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八年二月二十七日,星期五。
農歷二月初一,本該是春回大地、萬物復蘇的時節,但一股來自西伯利亞的強冷空氣席卷了大半個中國,讓京城的清晨籠罩在料峭的春寒之中。
街頭行人裹緊大衣,步履匆匆,呼出的白氣瞬間消散在干冷的空氣里。
京城電影學院,表演系考場外。
盡管寒風刺骨,但北電校園內早已人頭攢動。
來自全國各地的俊男靚女,懷揣著對星光大道的憧憬,聚集在此,迎接決定命運的藝考。
人群之中,有兩個身影格外引人注目。
高媛媛穿著一件米白色的長款羽絨服,圍著淺粉色的羊絨圍巾,未施粉黛的臉蛋凍得微微發紅,卻更顯得清純剔透,宛如一支在寒風中搖曳的水仙花。
她安靜地站在角落,默默復習著準備的臺詞片段,長長的睫毛上似乎都凝結了細小的霜花,眼神里帶著一絲緊張,但更多的是堅定。
而范小胖則選擇了更具沖擊力的裝扮。
一件剪裁合體的紅色短款羽絨服,搭配黑色緊身牛仔褲和短靴,勾勒出已然不俗的身材曲線。
她妝容精致,眉眼間帶著一股不服輸的銳氣和與年齡不符的早熟風情。
她沒有像其他人一樣臨陣磨槍,而是目光銳利地掃視著周圍的競爭對手,像一只蓄勢待發的小豹子。
“看!那是高媛媛吧?唱《中國人》短片里那個女孩?”
“是她!好清純啊,本人比電視上還好看!”
“旁邊那個紅衣服的是誰?好漂亮,也好有氣場……”
“好像是盛影傳媒的另一個練習生,叫范小胖?”
“我的天,盛影傳媒這是要霸榜嗎?她們倆往這一站,感覺壓力好大……”
竊竊私語聲在考生中蔓延。
高媛媛因參與《中國人》迎回歸主題短片和《快樂女聲》(雖已淘汰)積累了一些知名度,其清純形象深入人心。
而范小胖雖公眾認知度不高,但那明艷奪目的外貌和自信的態度,同樣讓人無法忽視。
兩人如同磁石的兩極,一個清冷如月,一個熾烈如火,無形中給周圍許多自恃條件不錯的考生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
一些原本還在談笑風生的考生,看到她們后,神色不自覺地凝重起來,下意識地整理起自己的衣著和妝容。
高媛媛感受到了四周投來的目光,深吸了一口冰冷的空氣,對身邊的范小胖低聲道:“小胖,好多人看我們。”
范小胖哼了一聲,下巴微揚:“看就看唄,正好讓考官也提前看看,什么才叫優質生源。”
她轉頭看向高媛媛,眼神帶著挑戰:“媛媛,我可不會讓著你,咱們考場憑真本事。”
高媛媛抿嘴笑了笑,眼神清澈而認真:“嗯,一起加油。”
當考場工作人員叫到高媛媛的名字時,她脫下羽絨服,露出里面簡單的白色毛衣和藍色牛仔褲,身姿挺拔地走進考場,那份天然去雕飾的純凈感,讓幾位考官眼前都是一亮。
而輪到范小胖時,她脫下紅色外套,里面是一件修身的黑色高領毛衣,將她的身形襯托得愈發玲瓏。
她落落大方地鞠躬問好,眼神直接而自信,瞬間抓住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這兩個來自盛影傳媒的女孩,如同投入平靜湖面的兩顆石子,在北電藝考的第一天,就激起了不小的漣漪。
……
與此同時,北影廠行政樓會議室。
窗外的寒風呼嘯,卻被厚厚的窗簾隔絕,室內暖氣充足,煙霧繚繞,氣氛嚴肅而專注。
《那山那人那狗》開拍前的最后一次籌備匯報會正在這里舉行。
導演霍健起坐在長桌一側,身邊坐著副導演、攝影師、美術指導等核心主創。
廠長韓三坪并未列席,全權交由項目發起人和實際掌控者王盛來主持定奪。
王盛坐在主位,穿著簡單的深色毛衣,手指間無意識地轉動著一支鋼筆,神情專注地聽著匯報。
霍健起親自做著最后的陳述:“外景地最終定在湘西鳳凰、懷化周邊的山區,我們已經完成了第三次堪景,路線、機位、當地協調都已落實。天氣是最大的變數,但我們也準備了雨季拍攝的預案。”
他頓了頓,開始匯報演員陣容:“父親一角,我們邀請了中戲的滕汝駿老師。滕老師的演技和氣質,沉穩內斂,飽經風霜的感覺非常符合我們對鄉村老郵遞員的想象,他已經深入研究角色一個多月了。”
王盛微微頷首,滕汝駿就是原版里那個演父親的,他放心。
“兒子一角。”
霍健起看向王盛,語氣中帶著一絲滿意:“經過多輪試鏡和考量,最終定下了光線傳媒旗下剛剛簽約的黃小明。”
他補充解釋道:“小明雖然年輕,但形象陽光正氣,眼神里有股倔勁兒和淳樸感,和我們想要的‘走出大山又回歸鄉土’的兒子形象很契合。
關鍵是,他過去一年參與了張揚好幾部電視電影的拍攝,有男主有配角,實戰經驗豐富,鏡頭感比很多同齡人強得多,磨合起來會很快。”
王盛心中了然。
這個時空的黃小明,因為北影廠聯盟電視電影的批量生產,獲得了遠比同齡人更多的實踐機會,雖然沒有一炮而紅的代表作,但基本功和經驗扎實了不少,褪去了些許青澀,正處在演技上升的黃金期。
霍健起選他,是看中了這份“被市場初步驗證過”的可靠性和與角色的貼合度。
“母親一角,由我們北影廠演員劇團的老演員,陳茜老師出演,演技厚重,能壓得住場。”
“至于片中的關鍵女性角色,那位清澈的侗族姑娘:”霍健起說到這里,語氣輕松了些:“我們邀請了李曉冉來客串。她現在的知名度和觀眾緣都很好,而且片酬……按內部價算,性價比很高。她的氣質偏都市,但造型上可以做調整,突出那種山泉般的純凈感。”
王盛沒說什么。
“其余配角,比如沿途的村民、鄉鎮干部等,基本都是我們堪景時在當地話劇團、文藝團體或者有表演潛質的素人中挑選的,力求真實、接地氣。”
財務和制片主任接著匯報了預算明細。
當提到部分設備租賃和后期膠轉磁的費用因國際匯率波動略有上浮時,王盛插了一句:“東南亞那邊金融風暴的余波還在,成本控制要更精細。預算可以適當放寬一點,但每一筆錢花在哪兒,必須清清楚楚。”
他沒有深究,但點出的問題一針見血,讓在座的制片人員神色一凜,連忙點頭稱是。
這便是王盛的風格,抓大放小,但關鍵環節絕不糊涂。
所有匯報完畢,會議室安靜下來,所有人都看向王盛。
王盛放下鋼筆,雙手交叉放在桌上,目光掃過霍健起和整個主創團隊,沉穩地開口:
“霍導,各位,《那山那人那狗》這個項目,不同于我們之前做的商業類型片。它要的是味道,是意境,是潤物細無聲的情感力量。劇本我看了,彭老師的故事底子很好,蘇老師的改編也抓住了精髓。”
他頓了頓,語氣變得更加堅定:“我對你們有信心。北影廠和盛影傳媒,會是你們最堅實的后盾。需要什么支持,直接提。我只有一個要求——沉下心來,把湘西的那片山、那些人、那條狗、那對父子的情,原原本本、真真切切地拍出來。”
他最后舉起手邊的茶杯,以茶代酒,語氣誠摯而有力:
“多余的話不說了,預祝劇組一路順風,拍攝順利!我在京城,等著你們凱旋,給你們開慶功宴!”
“謝謝王總!”
“一定不負所托!”
霍健起帶頭,所有主創人員紛紛舉杯響應,會議室里彌漫著一種備受鼓舞、摩拳擦掌的振奮氣氛。
會議結束,眾人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