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頭升高,將近午時,范小胖才在王盛坐在客廳沙發上翻閱文件的細碎聲響中悠悠轉醒。
臥室里窗簾依舊緊閉,只有門縫底下透進來的一線光,暗示著外界的天光早已大亮。
她慵懶地在柔軟的被褥間伸展了一下酸軟的身體,想起昨夜的窒息,臉上不禁飛起兩抹紅霞,嘴角卻控制不住地向上彎起。
她趿拉著拖鞋走出臥室,看到王盛正對著筆記本電腦屏幕,手指在鍵盤上偶爾敲擊幾下,神情專注。
陽光透過拉開的半邊窗簾,在他側臉上投下清晰的光影。
“醒啦?”王盛頭也沒抬,聽到動靜便知道是她,“洗漱一下,出去吃飯。”
他的聲音平靜如常,仿佛昨夜種種只是尋常一日。
“嗯。”范小胖應了一聲,聲音還帶著剛睡醒的沙啞。
她走到他身后,雙臂自然地環住他的脖頸,下巴擱在他肩膀上,看向屏幕,“在看什么?”
“《囧途》的項目大綱。”王盛隨口答了一句,感覺到她溫熱的呼吸噴在耳側,頓了頓,補充道,“快去吧,餓了。”
范小胖這才心滿意足地直起身,哼著不知名的小調走進了洗手間。
半個多小時后,兩人出現在公寓附近一家頗具格調的私房菜館。
春節期間,許多店鋪歇業,這家是少數還在營業且品質有保障的。
店內人不多,環境清幽,正合王盛心意。
簡單點了幾個菜,安靜地吃完。
結賬時,范小胖看著窗外熙攘的街道,突然提議:“哥哥,今天《左鄰右舍》上映了,我們去看電影吧?反正下午也沒事。”
“行。”
“太好啦!”
范小胖立刻笑逐顏開,戴上墨鏡和口罩,全副武裝起來。
兩人上了車,司機徑直將車開往位于東三環核心商圈的“中影盛世影城-國貿店”。
不過十幾分鐘車程,抵達目的地時,饒是王盛有所預料,也被眼前的人潮微微驚了一下。
影城所在的購物中心張燈結彩,洋溢著濃郁的春節氣氛。
而通往影城樓層的直達電梯和扶梯口,都排著不短的隊伍。
大多是攜家帶口,或是成雙成對的情侶,人人臉上都帶著節日的輕松與期待。
“這么多人……”范小胖壓低聲音,挽住了王盛的手臂,下意識地將臉往圍巾里縮了縮,既是怕被認出,也是被人流量驚到。
王盛倒是很平靜。
這說明看電影正重新成為一種主流且受歡迎的休閑方式。
他沒有走員工通道,而是像普通觀眾一樣,帶著范小胖排隊、乘扶梯上樓。
影城所在的樓層,更是人聲鼎沸。取票機前隊伍蜿蜒,售票處窗口也排滿了臨時決定看什么電影的人。
空氣中彌漫著爆米花的甜膩香氣和嘈雜的人聲。
巨大的電子排片表上,幾部熱門影片的信息不斷滾動。
《特務迷城》和《垂直極限》的排片依舊占據絕對優勢,黃金場次后面跟著一長串“已售罄”或“少量余票”的提示。
而《左鄰右舍》作為新上映的影片,排片率大概在25%左右,下午場的上座情況看起來也不錯。
王盛的視線掃過衍生產品售賣區。那里同樣圍了不少人。
除了他之前略有耳聞的那張《盛影留聲:1997-2000影視音樂精選》合輯(被戲稱為“王總首專”)被擺在顯眼位置外,最引人注目的,當屬《虹貓藍兔三千問》的周邊。
自去年播出以來,這部科普動畫憑借生動的角色、有趣的劇情和知識性,迅速俘獲了大批小觀眾。
此刻,柜臺前,好幾個孩子正扯著家長的衣角,指著那些造型可愛的毛絨玩偶嚷嚷:
“媽媽我要藍兔!那個藍色的兔子!”
“爸爸,給我買虹貓嘛!你看它多帥!”
“我要那個會說話的智能藍兔!同學都有!”
穿著玩偶服的工作人員正在現場與孩子們互動,一只近一人高的“藍兔”尤其受歡迎,被孩子們圍著合影,忙得不亦樂乎。
家長們一邊無奈地罵著,一邊掏錢購買。
售貨員手腳麻利地收錢、裝袋,顯然生意極好。
王盛駐足看了片刻,對身邊同樣在觀察的范小胖低聲道:“成人電影的衍生品還真是賣不過小朋友喜歡的衍生品。”
范小胖只道:“盜版太多啦。”
兩人沒有多停留,走向他們購買的《左鄰右舍》下午一點場次的影廳。
影廳門口已經開始檢票,隊伍有序前進。
進入影廳,能容納近兩百人的廳坐了大約七成滿,以中老年觀眾和家庭觀眾為主,也有不少看起來是文藝愛好者的年輕人。
這對于一部主打溫情、生活流的電影在春節檔下午場的表現來說,算是相當不錯了。
找到位置坐下,燈光很快暗了下來。
公映許可證過后,銀幕上出現了盛影傳媒和北影制片公司的廠標,影片正式開始。
《左鄰右舍》全片劇情:
銀幕上,首先出現的是一組充滿年代感和生活氣息的空鏡:
九十年代末京城特有的、冬日清晨的胡同景象,灰墻黛瓦,屋檐下掛著冰凌,炊煙裊裊升起。
自行車鈴聲、收音機里傳出的早間新聞聲、遠處傳來的磨剪子戧菜刀的吆喝聲,共同構成了一幅生動的都市底層生活畫卷。
鏡頭推近,聚焦在一個略顯破舊卻充滿人情味的大雜院。
這里住著七八戶人家,共用著院中的水龍頭和公共廚房,晾衣繩上掛著各色衣物,孩子們在狹窄的通道里追逐打鬧。
主角沈師傅(由滕汝駿飾演)登場。
他是一位退休的機械廠工程師,頭發梳理得一絲不茍,穿著洗得發白但依舊平整的中山裝,表情嚴肅,眼神里帶著一種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的執拗和……死寂。
一年前,相伴數十年的老伴因癌癥去世,沈師傅的精神世界仿佛也隨之崩塌。
他無法適應沒有老伴的生活,覺得一切都失去了意義。
他變得孤僻、刻薄,拒絕與兒女同住(兒子在南方工作,女兒嫁到了城另一端),獨自守著這間充滿了回憶的老屋。
他制定了一份詳細的“死亡計劃清單”——不是如何去死,而是如何在確保不打擾鄰居、不給兒女添麻煩的前提下,安靜地、有尊嚴地離開這個世界。
清單上列著諸如:整理好所有技術圖紙和筆記、處理掉老伴的遺物、結算清楚所有水電煤氣費用、甚至寫好了給街道和派出所的情況說明信。
影片用一種略帶黑色幽默又飽含辛酸的方式,展現了沈師傅執行這份清單的過程。
他試圖用塑料袋套頭,卻因為擔心塑料降解問題污染環境而放棄;
他打算打開煤氣,又顧慮會危及一墻之隔的鄰居;
他想上吊,看了看房梁,又擔心老房子承重不行,塌了會連累別人;
他甚至跑到鐵軌邊,卻因為看到一列運載著重要物資的火車而退縮,覺得自己不能死在這里給國家添亂……
每一次求死失敗的荒誕背后,都折射出這個老派知識分子深入骨髓的責任感和善良,以及那份無法排遣的、巨大的孤獨與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