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里的年味兒尚未完全散去,空氣中還殘留著鞭炮燃盡后的淡淡煙火氣。
時間來到正月初七,公歷2001年1月30日。
京城的各行各業已陸續從春節假期的慵懶中蘇醒,恢復了往日的節奏與活力。
京信大廈九樓,盛影傳媒的辦公區內,雖不似平日那般全員緊繃,但也已是一片忙碌景象。
員工們互相道著“新年好”,交換著從家鄉帶來的特產,言談間還帶著節日的余韻,但手頭的工作已然有條不紊地展開。
王盛準時出現在辦公室。
讓李婷婷把公司內部專門負責喜劇類型創作的編劇組核心成員召到了會議室。
會議室內,暖氣充足。
王盛沒有多余的寒暄,直接將幾頁打印好的大綱分發下去。
“這是一個公路喜劇片的框架,暫定名《人在囧途》。”王盛言簡意賅,“核心就是一個字,‘囧’。
成功老板和底層小人物,春節前夕,陰差陽錯結伴同行,一路遭遇各種意想不到的窘境和麻煩。
基調是接地氣的現實主義喜劇,要讓人笑中帶淚,看到小人物的辛酸與溫情,看到人與人之間的那點善意。”
他大致講述了李成功和牛耿這兩個核心角色的設定,以及諸如飛機返航、火車遇塌方、換乘綠皮車、遭遇“女騙子”等幾個關鍵的情節點。
“故事的內核,是透過這一路的雞飛狗跳,展現社會百態,最終落腳到人性溫暖和回家過年的主題上。
喜劇包袱要自然,從情境和人物性格里生發出來,不要硬撓胳肢窩。”
王盛強調道,“具體細節,人物弧光,你們來完善。我要看到鮮活的人物和扎實的劇本。”
編劇組的幾位骨干快速瀏覽著大綱。
他們能感覺到,這個項目雖然設定簡單,但充滿了戲劇張力和喜劇潛力,是非常純粹的類型片路子,而且緊扣“春運”這個極具華夏特色的社會現象,共鳴感絕不會弱。
“王總,這個方向太好了!接地氣,有共鳴!”組長一臉興奮,“我們保證盡快拿出第一稿劇本!”
“時間抓緊,但質量不能松。”王盛點點頭,“有什么想法隨時溝通。”
打發走編劇組,王盛按下內部電話:“婷婷,通知院線級電影事業部郭亮,來我辦公室一趟。”
不一會兒,院線級電影事業部總監郭亮便快步走了進來。
“王總,新年好!”
“新年好。”王盛直接將另一份更簡略的項目書遞給他,“《人在囧途》,公路喜劇,瞄準今年賀歲檔。編劇組已經在打磨劇本了,你這邊立刻啟動立項籌備流程,下個月中旬完成。”
“明白!我馬上組織項目論證會,啟動前期籌備。”郭亮毫不猶豫地應下。
“嗯。”
王盛又遞過去一張紙,“這是初步的角色演員意向。”
……
處理完《囧途》的立項,一個上午也就差不多過去。
王盛簡單用了午餐。
下午兩點,他的座駕便駛出了京信大廈,目的地——中影集團。
在中影集團頗具時代感的大樓里,王盛輕車熟路地來到了韓三坪的辦公室。
相較于盛影傳媒的現代感,這里的裝修更顯沉穩厚重。
“盛子來了?快坐。”韓三坪見到王盛,臉上露出笑容,親自起身給他泡茶,“年過得怎么樣?”
“就那樣,吃吃喝喝,看看項目。”王盛在沙發上坐下,接過茶杯,“韓叔,你這氣色不錯,看來年休養得挺好。”
“湊合吧,比不得你們年輕人。”
韓三坪擺擺手,在他對面坐下,寒暄幾句后,神色便認真起來,從辦公桌上拿起一份裝訂好的項目策劃書,遞到王盛面前。
“看看這個,剛送到我這兒沒多久。”
王盛接過來,封面上的大字標題映入眼簾——《英雄》項目策劃書。
韓三坪在一旁簡單介紹著背景:“主要是港島安樂影業的江志強在推動,拉著新畫面的張偉平。導演是張億某。劇本大概是個刺秦的故事,風格嘛……說是要打造一部具有國際水準的東方武俠巨制。投資預算初步估摸著要兩三千萬……美元。”
他說到預算時,語氣明顯加重,帶著一絲審慎和疑慮。
“陳愷歌那個《荊軻刺秦王》,投資不小,結果在國內國外都砸了響,虧得厲害,我這心里就一直有點打鼓。”
韓三坪嘆了口氣道:“再看看張億某剛過去的賀歲檔,《幸福時光》票房才幾百萬,還被觀眾罵得提前下映。
這些大導演,藝術追求是有的,可這市場……我是真有點怕了。動不動就是上億元的投資,萬一再失手,壓力太大了。”
他抬眼看向王盛,目光中帶著征詢和一種難以言喻的依賴:“盛子,你眼光毒,腦子活,你給我分析分析,這個《英雄》項目,到底有沒有投資的價值?風險有多大?”
王盛快速翻閱著策劃書,里面關于宏大場面、明星陣容、視覺美學和進軍國際市場的構想已經初具雛形。
他心中了然,這就是那部開啟中國電影大片時代,卻又在口碑上引發巨大爭議的《英雄》。
他合上策劃書,隨手放在茶幾上,臉上露出一絲奇妙的笑容,看向韓三坪:“韓叔,巧了。”
“嗯?什么巧了?”韓三坪一愣。
“我正好也在琢磨,今年拍一部古裝大片,明年上映。”王盛語氣平靜,卻帶著不容置疑的篤定。
韓三坪眼睛瞬間亮了,身體不自覺地前傾:“哦?你要拍古裝?什么題材?刺秦?還是三國?水滸?”
一連串的問題拋了出來,顯示出他極大的興趣。
在他心里,王盛出手,成功率可比張億某眼下這飄忽不定的狀態要靠譜得多。
王盛搖搖頭,吐出三個字:“《繡春刀》。”
“繡春刀?”
韓三坪微微皺眉,這個名字帶著明顯的明代錦衣衛特征,但并非那些家喻戶曉的宏大歷史敘事。
“對。”王盛端起茶杯,輕輕吹了口氣,“不講王侯將相,不談江山社稷。就講明朝末年,崇禎皇帝剛即位,要清算閹黨魏忠賢的那個時候。主角是三個底層的小人物——錦衣衛。”
他放下茶杯,開始勾勒故事的藍圖:“盧劍星、沈煉、靳一川,三個結拜兄弟,同在錦衣衛當差。
老大盧劍星想升官補父親的百戶缺,為人穩重卻略顯迂腐;老二沈煉身手好,心思深,愛上了一個教坊司的女子,想為她贖身;老三靳一川以前是流寇,有暗疾,被師兄勒索。
他們就像紫禁城龐大權力機器里最微不足道的三顆螺絲釘。”
王盛的語氣不急不緩,卻帶著一種獨特的吸引力:“故事就從他們奉命追殺閹黨魏忠賢開始。
但他們很快發現,這根本不是一個簡單的任務,他們卷入了東林黨、閹黨殘余乃至更高層權力的血腥絞殺之中。
上面的大人物們翻云覆雨,他們這些小人物就成了隨時可以被犧牲的棋子,被各方勢力利用、追殺。”
“我們要拍的,不是那種飛來飛去、真氣亂放的武俠。”王盛強調,“是寫實的動作風格,強調錦衣衛的制式武器繡春刀和雁翎刀的搏殺,動作設計要凌厲、兇狠、符合物理規律,突出那種刀口舔血的殘酷和緊張感。
核心是三個小人物在黑暗時代的官場傾軋和權力斗爭中,如何掙扎求存,他們的兄弟情義,他們的個人欲望,如何在巨大的壓力下扭曲、變形、接受考驗。”
他看向已然聽得入神的韓三坪,總結道:“這部電影,格局可以不大,但故事要扎實,人物要立得住,動作要好看,氛圍要營造出明朝末年那種山雨欲來、壓抑肅殺的感覺。
它探討的是命運、是選擇、是人在絕境中的那點人性光輝。投資用不著《英雄》那么大,但我們要把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做好服化道,做好動作設計,講一個好故事。”
辦公室里安靜了片刻。
韓三坪緩緩靠回沙發背,眼中光芒閃爍。他聽懂了王盛的意思。
王盛不看好《英雄》那種追求宏大敘事和國際視野的路徑,或者說,他認為那條路風險太高。
他選擇了一條更穩妥,或許也更能體現他個人風格和把控能力的路子——類型化、精品化、深耕本土市場。
“小人物……權力斗爭……寫實動作……”
韓三坪微微頷首:“好!這個路子好!接地氣,有嚼頭!比那些虛頭巴腦的宏大敘事實在!《英雄》我看就不投了。”
隨后,韓三坪又和王盛聊了聊賀歲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