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的11月,寒意漸深的不僅是京城的天氣,還有中國電影賀歲檔彌漫的硝煙。
在盛影傳媒掛牌上市的鐘聲于魔都證券交易所敲響之前,一場沒有硝煙,卻關乎尊嚴、市場與未來格局的票房大戰,已然進入了白熱化的宣傳絞殺階段。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于兩部即將正面碰撞的巨制——星輝海外與盛影傳媒聯合出品,周星星自導自演的《功夫》,以及新畫面影業押上重注,張億某執導的《英雄》。
這是一場宿命般的對決,一場被媒體渲染為“世紀之戰”的較量。
《英雄》在經歷了去年賀歲檔臨陣撤檔的尷尬,以及今年海外發行嚴重受挫(未能在北美大規模上映)。與《博物館奇妙夜》的全球光環對比下,顯得黯然失色。
它仿佛憋著一股悲壯之氣,選擇了比《功夫》提前一周,于11月27日,率先登陸全國院線。
張偉平和張億某顯然希望憑借先發優勢,搶占市場高地,打一個漂亮的翻身仗,一掃陰霾。
然而,他們面對的,是一個早已嚴陣以待,且從去年撤檔事件后便持續不斷進行輿論絞殺的強大對手——盛影傳媒公關部。
王盛當初那句“若《英雄》國內票房超過五千萬,公關部年終獎金減半”的指令,早已不是秘密,它像一柄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在盛影公關部每一位成員的頭頂,也化作了他們無窮的戰斗動力。
在過去近一年時間里,憑借對媒體渠道的強大影響力和嫻熟的輿情引導技巧,盛影公關部成功地在公眾視野中,為《英雄》貼上了多個負面標簽:
“形式大于內容”、“模仿《臥虎藏龍》拙劣”、“脫離群眾、曲高和寡”、“缺乏文化自信的空洞畫卷”……
各種犀利甚至刻薄的評論,通過影評人、自媒體(論壇、BBS)和合作媒體,反復沖刷著潛在觀眾的認知。
這種曠日持久的輿論鋪墊,在《英雄》上映前夕達到了高潮。
“還記得去年那部臨陣脫逃的‘大片’嗎?”
“投資三億,就為拍一部給外國人看的風景PPT?”
“省下電影票錢,等著看星爺的《功夫》吧,那才是真正的誠意之作!”
類似的論調,在網絡上,在紙媒的邊角,在影迷群體的口耳相傳中,肆意蔓延。
終于,11月27日,《英雄》公映。
首日,憑借其巨大的前期聲量和依舊強大的院線關系,它在全國范圍內拿到了超過40%的排片率,這個數字本身,彰顯著它作為“大片”的余威。
然而,冰冷的市場反饋,卻給了新畫面影業當頭一棒。
上座率,感人至低。
在許多黃金地段的“中影盛世”院線影城內,晚上六點的黃金場次,《英雄》的影廳里稀稀拉拉,上座率甚至不足五成。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盛影傳媒出品、早前上映的另一部中等成本都市愛情喜劇《戀愛行星》,以及一部由范小胖主演的古裝輕喜劇《胭脂醉》,影廳內卻笑聲不斷,上座率普遍維持在六成以上。
更有甚者,一些影城經理反饋,在售票窗口,竟有年輕觀眾直接詢問:“《英雄》是不是很悶?要是無聊我就不看了,等過幾天《功夫》上了再看。”
“省點錢,不想浪費錢在這種垃圾電影上面。”——這句源于網絡輿論攻伐的刻薄評價,竟真的成為了部分普通觀眾最樸素的消費選擇邏輯。
市場用最直接的方式,回應了長達一年的輿論絞殺。
張偉平在新畫面的辦公室里,看著首日粗報的、遠低于預期的票房數字,以及那刺眼的上座率數據,臉色鐵青。
他預想過競爭激烈,卻沒想到觀眾會用腳投票得如此決絕。
盛影傳媒那套組合拳,不僅打擊了《英雄》的口碑,更精準地摧毀了普通觀眾的觀影欲望。
“他們這是惡意競爭!是壟斷!”張偉平憤怒地拍著桌子,但對眼前頹勢卻束手無策。
加大宣傳投入?
在盛影系媒體和其影響下的輿論場里,猶如石沉大海。
降低票價?
那無異于承認自身價值不足,且會進一步擠壓本就緊張的利潤空間。
更何況,院線還不一定同意。
《英雄》的出師不利,如同一股寒流,讓原本就因盛影上市在即而倍感壓力的傳統影視圈,更覺凜冬已至。
……
與此同時。
一場關于財富與排名的暗流,也在悄然涌動。
英國青年胡潤,這個以編制中國內地富豪榜而聞名的“榜爺”,此時正坐在上海的辦公室里,面對著一堆紛亂的數據,眉頭緊鎖。
他原計劃在10月底照例發布新一年的《胡潤百富榜》,但一系列突如其來的變化,打亂了他的節奏。
最大的變數,來自于那家即將登陸A股的文化傳媒公司——盛影傳媒。
根據公開的招股說明書和最終確定的發行價區間,一旦盛影傳媒成功上市,其創始人、實際控制人王盛持有的股份市值,將瞬間膨脹至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數字。
按照發行價上限22.8元計算,其持股價值將超過150億人民幣!
這還僅僅是基于發行價的靜態計算。
以盛影傳媒目前引發的市場狂熱和其高成長性,上市后股價攀升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
屆時,王盛的個人身家將達到何等規模?
一百六十億?
一百七十億?
甚至更高?
這意味著,王盛將毫無懸念地空降富豪榜前列,甚至可能直接沖擊榜首!
要知道,在2002年的胡潤榜上,首富的身家也不過七十多億人民幣。
王盛這一個股,就足以顛覆整個榜單的格局。
“必須調整!必須推遲發布!”
胡潤對他的團隊說道,語氣中帶著興奮與緊迫,“我們需要重新評估,等待盛影傳媒上市后的確切市值。
這將是我們榜單歷史上最具轟動性的事件之一!一個來自文化產業、年僅二十多歲的首富……上帝,這太有話題性了!”
他敏銳地意識到,王盛和盛影傳媒的崛起,不僅僅是一個財富故事,更是一個時代變遷的信號。
它標志著中國文化消費市場的爆發和資本化進程的加速,也預示著財富積累的領域,正從傳統的制造業、地產業,向新興的文化產業、科技產業蔓延。
胡潤決定,將2003年《胡潤百富榜》的發布推遲到12月中旬,待盛影傳媒上市交易、股價初步穩定后,再行計算和發布。
他要確保這份榜單,能夠最準確地捕捉到這一年中國經濟格局中最具標志性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