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十五日,星期日。
京城的冬日陽光透過玻璃窗,灑在京信大廈頂層的辦公室內,帶來一絲虛假的暖意。
室內的空氣卻因無聲的期待而顯得有些凝滯。
王盛站在窗前,目光似乎落在樓下如織的車流上,又似乎穿透了時空,落在了遍布全國的影院之中。
李婷婷輕手輕腳地走進來,將一份剛剛打印出來、還帶著打印機余溫的文件放在寬大的辦公桌上。
她的動作帶著一種近乎虔誠的謹慎,仿佛那薄薄的幾頁紙重若千鈞。
“王總,”她的聲音因激動而略微有些發緊,“首日粗報數據……出來了?!?
王盛緩緩轉身,沒有立刻去碰那份文件。
他看向李婷婷,眼神平靜,但熟悉他的人能從中捕捉到一絲極難察覺的探尋。
“多少?”
李婷婷深吸一口氣,清晰而有力地報出那個已經在內部小范圍引發地震的數字:“根據已接入專資辦數據中心的影院統計,《博物館奇妙夜》首日粗報票房——1292萬元人民幣!”
盡管早有心理準備,但當這個數字被確切地念出時,王盛的眼皮還是幾不可察地跳動了一下。
他走到桌前,拿起那份報告,目光迅速掃過那些構成這個驚人數字的細節:
統計范圍:約1700塊有效銀幕(約占全國總有效銀幕數3072塊的55%,其余影院數據因系統或流程原因暫未完全錄入,但已能反映主體趨勢)。
單銀幕承載:按每影廳平均100座位計算。
黃金場次(下午至晚上核心時段):2場,上座率100%,場均收入= 100座* 20元均價* 100%= 2000元/場。2場* 1700塊銀幕* 2000元/場= 680萬元。
其他場次(上午、午間、深夜等):估算3場,平均上座率60%,場均收入= 100座* 20元均價* 60%= 1200元/場。3場* 1700塊銀幕* 1200元/場= 612萬元。
首日粗報總計:680萬+ 612萬= 1292萬元。
報告下方還有一行小字備注:此數據僅為初步統計,未包含全部影院,最終核實數字預計將有上浮。
一千二百九十二萬!
王盛的指尖在這行數字上輕輕敲擊著。
這個數字,不僅僅是一個票房紀錄,它更像是一把鑰匙,開啟了一個被塵封已久、無數電影人曾仰望卻覺遙不可及的大門。
辦公室里靜得只剩下中央空調輕微的送風聲。
李婷婷屏息凝神,看著王盛。
“通知公關部、宣發部,”王盛的聲音打破了寂靜,沉穩而有力道,“可以開始行動了。重點不是我們打破了什么,而是我們……證明了什么?!?
“明白!”李婷婷心領神會,立刻轉身去執行命令。
……
傍晚。
各路晚報出爐,一千二百九十二萬元,這個經過精心包裝和授權的“粗報數據”,如同被投入平靜湖面的又一枚重磅炸彈,引爆整個輿論場。
《驚爆!〈博物館奇妙夜〉首日粗報1292萬,創國產電影史新紀錄!》
《單日狂攬近一千三百萬,王盛奇幻巨制引爆市場核彈!》
《1292萬!一個新的時代是否就此開啟?》
媒體的標題一個比一個驚悚,充滿了驚嘆與難以置信。這個數字的意義,遠遠超出了一部電影的成功。
它意味著,在《泰坦尼克號》于1998年以3.6億人民幣(注:根據真實數據,《泰坦尼克號》1998年中國內地票房約為3.6億人民幣)的驚天成績碾壓內地市場,創下那座讓所有國產電影望而生畏的豐碑四年之后,終于有一部本土制作的電影,在單日票房的表現上,展現出了足以與之比擬、甚至挑戰其總紀錄的恐怖爆發力!
《泰坦尼克號》當年的輝煌,是建立在好萊塢成熟的工業體系、全球性的文化影響力以及當時內地電影市場相對弱小、幾乎毫無招架之力的背景下的。
它像一艘無可阻擋的巨輪,駛過一片舢板之海,留下的不僅是票房神話,更是一代中國電影人心頭的隱痛和陰影——我們自己的電影,何時才能擁有這樣的吸引力?何時才能奪回被好萊塢大片牢牢占據的市場頂點?
六年前,王盛還只是個默默無聞的北影廠子弟、從婚慶錄像起步,沒有人能想到,這條看似不起眼的溪流,竟能匯聚成今日的滔滔江河。
六年,國產商業電影從《家和萬事興》的電視電影試探,到《30天》的都市喜劇探索,再到《當幸福來敲門》的社會議題破圈,《初戀這件小事》、《我的野蠻女友》的類型化成功,《功夫足球》的工業化進階與海外揚名……一步一個腳印,是內容的積累,是類型的開拓,是觀眾群體的培養和信心的建立。
六年,電影市場的機制改革從北影廠聯盟的摸索,到院線制的強力推行,中影盛世等跨省院線的瘋狂擴張下沉,“貓眼”平臺帶來的購票體驗革新……是渠道的打通,是基礎設施的完善,是市場活力的徹底激發。
這一切的一切,所有的努力、掙扎、創新與堅持,仿佛都在《博物館奇妙夜》首日這1292萬粗報票房中,得到了集中的爆發和印證!
網絡論壇上,影迷和網民們已經徹底沸騰。
“1292萬!我滴個乖乖!這是真的嗎?一天就差不多夠很多電影總票房了!”
“我貢獻了兩張!帶我爸媽去的,他們笑得比我還開心!這電影真的適合全家看!”
“當年看《泰坦尼克號》被震撼得不行,覺得好萊塢太牛逼了。現在看到我們自己的電影也能這么牛,真的……有點想哭?!?
“兄弟們,算筆賬!這才第一天!要是后面能穩住,《泰坦尼克號》那個3.6億的記錄,是不是……有戲?!”
“樓上的,不是沒可能!這勢頭太猛了!而且這還只是粗報,沒算全!”
……
挑戰《泰坦尼克號》!
這個曾經想都不敢想的話題,如同野火般在普羅大眾間蔓延開來。
它不再僅僅是行業內的專業討論,變成了一個承載著民族自豪感與文化期待的共同夢想。
六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