島頗為熟悉的一名本地職員阿明,負責充當王盛二人的向導。
王盛出門自然不會大意,隨行帶了四名從北影廠保衛科精挑細選出來的青年職工。
他們年紀在二十五六歲,個個身材挺拔,經過系統訓練,眼神銳利,既能保障安全,關鍵時刻也能充任助理。
一行人手續早已辦妥,輕松過關。
接下來的幾天,阿明帶著王盛和李曉冉穿梭在港島的大街小巷。
他們登頂太平山俯瞰維港夜景,流連于中環的繁華與九龍城寨遺址的市井,乘坐天星小輪往返兩岸,也去了廟街體驗夜市風情。
許多在港片中耳熟能詳的取景地——比如《英雄本色》里的碼頭、《重慶森林》里的半山扶梯——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
李曉冉挽著王盛的胳膊,興致勃勃,仿佛要將這座東方之珠的每一處精彩都刻入記憶。
夜晚,他們下榻在維多利亞港畔的半島酒店。
預定的套房擁有極佳的視野,落地窗外便是璀璨奪目的港島夜景,霓虹閃爍,船只穿梭,如同流動的星河。
某一晚,情到濃時,李曉冉被王盛抵在冰冷的玻璃窗上,身后前是繁華似錦的不夜城,身后……
……
游玩數日,臨近返京的前兩天,《京港愛情線》劇組終于在港島正式開機。
出于禮節,王盛和李曉冉應蔡怡濃的邀請,前往拍攝現場探班。
劇組設在九龍的一個老式屋邨附近,拍攝一段男女主角初遇的戲碼。
現場忙碌而有序,李國立拿著對講機調度著機位和演員,蔡怡濃則忙著協調各種瑣事。
看到王盛到來,兩人連忙迎了上來。
“王總,李小姐,你們來了!”蔡怡濃笑容滿面:“這邊條件簡陋,辛苦你們跑一趟。”
“沒事,來看看你們工作。”王盛擺擺手,目光掃過片場。
他看到男女主角——分別是來自內地的李亞鵬和港島的吳芊蓮,正在對戲。
他也看到了幾個等待上場的年輕面孔,顯然是龍套演員。
就在這時,一個身影吸引了他的注意。
那是一個看起來只有十六七歲的少女,穿著樸素的校服,梳著簡單的馬尾,臉上還帶著些許未褪的嬰兒肥,但五官輪廓極為精致,尤其是一雙眼睛,清澈明亮,帶著混血兒特有的深邃感,即使在一眾龍套中也難掩其出眾的靈氣。
她正安靜地站在角落,等待著導演的召喚。
王盛眼神匯聚,瞬間認出了她——盡管此時她還極為年輕,遠未達到后來那種驚艷香江的巔峰顏值,但那獨特的骨相和眉眼間的神韻,已然初具雛形。
這正是后來被譽為“玉女掌門人”,星途一度璀璨無比的張伯芝。
王盛不動聲色,低聲對身旁的蔡怡濃示意道:“怡濃,看到那邊那個穿校服的小姑娘了嗎?”
蔡怡濃順著他的目光望去,點了點頭:“看到了,叫張伯芝,好像是中葡混血,之前一個拍廣告的同行推薦來的,今天來跑個學生龍套。王總認識?”
“不認識。”王盛淡淡道:“不過外形條件很不錯,很有潛力。你找個機會,把她簽下來,條件可以優厚點,長約優先。”
蔡怡濃何等精明,立刻明白了王盛的意思。
她再次仔細打量了一下那個叫張伯芝的女孩,確實覺得她底子極佳,只是目前尚未完全長開,也缺乏包裝。
能讓王總親自開口點名要簽的人,必定有其不凡之處。
“明白了,王總。探班結束后我就去接觸她經紀人……哦,她這種小演員可能還沒固定經紀人,我直接跟她談。”蔡怡濃立刻應承下來,心中已經開始盤算如何用光線傳媒的合約將這個未來的潛力股牢牢握在手中。
王盛點了點頭,沒再多說。
簽下張伯芝,算是此行的一個意外收獲。
這個女孩未來的商業價值和話題度,在特定時期內是現象級的,提前收入麾下,無論是對即將發力藝人經紀的光線傳媒,還是對未來可能涉及的港島乃至東南亞市場布局,都是一步不錯的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