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奧迪駛離中影集團大樓,匯入京城午后略顯慵懶的車流。
車內很安靜,只有空調發出的微弱聲響。
王盛靠在柔軟的后座上,閉目養神,但腦海中卻波瀾起伏。
老韓帶來的消息,無疑是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巨石。
進口片業務無限期停止審批和引進。
這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在未來一段不確定的時間內,內地電影市場的銀幕上,將幾乎看不到好萊塢大片的身影。
那塊由《泰坦尼克號》創造的驚人票房所撐起的、關于全球同步與市場開放的短暫幻夢,被驟然打斷。
電影市場出現巨大的內容真空。
而觀眾的觀影需求并不會因此消失,反而可能因為選擇驟減而變得饑渴。
這對于國產電影而言,是前所未有的挑戰,同時也是一個……巨大的機遇。
一個能夠快速、批量提供優質內容的玩家,將能在這片空窗期內,迅速搶占市場份額,建立起強大的品牌認知度和觀眾基礎。
韓三坪的緊急征調令,正是基于此。
他需要內容,需要大量的、能立刻頂上院線的國產內容來穩定市場,發出自己的聲音。
而王盛掌控的,依托龐大編劇團隊和工業化制作流程的電視電影事業部,成了他目前能最快調動、依賴的制片機構,沒有之一。
當然,風險同樣存在……
車子平穩地停在京信大廈樓下。
王盛睜開眼,眸中已是一片清明。
他推門下車,大步走入大廈,電梯直達九樓。
“王總。”
“王總好?!?
沿途遇到的員工紛紛恭敬問候,王盛點頭回應,腳步不停,徑直回到自己的辦公室。
李婷婷已經將一杯新沏的熱茶放在了他的辦公桌上。
王盛揮揮手,示意她先出去,自己需要靜一靜。
坐在寬大的辦公椅上,他端起茶杯,吹開浮葉,抿了一口。
溫熱的茶湯入喉,帶來一絲暖意,也讓他的思緒更加集中。
進口片的缺失,會持續差不多半年的時間,隨著兩國簽訂世界貿易組織的雙邊協議,便恢復了。
半年時間……
王盛需要的是具有強大市場號召力的電影項目。
成本不能太高,周期要短,不能涉及復雜特效,這是基本前提。
畢竟,時間不等人,資金效率也要考慮。
那么,抄那些作品呢……
王盛的腦海中那個來自未來的龐大“片庫”開始飛速運轉、篩選。
外國電影……
《記憶碎片》(2000,美國)——非線性敘事懸疑經典,成本低,概念強,本土化可改為都市背景的尋兇/自我認知故事。
《黑洞頻率》(2000,美國)——科幻設定包裹親情內核,通過老舊無線電連接過去與現在的父子,感人至深,本土化可結合特定歷史時期(如80年代)。
《觸不到的戀人》(2000,韓國)——唯美浪漫愛情,通過神秘郵箱跨時空交流,設定新穎,情感純粹,易于本土化。
《初戀這件小事》(2010,泰國)——青春暗戀題材的典范,輕松幽默又感人,極易引發共鳴,本土化幾乎無門檻。
《假結婚》(2009,美國)——職場契約戀愛,先婚后愛經典模式,喜劇元素充足,適合本土化改編CD市愛情輕喜劇。
《時空戀旅人》(2013,英國)——擁有回到過去能力的男人,用能力經營愛情與生活,最終領悟珍惜當下的真諦。本土化方向:輕科幻設定服務于溫馨的家庭與愛情主題,易于本土化,重在情感刻畫。
《觸不可及》(2011,法國)——跨越階級與種族的神奇友誼,幽默與感動并存,本土化可聚焦城鄉差異或不同社會階層之間的碰撞。
《墊底辣妹》(2015,日本)——學渣逆襲勵志故事,熱血又真實,極易引發學生及家長共鳴,本土化幾乎完美契合高考背景。
《完美陌生人》(2016,意大利)——密閉空間群像戲,通過手機游戲揭示人際關系脆弱,劇本結構精巧,本土化已有成功先例(《來電狂響》)。
《我的野蠻女友》(2001,韓國)——顛覆傳統的“野蠻”女主與憨厚男主之間的浪漫喜劇,既有爆笑橋段,又有深刻情感內核。本土化方向:完美適配,可將背景置于中國大學校園或初入社會的年輕人中,探討新時代的兩性關系。
《開心家族》(2010,韓國)——落魄青年自殺未遂后能看見鬼魂,喜劇外殼包裹的極致親情內核,結局反轉感人。本土化方向:將鬼魂設定進行本土化處理(如托夢、心結未了等概念),核心的家庭情感普世通用。
《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2015,瑞典)——毒舌固執的老頭在求死過程中,被新鄰居一次次打擾,揭開往事,彼此治愈。本土化方向:可以塑造一個中國式的“倔老頭”,展現社區鄰里人情。
國產電影……
《瘋狂的石頭》(2006)——多線敘事黑色喜劇的開山之作,成本極低,票房口碑雙豐收,證明了好的劇本和敘事結構的力量。
《落葉歸根》(2007)——公路片,帶著工友尸體回鄉的故事,悲喜交加,展現底層人民的善良與堅韌,黑色幽默。
《我們倆》(2005)——小成本文藝片,孤獨老人與租房女學生之間的溫情故事,表演細膩,情感真摯動人。
《李米的猜想》(2008)——曹保平作品,愛情包裹下的懸疑故事,周迅表演封神,敘事緊湊。
《夜店》(2009)——楊慶導演,小成本喜劇,超市一夜發生的各種巧合與沖突,空間受限但笑料密集。
《鋼的琴》(2010)——時代背景下的溫情勵志,下崗工人為女兒造鋼琴,工業美學與人文關懷結合。
《Hello!樹先生》(2011)——魔幻現實主義,底層小人物的精神困境,王保漒巔峰表演,藝術性強。
《人在囧途》(2010)——春運背景下的公路喜劇,底層關懷與笑料結合,開創了“囧”系列。
《失戀33天》(2011)——小成本愛情片奇跡,犀利臺詞和共鳴話題引發觀影熱潮,營銷案例經典。
《心花路放》(2014)——公路喜劇,治愈失戀,風景優美,笑點密集,商業成功。
《驢得水》(2016)——話劇改編,荒誕諷刺喜劇,劇本功力深厚,人性剖析深刻。
《無名之輩》(2018)——多線敘事,西南小城里的眾生相,悲喜交加,人物塑造出色。
《愛情神話》(2021)——滬語電影,都市中年愛情,細膩幽默,生活流敘事,口碑佳作。
腦海中這四十部電影的梗概、亮點、核心設定飛速閃過,相互碰撞,結合著1999年當下的社會氛圍、審查環境、觀眾口味和技術條件進行著快速的篩選和匹配。
成本不能高……
《瘋狂的石頭》、、《夜店》、《人在囧途》這類多線敘事或封閉空間喜劇是首選。
周期要短……
《初戀這件小事》、《墊底辣妹》這類結構相對簡單,主要依賴劇本和演員表演的項目可以快速啟動。
本土化要容易……
《觸不到的戀人》(可改為電子郵件?)、《墊底辣妹》(高考背景完美契合)、《我的野蠻女友》……
更重要的是,要能“填補缺失”。
進口片帶來的主要是視覺奇觀和大片體驗,這部分短期內難以替代。
靈異片是不可觸碰的深水區。
能選擇的題材也沒多少……
稍作思索。
王盛打開電腦,開始寫稿。
只抄故事梗概,劇本讓手下的編劇組去填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