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7月17日,星期三。
《華夏電影報》、《京城青年報》等多家權威及主流都市報的文化娛樂版,不約而同地在醒目位置刊登了來自國家電影專項資金管理辦公室(簡稱“專資辦”)的官方數據報告。
這是自2002年初院線制改革全面推進以來,依托新建成的全國影院計算機聯網售票與數據統計系統,首次實現覆蓋全國主要影院(不含少數未完成系統接入的偏遠或老舊影院)的票房數據次日初步匯總,并于第三天向社會公眾進行規范化發布。
報告清晰地列出了2002年7月15日(星期一)全國電影市場的核心數據:
全國統計范圍內有效銀幕數:2672塊。
當日總票房(含所有上映影片):885萬元。
而在單部影片的詳細列表中,一個名字吸引了所有業內人士和影迷的目光:
《我左眼能看到鬼》(內地版)
上映首日:7月15日
統計排片占比:30%
統計首日票房:120萬元!
這個數字,如同一塊投入平靜湖面的巨石,瞬間激起了千層浪!
120萬!
在周一這樣一個傳統的票房低谷日,在一眾好萊塢分賬大片的環伺之下(《星球大戰前傳二》尚有余溫,《冰川時代》正值熱映),一部來自港島、經過修改的“批片”,竟然在30%的排片率下,斬獲了120萬的票房!
單銀幕產出高達約449元,上座率遠高于市場平均水平。
更重要的是,它的首日票房占比,高達當日總票房的13.56%!遠遠超出了其排片占比,這無疑證明了其強大的市場吸引力和極高的上座效率!
“嘶……這數據……”京城某家影視公司內,一位資深發行經理看著報紙,倒吸一口涼氣,“一部批片,還是修改過的,周一能拿到120萬?這王盛……真是點石成金?”
“排片30%,票房占比接近14%,這上座率太恐怖了!”魔都一家院線的排片經理立刻拿起電話,“喂?老李,咱們那邊《左眼》昨天上座怎么樣?……爆了?好幾場都滿?快!趕緊調整明后天的排片,把《左眼》的場次再提一提!對,尤其是晚黃金場!”
數據是不會說謊的。
院線經理們最看重的就是實打實的上座率和單廳產出。
《我左眼能看到鬼》用首日驚艷的數據,向所有院線證明了一點:在王盛和盛影傳媒的強大宣發加持下,這部主打溫情、治愈的情感向影片,精準地抓住了暑期檔里被好萊塢視覺轟炸之余、渴望情感慰藉的觀眾群體,尤其是年輕女性和情侶。
其獨特的類型(都市奇幻情感)、扎實的劇本、張伯芝和劉清云的動人表演,以及那個被盛影傳媒宣傳為“更符合內地觀眾審美”的溫情結局,形成了強大的口碑基礎。
首日數據公布的當天下午,全國各地院線的排片調整指令便如雪片般飛出。
根據專資辦后續幾天的數據追蹤顯示:
7月16日(周二),《我左眼能看到鬼》全國排片率上升至33%,單日票房逆跌至135萬!
7月17日(周三),排片率繼續攀升至36%,票房穩在128萬!
7月18日(周四),排片率逼近38%,憑借口碑發酵,甚至在部分影院出現了晚間場次一票難求的景象!
走勢無比健康,口碑持續發酵!
網絡論壇上,關于《我左眼能看到鬼》的討論熱度居高不下。
“哭死我了!最后阿心和男鬼告別那里,我眼淚根本止不住!”
“原本以為是鬼片不敢看,結果是被名字耽誤的愛情片!太感人了!”
“張伯芝演技炸裂!劉清云演的男鬼好溫柔!”
“盛影引進片子的眼光真毒!改編也到位,要是原版結局我可能接受不了。”
這部影片的成功,不僅僅是一部商業上的成功,更成為了王盛在電視辯論中所闡述理念的一個絕佳注腳——尊重市場規律,尊重觀眾情感需求,通過恰當的本地化改編和精準的宣發,完全可以將外來文化產品轉化為符合本土市場需要的成功案例,實現商業與口碑的雙贏。
……
港島,中國星公司辦公室。
向嘩強拿著助理送來的、加急傳真過來的內地首三日票房數據簡報,喃喃自語:“首日120萬……周二135萬……周三128萬……這……這換算成港幣……”
《我左眼能看到鬼》在港島本土同步上映,票房也算不錯,但最終落點也就在千萬港幣級別。
可這才在內地上映三天,按照這個趨勢和匯率換算,僅僅三天的票房收入,就已經超越港島的總票房了!
而這還只是開始!
后續的周末爆發力簡直不敢想象!
“阿嵐,”向嘩強深吸一口氣,看向自己的夫人,語氣中帶著難以掩飾的感慨和一絲慶幸,“看到了嗎?這就是內地市場……這就是王總的手段和能量!”
他回想起之前王盛提出的那些看似“苛刻”的合作原則,以及要求修改結局時自己的些許猶豫。
現在看來,若不是當初果斷答應修改,積極配合,這部片子根本不可能進入內地市場。
而進入了,若沒有王盛和盛影傳媒借助電視辯論勝利的東風,發動如此精準高效的宣發,也絕不可能取得如此炸裂的開局。
“王總高招,確實……名不虛傳。”程嵐也緩緩點頭,美眸中異彩連連,“一部在我們看來潛力不錯的片子,到了他手里,竟然能爆發出這么大的能量。這內地市場的盤子……太大了。”
她心里已經開始盤算,公司片庫里還有哪些片子適合走這條路,以及未來如何與盛影傳媒進行更深入、更緊密的合作。
王盛這條大腿,必須抱緊!
《我左眼能看到鬼》在內地的票房捷報,如同一聲嘹亮的號角,不僅震撼了向氏夫婦,更通過各種渠道,迅速傳遍了整個港島電影圈。
那些之前還對王盛的合作條件頗有微詞、或持觀望態度的電影公司老板、制片人,此刻看著那實打實、節節攀升的票房數據,心態發生了微妙而深刻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