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2月的華夏電影賀歲檔,以《繡春刀》在11月29日的凌厲出鞘為始,劃下了一道清晰的分界線。
上半場,是屬于這把“新武俠利刃”的獨舞時間,直至12月13日《博物館奇妙夜》全球同步上映之前,它幾乎以一己之力,統治了整個市場,也提前為這一年度的票房盛宴,定下了一個高昂的基調。
12月12日,周四。
全國諸多主流報刊的文化娛樂版頭條,乃至一些綜合日報的重要版面,都被同一條消息所占據。
經過國家電影專項資金管理辦公室的最終核實與授權發布,《繡春刀》自11月29日上映,至12月10日(周三)晚十二點,共計12天的累計票房成績,赫然定格在約7660萬元人民幣!
這個數字,如同一塊被投入平靜湖面的巨石,激起的已不僅是漣漪,而是洶涌的浪潮。
“《繡春刀》12天狂攬7660萬,新派武俠叫好又叫座!”
“徐客寶刀未老,盛影再造類型片標桿!”
“賀歲檔上半場收官,《繡春刀》獨孤求敗,劍指兩億!”
媒體用各種溢美之詞和驚嘆號,為《繡春刀》的上半場征程做了總結。
報道中,不僅羅列了其連續兩周穩坐票房榜冠軍、排片率始終維持在60%以上的強勢表現,更大量引用了來自“貓眼電影”平臺高達9.0的評分以及海量影迷的熱情評論。
“這才是真正的武俠!有血有肉,有掙扎有無奈,比那些飛來飛去、只會談情說愛的假武俠真實多了!”
“沈煉的刀,砍出了錦衣衛的辛酸,也砍出了武俠片的新路!”
“劇情環環相扣,打斗拳拳到肉,看完久久不能平靜!”
口碑的持續發酵,是《繡春刀》能夠在上映第二周工作日后依然保持強勁走勢的關鍵。
即便在12月13日當天,面對《博物館奇妙夜》這個龐然大物的強勢入場,全國院線經理們依然為《繡春刀》保留了超過25%的排片空間——這既是對其前期優異表現的肯定,也是對其長線賣座能力的信心。
所有人都清楚,憑借前12天積累的7660萬票房基礎和依舊堅挺的口碑,《繡春刀》的總票房突破兩億大關,幾乎已是板上釘釘。
它將繼《功夫足球》(全球總收益超十億人民幣,其中國內票房貢獻巨大)和《人在囧途》(2001年賀歲檔,累計票房約2.1億)之后,成為盛影傳媒旗下第三部、也是國產電影歷史上第三部躋身“兩億俱樂部”的成員!
這一成績,放在四年前,幾乎是不可想象的。
媒體的深度報道開始回溯自1999年被許多業內人士稱為“國產電影復興元年”以來的歷程。
那一年,王盛執導的《當幸福來敲門》橫空出世,憑借精準的社會議題和溫情勵志的內核,不僅在票房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更極大地提振了行業信心。
隨后,《初戀這件小事》、《開心家族》、《我的野蠻女友》、《墊底辣妹》……盛影傳媒幾乎以每年一部甚至多部爆款的節奏,不斷拓寬著國產類型片的邊界,也一次次刷新著市場對國產電影票房天花板的認知。
“四年時間,從‘復興’到‘繁榮’,從千萬級到兩億級,國產電影的市場容量和制作水準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華夏電影報》在頭版評論文章中寫道:
“而引領這一變革浪潮的,正是以盛影傳媒為代表,始終堅持市場化道路、尊重觀眾、勇于創新的民營影視力量。《繡春刀》的成功,并非孤立現象,它是盛影模式在武俠類型片上的一次完美實踐,再次證明了‘內容為王’與‘渠道制勝’相結合的巨大威力。”
文章進一步指出:“當一部制作精良、敘事扎實、人物立體的類型片,遇上一個不斷擴容、且被高效渠道(如中影盛世院線)和精準營銷(如貓眼平臺)所激活的市場,其商業價值的爆發是必然的。觀眾用真金白銀做出的選擇,比任何理論上的爭論都更有力。”
這番論述,直指此前那場由王盛“一挑三”的電視辯論所引發的、關于電影“商業價值”與“藝術價值”的廣泛爭議。
在《繡春刀》實打實的票房成績和廣泛的大眾口碑面前,那些質疑“盛影模式”過于商業化、會損害電影藝術性的聲音,顯得格外蒼白和微弱。
盛影傳媒公關部和院線電影宣發事業部,更是趁熱打鐵,投入了不菲的資源,在各大媒體平臺和網絡社區,引導輿論聚焦于《繡春刀》乃至整個盛影片單的“商業與藝術統一論”。
通稿和軟文的核心觀點高度一致:“最高的藝術,是讓盡可能多的人感受到共鳴與震撼;最好的商業,是提供經得起市場和時間檢驗的優質內容。
《繡春刀》以其深刻的主題、精湛的制作和動人的表演,實現了商業價值與文化價值的雙豐收,這正是新時代國產電影應該追求的方向。”
在這股由數據和口碑支撐、又被強勢輿論放大的聲浪中,那些關于“藝術妥協”、“文化自卑”的殘余雜音,被進一步擠壓、限制在極小的圈層內,難以形成有效的公共討論。
市場,用最直接的方式,給出了它的判決。
賀歲檔的上半場,隨著《繡春刀》戰績的公布,已然塵埃落定。
大勢,清晰地倒向了那個掌控著內容、渠道與輿論風向的“盛影系”一邊。
然而,所有人都知道,真正的決戰,才剛剛開始。
12月13日零點,《博物館奇妙夜》已在全球范圍內同步登陸各大銀幕。
而緊隨其后,張億某的《英雄》也將在幾天后全面公映。
下半場的硝煙,因為上半場《繡春刀》奠定的超高基準和引發的全民關注,而變得更加濃烈。
影迷、媒體、院線、乃至整個行業,都將目光投向了接下來的票房廝殺。
《繡春刀》已經出色地完成了它的“開路”與“預熱”使命,為盛影系贏得了滿堂彩和戰略主動。
現在,壓力完全來到了即將登場的《博物館奇妙夜》和《英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