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的京城,春寒料峭。
王盛在做出決定后,先給韓三坪打了電話,說明《繡春刀》項目暫緩的原因。
聽王盛說也要搞投資2億以上的大片后,韓三坪先是沉默,等聽明白王盛到底要搞什么后,立馬表示支持到底!
《囧途》的導演工作扔給了吳一一,吳一一已經有幾部獨立指導且票房過千萬的喜劇片打底,能力算是鍛煉出來了,另外,他本來也是《人在囧途》的執行導演,全程參與著劇本等籌備事宜,接手項目很絲滑。
把手上的兩個項目或砍、或扔出去后,王盛便全身心投入到了籌備《博物館奇妙夜》的工作當中。
在他的設想中,中國版《博物館奇妙夜》,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東方奇觀。
是一部融合了《神話》的古典韻味、《功夫》的視覺創意和《博物館奇妙夜》核心概念的、獨一無二的“中華文明奇幻冒險大片”。
……
王盛帶領編劇組,以《博物館奇妙夜》為基底,進行了徹底的本土化重構:
背景設定:
故事發生在一座虛構的博物館——“中華文明博物館”當中。
這個博物館里的文物,全都是仿品。
主線劇情:
成龍飾演的失業武術教練陳大寶,為生計接下了中華文明博物館夜班保安工作。
在某個滿月之夜,他震驚的發現館內文物、雕塑、畫像中的人物竟全部“活”了過來。
從此,他每晚與“活過來”的歷史人物、神獸、文物互動,笑料百出。
核心情節:
先秦廳:與復活的兵馬俑軍團操練,誤觸機關引發“秦弩齊射”,險象環生。為首的將軍俑渴望找回失散的“戰友”。
漢唐廳:絲路商人執著于“找回通往西域的路”。李白醉酒吟詩,邀陳大寶對飲;,唐三彩駱駝舞動,帶領跳起“絲路狂歡”。
宋明清廳:朱元璋與康熙爭論治國之道,陳大寶調解不成反被卷入“帝王辯論賽”。明代鄭和寶船模型,化身航海家,帶領主角出海冒險,象征探索與開放。
自然館:恐龍骨架與黃河象遺骸爭奪“史前霸主”,陳大寶以太極拳化解爭斗。
一件神秘青銅器(類似“何尊”):內藏博物館“復活”秘密,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高潮:邪惡勢力(境外文物販子)潛入博物館,試圖盜取被藏在一堆仿品中的“青銅器”。陳大寶聯合復活的項羽、霍去病、花木蘭等歷史英雄,展開古今大戰,守護國寶。
結局:黎明時分,文物回歸靜止。陳大寶領悟歷史傳承的意義,聯系有關部門,上交青銅器,并寫成《夜班博物志》手稿。
……
完成劇本后,王盛以“電影廠聯盟”為根基,抽調各廠頂尖人才:
北影廠:
美術組:由曾參與《橫空出世》的資深美術師張和平帶隊,負責故宮內景復刻、文物道具制作。
特效化妝:抽調《荊軻刺秦王》特效化妝團隊,負責兵馬俑等角色的實體特效。
上影廠:
微縮模型組:制作鄭和寶船、故宮建筑群等精細模型,用于特效拍攝。
機械道具組:設計可動式文物支架,實現“復活”物體的物理運動。
八一廠:
爆破與動作設計:負責最終決戰的打斗場面,確保安全與視覺效果。
長影廠:
傳統工藝組:提供漆器、刺繡等傳統技藝支持,增強文物道具的真實感。
同時,王盛引入外部頂尖團隊:
先濤數碼(港島):
視覺特效總監鐘志行、黃宏顯、黃宏達聯合帶隊,負責數字角色、動態捕捉、場景延伸等核心特效。
曾參與《風云雄霸天下》《功夫足球》,在亞洲特效領域屬一流水平。
北電特效團隊(內地):
依托《虹貓藍兔三千問》、《功夫足球》項目積累的經驗,負責部分基礎特效工作。
好萊塢:通過成龍的人脈及中影的渠道,外包部分尖端技術至工業光魔,主要用于生物角色(如復活恐龍)的肌肉模擬、毛發渲染及復雜物理碰撞效果。
此舉旨在彌補國內團隊在寫實生物CG領域的短板。
……
2月下旬,王盛在京信大廈召開項目技術研討會。
特效組提交了詳細分解方案。
國內可完成部分(預算約6000萬元)。
場景延伸與數字繪景(如擴展博物館穹頂、星空)。
基礎粒子特效(如魔法光華、塵土飛揚)。
文物“活化”的初級動畫(如陶俑行走、書畫飄動)。
機械道具操控(如遙控戰車、電動恐龍骨架)。
需好萊塢技術支持部分(預算約4000萬元—8000萬元):
高精度生物CG:如霸王龍、猛犸象的皮膚質感、運動力學。
復雜流體模擬:如噴泉水幕變身歷史場景。
大規模動態光影追蹤:如夜明珠照亮整個展廳時的實時光影變化。
總特效預算控制在1.5億元以內,占項目總成本50%。
王盛強調:“錢要花在刀刃上,觀眾能一眼看出的‘奇跡瞬間’,必須做到極致;過渡鏡頭,用巧思省預算。”
……
三月中旬。
經多輪測算,《博物館奇妙夜》項目總成本(不含成龍片酬)定為2億元—2.5億元。
場景搭建(3000萬):于懷柔1:1復建“中華文明博物館”主廳,結合真實文物(如借調各省博物館仿制品)與數字擴展。
特效(1億-1.4億):如上述分解。
劇本與導演組(1000萬):包括劇本買斷費、導演團隊薪酬。
其他(5000萬):服裝、化妝、道具、音樂、后期等。
……
可行性結論:
國內可完成:實體道具、微縮模型、基礎CG、部分數字角色。
需好萊塢支援:高端粒子系統、復雜光影渲染(如“復活”瞬間的魔法光效)。
成本控制關鍵:
利用國內團隊完成70%基礎特效,降低人工成本。
與ILM談判打包價,將高端特效外包費用壓至5000萬以內。
通過“電影廠聯盟”共享設備資源,減少租賃開支。
……
此外,王盛提出“三控一保”策略:控場景周期(搭建與拍攝同步)、控特效返工(前期動態預演)、控演員檔期(成龍戲份集中拍攝),保核心視效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