頒獎典禮的喧囂與榮光被隔絕在沈城體育館之外。
晚風帶著東北深秋特有的清寒,吹拂著賓館門前懸掛的紅色條幅。
條幅上“熱烈祝賀金雞百花電影節圓滿成功”的字樣,在燈光下依舊醒目。
王盛和韓三坪并未多做停留,在婉拒了幾波記者的圍堵和同行熱情的寒暄后,便由主辦方工作人員引導,乘車前往本次電影節官方晚宴的舉辦地——沈城賓館。
賓館宴會廳自是燈火通明,人聲鼎沸,大部分與會者將在此把酒言歡,延續著頒獎禮后的興奮與交流。
但王盛和韓三坪的腳步并未在此停留,他們被引著穿過喧鬧的主廳,沿著鋪著厚實地毯的走廊,走向深處一個更為安靜、門扉厚重的包間。
推門而入,溫暖的氣息夾雜著淡淡的煙草味和茶香撲面而來。與外面大廳的熱烈相比,這里的氣氛顯得更為沉靜,也更為凝重。
包間很大,裝修是中式風格,紅木家具顯得沉穩大氣。
圓桌旁已坐了七、八個人,見他們進來,紛紛起身。
“三坪廠長,王導,恭喜恭喜!雙喜臨門,不,是三喜臨門啊!”
一位戴著金絲眼鏡、氣質儒雅的中年男子率先笑著開口,他正是沈城的市長,姓徐。
“徐市長太客氣了,同喜同喜,電影節成功舉辦,離不開沈城上下的大力支持。”韓三坪立刻換上熱情而不失分寸的笑容,快步上前與徐市長握手,姿態放得很低,言語間給足了東道主面子。
王盛緊隨其后,面帶微笑,與在場眾人一一握手。
目光掃過,除了徐市長和幾位顯然是沈城文化、宣傳口的官員外,還有幾位頭發花白、氣度不凡的老者,是電影界德高望重的前輩,前面在休息室里也曾有過一面之緣。
王盛同樣執禮甚恭,主動上前問候。
此外,在場的還有一個熟人。
“趙老師,您也在。”王盛主動伸出手。
“哎呀,王總!韓董!俺們這旮沓的盛會,我能不來湊湊熱鬧嘛!”
趙苯山雙手握住王盛的手,用力搖了搖,又跟韓三坪客客氣氣的握了握手。
他在東北地區的名望,尤其是民間影響力和春晚小品的加持,讓他有足夠的底氣出現在這個場合,并且成為連接京城資源與東北本土文化的一個重要橋梁。
一番寒暄落座,主賓分明。
服務員悄無聲息地開始布菜,精致的東北菜與粵式海鮮交錯擺放,顯示出主人的用心。
徐市長作為東道主,率先舉杯:“這第一杯酒,我代表沈城,歡迎韓董、王導,還有各位前輩、同仁蒞臨。更要祝賀王導今晚連中三元,百花、金雞盡收囊中,年輕有為,實乃我華夏影壇之幸事!”
眾人紛紛舉杯應和。
酒過三巡,氣氛愈發融洽。
徐市長將話題引向王盛,語氣誠懇:“王導啊,你那部《當幸福來敲門》,我是帶著全家一起看的。拍得好啊!不僅票房高,更重要的是,它拍出了咱們東北老工業基地在轉型時期,普通工人的堅韌和希望。這里面有我們東北人的魂兒!歡迎你常來東北,多拍這樣的好作品。”
王盛放下筷子,身體微微前傾,態度認真回應:“感謝徐市長的肯定。東北這片土地,底蘊深厚,故事太多了。《當幸福來敲門》只是其中一個側面。
其實,我們盛影傳媒一直致力于挖掘地方文化,與影視創作相結合。除了電影,在電視劇方面,我們也在做嘗試。”
他說著,很自然地將目光轉向了趙苯山。
趙苯山心領神會,立刻接過話頭,他那帶著濃郁東北口音又極富感染力的嗓門一開,瞬間吸引了全桌的注意力:“徐市長,各位領導,這事兒我得說道說道。王總這話可不是客套,他是真干實事兒!
俺們鼓搗的那個電視劇,《劉老根》,就是扎根咱們黑土地的故事!講的是農民企業家怎么帶著鄉親們搞旅游、辦企業,酸甜苦辣,都是咱東北人自己的事兒!”
他繪聲繪色地介紹起《劉老根》的劇情和立意,說到興奮處還比劃起來:“這劇啊,不敢說多高大上,但保證接地氣,有樂子,也有琢磨頭兒!王總那是真支持,從劇本到投資,到后期的發行,都給了最大的保障。
這不,已經定檔了,十二月,就在咱們遼省衛視、吉省衛視、黑省衛視、京城衛視……還有幾十家重要的地方臺一起開播!這都是王總一手推動的結果,要不是他那個全國發行網絡,俺這劇想這么快、這么廣地播出去,難!”
遼省衛視、吉省衛視、黑省衛視都是今年上星的,京城衛視是去年上星的。
趙苯山這番話,既捧了王盛,也點明了這部劇對宣傳東北鄉土文化、展現新時代農民風貌的積極作用。
在座的官員和前輩們聞言,紛紛點頭,看向王盛的目光又多了幾分深意。
能整合資源拍出票房大賣的電影是本事,能放下身段扶持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電視劇,并且能將其推向全國,這更是格局和實力的體現。
話題自然而然地轉向了東北文化的挖掘與傳播。
幾位本地官員談起本地的歷史文化資源,如數家珍,從清前史跡到民國風云,從工業文明到民俗風情,語氣中不無自豪,也帶著一絲渴望被更多人了解和認可的期待。
王盛認真地聽著,偶爾插話詢問幾句,顯得極有興趣。
待到眾人議論稍歇,他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看似隨意地拋出了一個想法:
“聽了各位領導的介紹,真是受益匪淺。東北文化底蘊確實深厚,尤其是‘闖關東’這段歷史,波瀾壯闊,充滿了開拓、生存、融合的史詩感。
數百萬山東、河北等地的百姓,為了生存和發展,背井離鄉,來到這片黑土地,篳路藍縷,墾荒戍邊,最終扎根繁衍……這里面包含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多少復雜的人性掙扎與情感糾葛。”
他頓了頓,環視眾人,見包括徐市長在內的幾位本地官員都露出了專注甚至有些興奮的神情,才繼續緩緩說道:
“我在想,既然我們有《劉老根》展現當代東北農村的變遷,是不是也可以,拍一部《闖關東》?不是電影,而是長篇電視劇。就以一個或者幾個家族的數代人為脈絡,從清末到民國,甚至到建國初期,全景式地展現那段移民史、創業史和融合史。
這不僅是拍給東北人看的,更是拍給全國觀眾,乃至全球華人看的,讓大家了解我們民族內部這段規模宏大、影響深遠的遷徙與融合歷程。”
“《闖關東》?”
徐市長眼睛一亮,身體不自覺坐直了:“王導,你這個想法……很有魄力啊!”
旁邊宣傳部的負責人也立刻跟進:“這個題材太好了!絕對是我們東北文化的一張金名片!既有歷史厚重感,又有極強的戲劇沖突和家族情懷,容易引發觀眾共鳴。”
王盛見對方意動,便進一步細化構想:“這部劇,投資不會小,場景、服裝、道具都要考究,要還原歷史質感。
拍攝地可以放在東北,沈城周邊,以及更符合當年風貌的林區、農村。劇本我們可以組織最強的歷史題材編劇團隊來打磨,確保史實準確,故事精彩。”
他看向徐市長,語氣誠懇:“如果沈城的文化部門、宣傳部門有興趣,我們可以嘗試合作。
盛影傳媒和光線傳媒負責主要的投資、制作,沈城方面可以在政策協調、外景地提供、歷史顧問支持、以及本地群演組織等方面給予幫助。
甚至,我們可以考慮在沈城或者周邊,依托拍攝基地,未來打造一個‘闖關東’主題的文化旅游項目,實現影視IP的長期價值。”
王盛這番謀劃,顯然不是臨時起意。
他從提出合作《劉老根》開始,就已經在布局更深層次的東北文化資源開發。
《闖關東》這個題材,格局宏大,意義深遠,一旦成功,其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都將極其可觀。
徐市長顯然被這個宏大的計劃打動了,他與其他幾位本地官員交換了一下眼神,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興奮與支持。
“王導,你這個提議非常好!非常有價值!”徐市長語氣堅定起來:“這件事,我們沈城方面非常有興趣合作!這樣,晚宴后,我立刻向市里主要領導匯報。
明天,不,就后天,我們組織一個專門的對接會,讓文化局、旅游局、宣傳部還有相關區縣的負責同志都過來,我們詳細談談合作框架,爭取盡快把這個項目推動起來!需要什么支持,你盡管提!”
“太好了!有徐市長和沈城方面的支持,我們對拍好《闖關東》就更有信心了。”王盛笑著舉杯,“那我們就預祝合作成功,為挖掘和弘揚東北文化,干一杯!”
“干杯!”
包廂內氣氛達到高潮,酒杯碰撞聲清脆悅耳。
趙苯山也樂得合不攏嘴,他雖然不直接參與這個項目,但王盛在東北文化影視化這條路上越走越寬,對他未來的發展也大有裨益。
韓三坪默默聽著、看著,在東北搞影視基地嗎?這邊的投資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