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九年一月七日的京城,寒風依舊。
在北三環東路的京信大廈物業辦公室里,王盛代表盛影傳媒及關聯公司光線傳媒,與大廈產權方代表完成了租賃合同的簽署儀式。
筆尖劃過紙張,發出沙沙的輕響,最終定格在兩個有力的簽名上。
合同約定,盛影傳媒租下京信大廈第九層整層,光線傳媒租下第十層整層,租期五年。
這意味著,從法律意義上,兩家公司正式開啟了與北影廠物理空間的分離,邁出了獨立運營的關鍵一步。
“王總,合作愉快。”物業經理熱情地伸出手。
“合作愉快。”
王盛與之握了握,臉上是公式化的微笑,內心卻波瀾微起。
這薄薄的幾頁紙,劃開的不僅是一層樓板的距離,更是一個時代的界限。
……
回到北影廠。
王盛向李婷婷下命令。
“裝修隊立刻進場,圖紙我已經讓設計公司加班加點出了初稿,你負責對接、監工。我只有一個要求,”
“速度!質量!春節過后,九樓盛影傳媒的主體辦公區必須達到可以入駐辦公的基本條件!十樓光線傳媒可以稍緩,但也不能差太多。”
他頓了頓,拋出一個讓所有人精神一振的條件:“告訴施工隊和我們的協調人員,從現在到春節,加班加點,我開雙倍工資!春節法定假期那幾天如果還需要趕工,三倍!”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這個消息很快傳開,原本還覺得時間緊張的施工方和負責協調的公司人員,瞬間干勁十足。
金錢的力量,在很多時候,比任何口號都來得直接有效。
……
敲定新家裝修的同時。
與北影廠的“分家”程序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曾經深度捆綁的“聯盟制片中心”正式撤銷,那塊牌子被摘下,存入了北影廠的檔案室,成為了歷史。
隨之而來的,是業務和人員的徹底梳理。
首先是最核心,也是目前現金流最穩定的“私人訂制”婚慶電影業務。
這項由王盛一手開創并做大的業務,盛影傳媒需要重新與包括北影廠在內的三十一家電影廠簽訂獨立的商業合作合同。
談判桌上,少了以往“一家人”的溫情,多了幾分公事公辦的計較。
北影廠憑借其品牌、設備和核心技術支持,依舊拿走了單筆業務利潤的大頭——抽成百分之六十。
這沒什么好說的。
峨影廠憑借其穩定的技術團隊和西南地區的市場貢獻,最早加入的諸侯,抽成比例為百分之四十。
其余各家電影廠,則統一為兩成。
同時,設備租賃、人員外派等費用另行計算,清晰明了。
這份新的合同體系,雖然讓出了一部分利潤,但也從法律和商業上明確了各方的權責利,使得這項業務更加規范化。
更重要的是,它依然是維系那三十家電影廠技術骨干就業和收入的主要渠道,保住了聯盟的人員根基。
至于“金禧典藏”系列,則明確為盛影傳媒完全自營業務,不參與分成,只按市場價支付可能的設備或場地租賃費用。
而覆蓋面更廣、價格更親民的“影像記憶”業務,經過幾年的擴張,已經遍布京城、津門兩大直轄市以及冀省的主要城市。
這項業務,成為了吸納和安排各電影廠待業子弟、鍛煉新人的主要平臺。
盛影傳媒負責運營和渠道,各廠子弟通過培訓考核上崗,按勞取酬,形成了一個相對良性的人才孵化循環。
變動最大的,是此前由“聯盟制片中心”主導的“電視電影”業務。這項業務被整體劃入盛影傳媒旗下,并正式成立了“電視電影事業部”。
這意味著,從此以后,每一部電視電影從立項、劇本開發、組建團隊、拍攝制作到發行宣傳,盛影傳媒都需要與改制后的“北影制片公司”(即原來的北影廠)單獨簽署項目合作合同,一案一議,成本共擔,收益按協議分成。
曾經的內部協作,變成了甲乙方關系。
最讓王盛感到壓力,也是一筆巨大財富的,是那支龐大的、由各電影廠編劇和外部招募寫手組成的編劇團隊。
在北影廠精簡機構、聚焦核心制片力量的思路下,這支龐大的創作隊伍被整體“扔”給了盛影傳媒負責管理和支付薪酬。
“這可是一張大嘴啊。”財務經理陳玉看著新增的每月固定人力成本支出報表,眉頭緊鎖。
“但也是我們未來內容生產的源頭活水。”
王盛看得更遠:“人才是最寶貴的資產。消化好他們,理順創作機制,將來產生的價值不可估量。”
北影制片公司(廠)完成了它的“瘦身健體”,只保留了本廠的正式在編職工,輕裝上陣,準備融入中影集團。
而所有借調、合作、聯盟時期吸納的外部人員,其人事關系、管理責任乃至部分歷史遺留問題的處理,都像打包一樣,移交給了盛影傳媒。
處理這些千頭萬緒的“分家”事宜,協調新辦公室的裝修,調整內部組織架構,重新簽訂無數份合同……時間在忙碌中飛逝。
當王盛終于能從堆積如山的文件和組織架構圖中抬起頭時,窗外已是臘月二十六(公元1999年2月11日)的傍晚。
街上的年味漸漸濃了起來,商鋪掛起了紅燈籠,行人也多了幾分匆忙采購年貨的急切。
距離農歷己卯年春節,只剩下短短幾天。
這一個多月的忙碌,堪比又打了一場硬仗。
獨立意味著更多的自主權,也意味著更重的責任和更高的運營成本。
但這一步非走不可。
王盛走出辦公室。
北影廠主樓一層靜悄悄的。
“王總。”
陳玉這時從財務部的辦公室里走出來,打招呼道。
“還沒下班啊?”
“嗯,有點舍不得這里,多待了會兒。對了,新年紅包都發了,北影廠的職工、外廠的職工、盛影傳媒的職工,每人三百元,他們都說春節過完,還回來跟著您干呢。”陳玉語氣俏皮道。
王盛笑笑:“好啊,讓我們齊手迎接1999,奔向21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