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橫店,已然是一派酷暑景象。
毒辣的日頭炙烤著仿古建筑群的青瓦飛檐,連知了的嘶鳴都帶著幾分有氣無力。
在《英雄》劇組臨時租用的、由舊倉庫改建而成的工作室內,氣氛卻與室外的炎熱截然不同。
巨大的工作臺上,鋪滿了和田惠美設計的服裝草圖、場景氣氛圖以及密密麻麻的分鏡腳本。
空氣里彌漫著墨汁、顏料以及舊木頭特有的沉悶氣息,幾臺空調全力運轉,發出嗡嗡的轟鳴,卻依舊驅不散那股因高度專注而產生的凝滯感。
張億某穿著一件再普通不過的深色T恤,額頭沁著細密的汗珠,正與美術指導、動作導演等人圍在一張巨大的秦王宮改造方案圖紙前。
他的眉頭緊鎖,手指在圖紙上某處反復比劃,聲音因連日來的疲憊而略顯沙啞:“這里的縱深還是不夠,我要的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壓迫感,是千軍萬馬叩關而來的視覺沖擊!現在的設計,太‘巧’了,不夠‘拙’,不夠‘大’!”
他的要求近乎苛刻,追求的是那種超越實物、直指精神層面的磅礴氣勢。
周圍的工作人員屏息凝神,有人快速記錄,有人面露難色。
就在這時,工作室那扇厚重的木門被人從外面略顯急促地敲響,打斷了內部的凝神討論。
張億某的助理快步走過去,將門拉開一條縫。
只見門外不知何時已聚集了七八個手持錄音筆、相機,脖頸上掛著五顏六色證件的人,一個個眼神熱切,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鯊魚。
“張導!張導您好!我們是《星聞周刊》/《娛樂快報》/《影視風向標》的記者,能耽誤您幾分鐘嗎?”聲音嘈雜地涌了進來,瞬間打破了工作室內苦心營造的創作氛圍。
張億某的眉頭瞬間擰成了一個川字,臉上毫不掩飾地掠過一絲厭煩。
他最痛恨的就是在沉浸于創作時被這些無孔不入的娛樂記者打擾。
助理試圖阻攔:“對不起,各位,張導正在開會,不接受采訪……”
但記者們顯然有備而來,豈肯輕易放棄。
一個嗓門洪亮的男記者隔著門縫就喊了起來:“張導!關于王盛導演聯合成龍投資四億多制作《博物館奇妙夜》,正式開啟國產大片時代,外界普遍認為這是在模仿您《英雄》開創的道路,甚至有意打擂臺,您對此怎么看?”
“張導,王盛導演此前多次在商業類型片上取得成功,這次轉向奇幻大片,是否意味著他認為武俠題材的《英雄》市場風險更高?”
“有評論說這是‘新老導演的正面交鋒’,您覺得王盛導演能成功嗎?”
問題一個比一個尖銳,像一把把刀子,試圖撬開張億某的嘴巴。
工作室內的其他工作人員面面相覷,氣氛尷尬。
張億某深吸一口氣,強壓下心頭的火氣。
他知道這些“蟑螂一樣”的娛記,越是回應,他們越是來勁。
他轉過身,面對著門口的方向,用盡量平穩但冷硬的語氣甩出四個字:
“無可奉告。”
說完,他不再理會門外的一切,對助理使了個眼色,示意他趕緊處理,然后重新將目光投向桌上的圖紙,仿佛剛才的插曲從未發生。
……
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
兩天后,各大娛樂報刊和網站便出現了這樣的標題:
《張億某片場動怒,疑對王盛“模仿”行為大為光火》
《面對王盛挑戰,國師直言“無可奉告”?》
《英雄遇博物館,張億某冷對后輩叫板》
報道里,記者們極盡渲染之能事,將張億某當時因被打擾而自然流露的不耐煩表情,解讀為“面色鐵青”、“強忍怒氣”;將那句程式化的“無可奉告”,分析成“不屑回應”、“暗藏機鋒”。
仿佛張億某和王盛之間,已然劍拔弩張。
這股風潮迅速從紙質媒體蔓延到電視節目。
光線傳媒旗下,由王長鈿親自督戰的娛樂資訊節目《娛樂現場》,自然不會錯過這個熱點。
節目中以“國產大片雙雄并立,新舊勢力誰主沉浮?”為題,制作了專題報道。
畫面里,一邊是《英雄》在橫店緊張籌備的零星畫面(盡管劇組保密嚴格,但總有渠道流出些許信息),配以“國際名導,武俠巨制,沖奧野心”的宏大敘事;另一邊則是王盛與成龍握手簽約、《博物館奇妙夜》概念圖的驚艷亮相,以及“青年領袖,奇幻創新,文旅聯動”的嶄新模式。
主持人用充滿懸念的語氣說道:“張億某導演的《英雄》無疑開啟了一個時代,但王盛導演的《博物館奇妙夜》卻以一種更顛覆性的姿態后來居上。是傳承還是挑戰?是并肩前行還是狹路相逢?這場關乎中國電影未來的對話,已然拉開序幕……”
其他電視臺的娛樂節目也紛紛跟進,各種所謂的“業內觀察家”、“知名影評人”被請到演播室,分析雙方的優勢劣勢,預測票房成敗,將“打擂臺”的氛圍烘托得越來越濃。
……
事件的始作俑者——新畫面影業的張偉平,看著報紙上連篇累牘的“雙雄對決”報道,以及電視里熱火朝天的討論,非但沒有生氣,反而摸著下巴,咧開嘴笑了。
“吵!吵得越兇越好!”
這得省下多少宣傳費!
他確實對中影和韓三坪當初拒絕投資《英雄》耿耿于懷,對王盛這個橫空出世的年輕人聯手成龍搞出這么大陣仗,心里也憋著一股不服輸的勁。
尤其是看到報道里反復對比雙方的主演陣容——“李連接 vs成龍”,普遍認為在國際影響力尤其是全球票房號召力上,李連接確實略遜成龍一籌,這讓他更覺憋悶,感覺在起跑線上就輸了一局。
“媽的,韓三坪、王盛……你們不投老子,老子自己也能玩得轉!”張偉平心里暗罵,“等《英雄》出來,用票房和獎項說話!”
但罵歸罵,他不得不承認,王盛這一手“借勢營銷”玩得漂亮。
雖然自己這邊看似被“碰瓷”了,但客觀上,《博物館奇妙夜》的超高熱度,也確實反向帶動了市場對《英雄》的關注和期待。
……
這種復雜的競爭關系,讓2001年夏天的中國影壇,充滿了硝煙味與活力。
而就在這股“大片對決”的風潮甚囂塵上之時,另一股強大的娛樂勢力,也正以不容忽視的姿態,加入了這場暑期檔的混戰。
由周星星自導自演,盛影傳媒與北影制片公司聯合投資,并深度參與內地發行和宣傳的《功夫足球》(原名《少林足球》),正式啟動了全球同步上映的宣發計劃。
與原本時間線不同,在王盛和周星星的運作和資源整合下,此次《功夫足球》定檔7月12日,并將在內地、港島、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等主要亞洲市場同步開畫!
宣傳海報上,周星星那標志性的夸張表情,以及將足球與功夫元素結合的新奇概念,瞬間吸引了大量年輕觀眾的眼球。
“星爺歸來,笑踢亞洲!”、“這個夏天,一起功夫足球!”的宣傳語開始出現在街頭巷尾的電影院海報欄、公交站牌和電視廣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