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時間,2002年4月1日下午。
當西方世界的愚人節玩笑還在互聯網的雛形和辦公室間流傳時,來自太平洋彼岸的一則嚴肅商業新聞,如同一聲驚雷,炸響了華夏內地與港島的文化娛樂圈。
根據盛影傳媒公關部傳來的切實消息,各地晚報的財經版、文化娛樂版,都不約而同地在醒目位置刊載了同一條消息:
【盛影出品《功夫足球》北美首周末狂攬812萬美元!】
【周星星“無厘頭”風暴席卷新大陸,華人影星再闖好萊塢!】
【“中國電影第一股”候選盛影傳媒展現國際發行實力!】
報道中,筆者們用激動甚至略帶夸張的筆觸,詳細描述了《功夫足球》在《冰河世紀》強勢壓境下,如何憑借獨特的風格和精準的營銷逆勢上揚,在902家影院取得812萬美元的首周末票房,位列當周第四,單館票房高達9002美元的佳績。
有心的編輯立刻算了一筆賬:按照2002年4月1日公布的美元兌人民幣基準匯率(約1:8.28),812萬美元約合6723萬人民幣!
這個數字,放在2002年的中國電影市場,意味著什么?
要知道,就在去年,2001年,內地全年的電影總票房也不過區區20億多人民幣。
一部電影在海外一個周末,僅僅三天,就斬獲了近6700萬人民幣的票房!
這幾乎相當于一部中等投資的國產電影在國內整個上映周期的總票房期望值!
霎時間,內地娛樂圈震動了!
《京城晚報》、《新民晚報》、《揚子晚報》、《羊城晚報》等權威媒體連夜撰寫評論員文章。
“這不僅僅是《功夫足球》一部電影的勝利,更是中國電影類型化、商業化探索的一次成功外溢!”——《京城晚報》
“王盛與他的盛影傳媒,再次證明了其精準的市場判斷力和國際視野。從婚慶錄像到制霸賀歲檔,從組建院線到遠征好萊塢,他的每一步都踏在了時代變革的鼓點上。”——《新民晚報》
“借船出海,奇兵制勝!《功夫足球》的北美成功,為中國電影‘走出去’提供了全新的、可復制的思路:不必一味迎合,突出文化特質,精準定位受眾,亦可殊途同歸。”——《羊城晚報》
媒體不吝將最華麗的贊美獻給幕后推手王盛,稱贊他是“中國電影商業化的旗手”、“連接東西方文化的橋梁”。而站在臺前的周星星,則收獲了近乎狂熱的追捧。
……
港島娛樂圈同樣陷入沸騰。
《東方晚報》、《蘋果晚報》等港媒,用更大篇幅、更顯眼標題報道了這一“港片榮耀”。
“星爺旋風刮到好萊塢!《功夫足球》北美開畫紅不讓!”——《東方晚報》
“雙周一成,好萊塢聚首!周星星憑《功夫足球》成繼成龍、李連接、周潤發后,第四位成功打入好萊塢主流市場的華人男星!”——《娛樂晚報》
“港產片之光!周星星喜劇美學征服北美觀眾,證明華人笑料無國界!”——《蘋果晚報》
那么,媒體的這種吹捧——“周星星將成為僅次于成龍、李連接、周潤發,第四位躋身好萊塢主流的華人男星”,在2002年的背景下,是否成立?
成龍自1995年《紅番區》成功打入北美主流市場后,已成好萊塢動作喜劇巨星。
2000-2002年期間,《上海正午》、《尖峰時刻》系列鞏固其超一線地位,是當時毫無爭議的在好萊塢最成功、片酬最高、影響力最大的華人演員。
李連接自1998年在《致命武器4》反派角色驚艷亮相,2000年《致命羅密歐》奠定其好萊塢主流動作明星地位,2001年《救世主》和即將上映的《英雄》都顯示其強大的市場號召力。
他是此時能在好萊塢與成龍稍微過兩招的華人動作巨星。
周潤發情況略有不同。
他雖然在1998年憑借《替身殺手》和1999年的《再戰邊緣》嘗試進軍好萊塢,但這兩部影片商業反響平平,未能真正奠定其一線地位。
直到2000年的《臥虎藏龍》在全球取得巨大藝術和商業成功,周潤發才憑借李慕白一角在西方獲得較高的聲譽和認知度。
但就其個人在好萊塢的商業價值而言,相較于已成龍和李連接,仍有一定差距,更多被視為具有極高威望的亞洲巨星。
而周星星在《功夫足球》之前,他的電影主要通過錄像帶、盜版VCD在北美亞裔和cult片愛好者中小范圍流傳,雖有口碑但未入主流。
《功夫足球》是其第一部在北美大規模商業發行的電影。
首周末812萬美元、最終可能超過5000萬美元的票房成績,在2002年對于一個非英語的喜劇片,尤其是華人喜劇片而言,無疑是破天荒的。
它證明了周星星獨特的“無厘頭”喜劇風格,在有效的營銷包裝下,能夠跨越文化障礙,被相當數量的北美主流觀眾接受。
因此,媒體在2002年4月這個時間節點,將周星星拔高到“僅次于成龍、李連接、周潤發,第四位躋身好萊塢主流的華人男星”,更多是基于《功夫足球》突如其來的成功和巨大的象征意義,是一種充滿期待和民族自豪感的“預判”和“加冕”。
它準確地反映了當時業界和公眾對于又一位華人巨星在好萊塢崛起的強烈渴望,也凸顯了周星星憑借此片獲得的巨大國際聲望和商業潛力。
盡管周星星后續在好萊塢的發展道路與成龍、李連接專注動作片不同,但《功夫足球》的成功,無疑讓他瞬間躋身于“具有好萊塢主流市場影響力的華人演員”行列。
與周潤發此時的情況各有千秋,共同構成了“雙周一成”在好萊塢再續輝煌的圖景。
這圖景在2002年的春天,因為王盛的運作和周星星的才華,變得前所未有的清晰和激動人心。
“雙周一成的輝煌將在好萊塢延續!”——這樣的標題,充斥著兩岸三地的報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