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八年十一月二十日,星期五。
日本,東京。
深秋的寒意并未能阻擋影迷的熱情,尤其是在澀谷、新宿、銀座等核心商圈,懸掛著“松竹映畫”標志的電影院前,關于《那山那人那狗》(日本譯名:《山、人、犬、そして》)的大幅海報格外醒目。
海報設計極具東方禪意:遠山如黛,云霧繚繞,山間小路上,父親與兒子的背影蹣跚而行,忠誠的中華田園犬緊隨一旁。
醒目的標題下方,是兩行加粗的燙金日文:“第11回東京國際映畫祭グランプリ受賞作!”(第十一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獲獎作品!)以及“中國が生んだ、心に染みる至高の人間讃歌”(中國誕生的,沁人心脾的至高人間贊歌)。
與原本時間線上,這部影片在日本初期僅能在小范圍藝術院線低調上映,依靠長時間的口碑積累才逐漸走紅截然不同。
此番,挾“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的煌煌威名,以及松竹映畫投入的一千一百萬美元巨資帶來的期待與壓力,發行方從一開始就采取了極為大膽和強勢的策略。
大規模開畫!
松竹動用了旗下在東京、大阪、京都、名古屋、福岡等主要城市的超過一百五十塊銀幕,在開畫首日即進行了密集排片。
這在一向對華語電影,尤其是文藝片持謹慎態度的日本主流商業院線中,是極為罕見的大手筆。
排片率在核心影院達到了日均五場以上,黃金時段(晚六點至九點)至少保證一場。
宣傳更是鋪天蓋地:除了常規的報紙、雜志廣告,地鐵車廂內的懸掛海報,電視上也開始出現由影片唯美畫面剪輯而成的三十秒預告片,旁白用沉穩而富有感染力的聲音強調著“電影節最高榮譽”和“感動全日本”的字眼。
影評人也紛紛造勢。
曾在電影節上看過影片的幾位知名影評人在報刊專欄和電視訪談中不吝贊美之詞:
“這是一部能讓喧囂都市瞬間安靜下來的電影。”——《讀賣新聞》資深影評人佐藤文夫。
“父子間的沉默勝于千言萬語,中國的山水美得令人心碎。”——《電影旬報》主編木村幸雄。
“在物質至上的時代,《那山那人那狗》提醒我們回歸情感的本源。”——知名文化評論家川村霞。
……
上映首日,盡管是工作日,但許多影院的晚場出現了令人驚喜的上座率。
起初,吸引觀眾走進影院的,多半是“電影節大獎”的光環和媒體宣傳的好奇心。
然而,當燈光暗下,銀幕上展現出湘西那片仿佛被時光遺忘的秀美山水,當沉默寡言卻內心深沉的鄉郵員父親(膝汝駿飾)與即將接替自己工作的年輕兒子(黃小明飾)踏上那趟三天兩夜的郵路時,一種奇異的寧靜與共鳴開始在放映廳內彌漫。
沒有激烈的戲劇沖突,沒有炫目的特效,只有蜿蜒的山路、潺潺的溪流、古樸的村寨,以及父子間那些欲言又止的對話和隱藏在行動下的深沉關愛。
霍健起導演用細膩溫柔的鏡頭,將東方文化中特有的含蓄、隱忍與傳承,刻畫得入木三分。
日本觀眾,尤其是中年及以上年齡層的觀眾,對這種細膩的情感表達和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主題,展現出了超乎尋常的接受度。
影片中關于職業操守(“郵路就是命令”)、家族責任(子承父業)以及時代變遷下傳統生活方式面臨的沖擊,都引發了他們的深深共鳴。
上映首個周末,《那山那人那狗》的票房數據出爐,讓松竹映畫的高層松了一口氣,隨即轉為狂喜。
東京、大阪等核心城市的多家影院出現了排隊購票的景象。
首周末三日,僅憑一百五十余塊銀幕,影片便斬獲了超過一億八千萬日元的票房,場均上座率高達七成以上,黃金時段場次幾乎滿座!
這個成績,不僅輕松打破了華語藝術片在日的開畫紀錄,甚至超過了不少中等成本的日本本土劇情片。
緊隨票房捷報而來的,是更兇猛的口碑浪潮。
“看完電影,忍不住給遠在老家的父親打了電話。”——觀眾觀影后的留言
“想起了已故的祖父,他也是個沉默寡言卻用行動表達愛的人。”——觀眾觀影后的留言。
“中國的風景太美了,想去旅行。”——年輕女性觀眾的普遍反應。
“電影里的狗演得太好了!通人性!”——愛狗人士的焦點。
口口相傳的力量是巨大的。
進入第二周,觀影熱潮不僅沒有減退,反而從幾大核心城市向周邊地區擴散。
松竹映畫趁熱打鐵,迅速增加了在札幌、仙臺、廣島、神戶等地的排片銀幕,總規模突破了兩百五十塊。
報紙的社會版塊開始出現關于“《那山那人那狗》現象”的討論,分析這部中國電影為何能如此打動日本人心。電視的綜藝節目甚至借用了電影中“父子同行”的概念,制作了相關的訪談環節。
唱片公司也嗅到商機,找到松竹,希望能發行電影原聲碟——片中那悠揚恬靜、充滿民族風味的配樂,也成為了觀眾津津樂道的亮點之一。
到了十一月底,《那山那人那狗》已然成為日本社會一個小小的文化熱點。
書店里,溫瑞安的原著日文版被擺在了顯眼位置(盡管電影與關系不大,但出版商敏銳地抓住了熱點)。
旅游雜志開始策劃“尋找電影中的中國秘境”專題。
……
一九九八年十一月底的一天,傍晚七點多。
京城,北影廠生活區,王盛家所在的單元樓。
客廳里飄散著家常菜的香氣,張秀蘭剛炒好最后一個青菜,王盛已經擺好了碗筷。
家里的那臺二十一寸彩色電視機開著,音量調得不大不小,正在播放泱視一套晚七點的黃金檔節目。
這是王保國雷打不動的習慣,幾十年如一日,關心國家大事。
王盛一邊幫著盛飯,一邊聽著電視里主播字正腔圓地播報著新聞。
電視里隱約傳出“首次訪日”、“《那山那人那狗》風靡日本”、“……”
電視畫面適時地插入了《那山那人那狗》在日本影院上映的短暫鏡頭:排隊等候入場的日本觀眾、張貼著巨幅海報的影院門口、以及影片中湘西山水和父子同行的一個快速剪輯片段。
“嚯……”
王保國驚嘆一聲道:“沒想到咱北影廠的片子還能和這么大的事聯系上,盛子,你說韓廠長是不是這會樂瘋了?”
張秀蘭接話道:“肯定的,上個月,《30天》拿下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女演員獎,韓廠長開心的讓財務科給全廠職工發了紅包。
這個月,前有《那山那人那狗》奪得大獎,后有《30天》拿下金雞獎最佳導演處女作獎,韓廠長又讓財務科給全廠職工發了兩次紅包,我看今天這新聞一出,韓廠長明天又要發紅包咯。”
“發紅包好啊……”
王保國一臉開心,接著問道:“誒,盛子,你那部新電影什么時候上映?”
“12月4日,周五上映。”
一家人邊聊著天,邊吃著晚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