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十四日,星期六。
清晨的京城尚未完全蘇醒,但報攤早已被各種帶著油墨香的報紙鋪滿。
與昨日《繡春刀》破八千萬占據經濟版頭條的景象截然不同,今天幾乎所有主流報刊的文化娛樂版,乃至不少綜合日報的頭版,都被同一個名字——《博物館奇妙夜》——以及與之相關的各種驚嘆號所占據。
“《博物館奇妙夜》首日引爆全國,一票難求盛況空前!”——《華夏電影報》
“王盛再造奇幻經典,成龍引領文物‘復活’!”——《京城娛樂信報》
“東方奇觀征服觀眾,文化自信閃耀銀幕!”——《光明日報》(文化版)
“從《繡春刀》到《博物館奇妙夜》,盛影模式為何總能精準擊中市場?”——《南方周末》(文化版)
報道角度各異,但核心基調驚人一致:盛贊!
《華夏電影報》詳細描述了首日全國影院的火爆場面,引用了大量來自“貓眼電影”平臺的實時數據和用戶評論,稱其“以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根植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成龍標志性的動作喜劇風格,為觀眾打造了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奇幻世界,成功點燃了全民觀影熱情”。
《京城娛樂信報》則聚焦于影片的創意和制作,稱贊王盛“再次展現了其作為導演、編劇、制片人的超凡眼光與掌控力”,將宏大的奇幻設定與細膩的情感表達完美結合,并特別提到了兵馬俑軍團巡弋、唐三彩仕女起舞等場景所帶來的視覺震撼。
《光明日報》的文化評論員文章,則將影片的成功上升到文化層面,認為“《博物館奇妙夜》巧妙地將靜態的歷史文物轉化為動態的文化符號,用世界通用的電影語言講述了中國故事,不僅提供了娛樂,更激發了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對自身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是文化自信的一次生動實踐。”
《南方周末》的分析文章則更為深入,試圖剖析“盛影模式”的核心競爭力。
文章指出,從《繡春刀》的類型片精準打磨,到《博物館奇妙夜》的宏大概念與工業化制作,再到“中影盛世院線”的渠道保障和“貓眼平臺”的精準營銷,盛影傳媒已經構建了一個從內容創作到市場終端的完整生態閉環。
“這個閉環確保了優質內容能夠以最高效的方式觸達最廣泛的目標受眾,并將市場反饋迅速反哺到新的創作中,形成了強大的自我迭代和持續輸出能力。”
盡管精確的首日票房數字還需等待專資辦的最終核實,但所有報道都援引了業內人士根據排片、上座率和平均票價進行的估算——首日票房極有可能突破……
甚至遠超《繡春刀》創造的765萬開局記錄,指向一個更為驚人的數字!
市場仿佛已經提前預定了又一部“兩億俱樂部”成員的誕生。
就在華夏大地為《博物館奇妙夜》而沸騰的同時,地球另一端,美國西海岸時間12月13日,星期五下午,陽光依舊明媚。
對于北美電影市場而言,這只是一個普通的周末前奏,但對于悄然登陸的《博物館奇妙夜》(英文名:Night at the Museum)而言,卻是一場嚴峻的考驗。
此時的北美影市,正處于歲末假日檔的激烈廝殺中。
《指環王:雙塔奇兵》余威尚存,迪士尼的動畫大片《星銀島》、《哈利·波特與密室》仍在持續吸金,更有眾多瞄準頒獎季的文藝片和類型片瓜分著院線空間。
對于一部來自中國、主打奇幻喜劇的電影,北美主流院線普遍持謹慎態度。
盡管發行方新線影業動用了其渠道力量,但《博物館奇妙夜》在北美首日開畫,僅獲得了約2000家影院的排片規模,排片率勉強擠進當日前十,與它在華夏國內70%的統治級表現相去甚遠。
這其中,固然有市場環境和文化差異的因素,但也與男主角成龍近期的市場表現有關。
就在今年九月,成龍剛剛在北美推出了他與詹妮弗·洛芙·休伊特合作的科幻動作片《神奇燕尾服》。
該片制作成本約6000萬美元,但北美票房最終僅收獲約5020萬美元,全球票房也剛過1億美元,相對于其成本而言,堪稱票房失利。評論界普遍認為影片創意平庸,過度依賴特效而削弱了成龍本身的動作特色。
連續幾年,從《西域威龍》、《尖峰時刻》系列的成功,到《神奇燕尾服》的滑鐵盧,一些市場觀察人士開始質疑,成龍式的“動作喜劇”在北美是否已顯疲態?他的票房號召力是否正在下滑?
然而,新線影業對《博物館奇妙夜》卻抱有不一樣的期待。
首先,是基于與盛影傳媒前次合作《功夫足球》大獲成功的信任基礎。王盛團隊對跨文化敘事的把控能力,給新線高層留下了深刻印象。
其次,便是《博物館奇妙夜》自身獨特的賣點。新線的宣傳團隊精準地抓住了核心:
“100% Pure Jackie Chan Action-Comedy!”(100%純正成龍動作喜劇!)這一口號被印在了海報和預告片最顯眼的位置。
宣傳材料中明確強調,這部電影回歸了成龍最擅長的物理喜劇和驚險動作設計,與《神奇燕尾服》那種依賴CGI和科幻設定的風格劃清界限,旨在喚醒觀眾對《紅番區》、《尖峰時刻》時期那個“純粹成龍”的美好記憶。
盡管排片不占優勢,但《博物館奇妙夜》在北美首日下午和傍晚的場次,卻呈現出與排片率不相稱的高上座率!
在紐約、洛杉磯、舊金山等華人聚居較多的大城市,影院里甚至出現了久違的排隊購票場景。
其中既有沖著成龍而來的忠實影迷,也有被《功夫足球》圈粉、對東方奇幻電影充滿好奇的年輕觀眾,還有大量被“博物館文物復活”這個新奇概念吸引的家庭觀眾。
“太有趣了!那些中國古董活過來的點子棒極了!Jackie還是那么靈活搞笑!”一位帶著兩個孩子剛從洛杉磯一家AMC影院走出來的母親興奮地告訴記者,“孩子們看得目不轉睛,比看那些超級英雄電影還投入!”
“太讓人意外了,一個中國導演竟然把東方神話和好萊塢的敘事節奏結合得天衣無縫。成龍的表演空間也更大了,不只是打斗,還有很多溫馨的互動。”一位亞裔影評人在自己的博客上迅速更新了短評。
新線影業市場部安插在各大影院的“眼線”不斷傳回積極反饋:影片的笑點能有效傳遞,視覺效果得到認可,尤其是兵馬俑軍團和各類“復活”文物的創意,讓看慣了超級英雄和魔法世界的美國觀眾感到十足的新鮮感。
下午場次的上座率普遍超過七成,晚場黃金時段許多影廳更是達到了九成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