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7月29日,星期一上午。
洛杉磯,伯班克,新線影業總部大樓。
一間視野開闊、裝潢現代的會議室內,空調系統無聲地輸送著涼爽的空氣,與窗外加州的熾烈陽光形成鮮明對比。
長條會議桌的一側,是以王盛為首的盛影傳媒代表團,成員包括盛影傳媒國際業務部總監趙勁松,以及一位精通好萊塢合約細節的華裔律師。
會議桌的另一側,則是新線影業的核心人物。
居中而坐的自然是國際部高級副總裁凱文·布朗,他依舊是那副精明干練的模樣,只是看向王盛的眼神中,比以往更多了幾分重視和探尋。
他的左側是負責制作的高級副總裁邁克爾·德·盧卡,一位以敏銳創意和扶持新銳項目著稱的高管;右側是發行部門的主管馬克·里德爾,以及一位負責商務與法務的副總裁。
空氣中彌漫著咖啡的醇香,寒暄過后,雙方迅速切入正題。
“王,首先再次祝賀《功夫足球》取得的非凡成就。”
布朗身體前傾,雙手交叉置于桌上,開門見山,“它為我們雙方的合作開了一個夢幻般的局。
我們非常期待《博物館奇妙夜》的成片,相信那將是另一個震撼。那么,你今天帶來的新想法是?”
王盛微微一笑,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對身旁的趙勁松示意了一下。
趙勁松立刻從公文包中取出一份不算太厚的項目文件夾,恭敬地推到會議桌中央。
“凱文,馬克,邁克爾,”王盛的目光掃過新線的三位核心人物,“在《博物館奇妙夜》這樣的大型項目面世之前,我個人,以及盛影,都需要一些新的嘗試,保持創作上的敏銳和活力。所以,我這里有一個比較……特別的項目。”
布朗等人拿起文件夾翻開,映入眼簾的標題讓他們都微微愣了一下。
《SAW》(電鋸驚魂)
項目類型:心理驚悚/恐怖片
預計成本:極低(目標控制在200萬美元以內)
核心概念:兩個陌生人在一間密室醒來,被一個自稱“豎鋸”的變態殺手囚禁,被迫參與一場場血腥的生存游戲……
快速瀏覽著項目概述和更為詳細的前期概念設計,布朗的眉頭幾不可察地蹙起,盧卡則露出了饒有興味的表情,而發行主管里德爾則更多是審視。
“王,”布朗放下文件夾,身體靠向椅背,語氣帶著明顯的困惑和一絲調侃,“這……真不像是你的風格。我知道盛影涉獵廣泛,從青春愛情、都市喜劇到奇幻巨制,但低成本恐怖片?這和你一貫打造的高概念、大制作商業片相去甚遠。怎么會對這個感興趣?”
會議室內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王盛身上。
王盛端起面前的礦泉水喝了一口,神態輕松地解釋道:“風格需要突破,視野也需要拓寬。凱文,不瞞你說,我未來一兩年內,有考慮在好萊塢短暫發展一下我的導演事業。”
此言一出,新線影業的幾位高管交換了一下眼神,布朗身體微微前傾,顯然對這個信息極為關注。
“這是一個非常明智的決定,王!”布朗立刻表示支持,語氣熱切,“好萊塢永遠向真正的天才導演敞開大門。看看吳雨森(John Woo)導演,他的《變臉》(Face/Off)是何等的成功!
還有李按(Ang Lee)導演,他的《臥虎藏龍》(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更是開啟了新的篇章。
他們都證明了華人導演在這里能夠取得巨大的成就,只要……”
他略微停頓,意味深長地補充道,“……能夠深刻理解并遵守好萊塢的游戲規則。”
提到吳雨森,布朗的語氣稍微凝重了一些:“當然,我們必須承認,市場總有波動。吳導的最新作品《風語者》(Windtalkers),投資巨大,匯集了尼古拉斯·凱奇這樣的巨星,講述二戰太平洋戰場印第安納瓦霍族譯電員的故事,題材和陣容都很有潛力。
但很遺憾,上映幾周來,票房表現遠低于預期,給米高梅和影片的主要資方帶來了不小的麻煩。這提醒我們,即使是最成功的導演,項目也存在風險。”
《風語者》制作成本約1.15億美元,北美票房僅約4100萬美元,虧損嚴重。
他話鋒一轉,目光炯炯地看向王盛:“但是!王,你和你的盛影所展現出的市場洞察力、成本控制能力和跨文化敘事技巧,是我們極為看重的。
新線影業依舊對你抱有極大的信心和期待。我們相信,如果你決定來好萊塢執導,一定會帶來令人驚喜的作品。”
王盛對布朗的恭維和《風語者》的警示報以淡淡的微笑,沒有過多回應。
他將話題拉回《電鋸驚魂》:“所以,這個《SAW》項目,可以看作是我在《博物館奇妙夜》上映之前,來好萊塢試試手的一個熱身。
低成本,周期短,風險可控。我想親自體驗一下好萊塢獨立制片環節的運作,同時也檢驗一種更極致化的類型片創作模式。”
制作副總裁盧卡此時插話,他翻看著《電鋸驚魂》那些充滿巧思甚至有些殘忍的機關設定圖,眼中閃爍著興趣的光芒:“王,這個項目的概念確實很獨特,充滿了……嗯,一種冰冷的智慧和令人不安的張力。
這種密閉空間的心理驚悚,如果處理得好,很容易形成話題。成本控制在200萬?這在好萊塢幾乎算是‘微成本’了。”
“是的,邁克爾。”王盛點頭,“我們將啟用有潛力但價格不高的新人導演和演員,場景極其有限,拍攝周期會壓縮到最短。核心在于劇本的巧思和氛圍的營造,而非依賴特效或明星。”
發行主管里德爾則更關注市場層面:“這類R級恐怖片有固定的受眾群體,DVD和錄像帶市場通常表現穩定。如果影片質量過硬,或許能在萬圣節檔期或者作為平常周末的‘補缺’影片,獲得不錯的院線回報。但坦白說,王,我們對其票房預期不會太高。”
布朗綜合了同事的意見,再次看向王盛,臉上帶著商業式的笑容:“王,我們理解你將這個項目作為個人導演生涯的試水和熱身。新線很樂意與你進行各種形式的合作。
對于這個《SAW》項目,我們看到了它的獨特性和潛在的類型片價值。不過,鑒于其低成本和高風險(盡管金額不大)的特性,以及它更偏向于你個人的一次創作實驗……”
他稍作停頓,與盧卡和里德爾眼神交流后,繼續說道:“新線影業此次不打算進行股權投資。我們建議的合作模式是:由盛影傳媒全權負責該項目所需的所有投資與制作,影片的完整版權歸盛影傳媒所有。
新線影業則憑借我們的全球發行網絡,負責這部電影在全球范圍內的院線發行、后續的DVD/錄像帶發行、電視版權銷售等一切發行事宜。
我們將收取一個行業慣例的發行代理費,并優先抵扣掉我們墊付的發行宣傳費用。剩余的收入,在扣除發行代理費和宣傳費用后,全部返還給盛影傳媒。”
這套模式,對于新線而言,幾乎是無風險買賣。他們無需投入制作資金,僅憑發行渠道就能分一杯羹。
如果電影大賣,他們坐收發行利潤;如果票房慘淡,他們損失的也主要是人力成本和部分P&A費用(這部分通常也能從收入中優先收回),風險極低。
而對于王盛和盛影傳媒,雖然承擔了全部制作成本,但也牢牢掌握了項目最核心的資產——版權。
一旦電影成功,無論是票房分賬、后續的流媒體(雖然此時尚未成氣候)、電視銷售,尤其是極具潛力的DVD收入,絕大部分都將流入盛影的腰包。
這是一場典型的“高風險(相對成本而言)、高潛在回報”的博弈,且將新線影業綁定在了戰車上,利用其渠道為影片爭取最大曝光。
王盛幾乎沒有猶豫,他看向趙勁松和己方律師,兩人微微點頭,表示模式清晰,符合預期。
“可以,凱文。”王盛爽快地答應,“就按這個模式推進。盛影負責投資制作和版權,新線負責全球發行。細節問題,讓我們的團隊后續對接敲定。”
布朗見王盛如此干脆,笑容更盛:“太好了!我們期待看到這部‘熱身之作’的成果。”
他隨即補充道,語氣帶著一絲謹慎的期待,“至于更大規模的合作,比如未來王盛導演你在好萊塢執導的A級制作項目,新線非常感興趣。
但我們希望,能等到《博物館奇妙夜》的票房成績出來之后,再具體探討投資比例和合作方式。你知道的,董事會需要更確鑿的數據支持。”
王盛對此表示理解,《博物館奇妙夜》才是檢驗他能否駕馭好萊塢大制作的真正試金石。
吳白鴿的失敗,讓好萊塢資本對華人導演充滿了不信任。
但新線影業沒投這個《電鋸驚魂》這個項目,希望他們未來不會后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