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睡袍下的輿論解剖學
顧晚舟點下“開始直播”的時候,手機支架正歪在薯片袋旁邊。
彈幕刷得飛快:“影后真開課了?”“這背景是臥室吧?衛衣都沒換!”“說好的輿情實戰呢,先教怎么躺著賺錢?”
她沒理,懶洋洋把高跟鞋甩到地毯上,腳尖晃了晃,攝像頭剛好拍到書桌一角——那里擺著一份文件,封面上“解約函草案”四個字清晰可見。
“剛才卡了三秒,”她開口,聲音帶著剛睡醒的沙啞,“有人說是技術問題,其實是平臺算法的小把戲。流量池子空了,它就得制造點‘真空感’,等會兒爆起來才帶勁。”
彈幕一靜。
她切出一張曲線圖,#陸硯之領帶#的熱度走勢像過山車,最低點正好對應直播卡頓那幾秒。
“看懂沒?它不是故障,是節奏。”她用筆尖戳了戳屏幕,“我們當時沒發通稿,不澄清,就是等這個空檔。現在你們刷到的‘教授為愛斷帶’,全是從那個三秒里長出來的。”
話音剛落,品牌方的消息跳出來:【課程內容不得涉及資本操控,否則終止合作】。
她瞥了一眼,順手把消息投影到PPT旁邊,紅底白字特別扎眼。
“所以這節課叫‘實戰’,”她勾了下嘴角,“因為它隨時能讓我丟飯碗。”
彈幕炸了。“顧晚舟硬剛甲方”瞬間沖上實時熱榜。
她喝了口咖啡,包裝上那行“教授該喝速溶了”還在,拍照的人還挺用心,連渣都沒倒。
“接下來,拆個CP。”她說。
畫面一轉,放出那段被剪爛了的動圖:陸硯之轉身護她,門板撞響,腰帶系上,彈幕當年刷爆“宿敵變情侶”。
結果下一秒,直播間右下角突然彈出個小窗口——陸硯之的臉直接懟進鏡頭,金絲眼鏡反著光,瞳孔放大,眼皮一翻,標準的“我又看到什么傻逼問題”表情管理失敗現場。
學生尖叫:“臥槽!真人空降!”“這白眼翻得我DNA動了!”
顧晚舟手速極快,咔一下截圖,把“陸教授經典翻白眼”塞進PPT,標上標題:**非自愿微表情識別案例**。
“來,上課重點。”她敲了敲桌子,“你們覺得他那一刻在想‘我要保護她’?錯。他在煩一個學生交的論文,題目叫《論熱搜與狗糧的相似性》。”
她調出數據面板:
“第一,我們相距1.2米,他壓根沒碰到我;
第二,他的視線落在門口記者左肩位置,不是我看的方向;
第三,翻白眼的時間,跟他郵箱收到垃圾郵件完全同步——我看過記錄。”
彈幕從“磕到了”變成“笑死”,再變成“原來我們嗑的是個學術事故”。
“情感類熱搜最怕啥?”她靠回椅背,“怕數據。一扒,全是縫合怪。今天這個‘溫柔護妻’,明天那個‘暗戀多年’,八成是剪輯+腦補+水軍三件套。”
有人問:“那有沒有真的?”
她笑了:“有啊,比如我現在吃薯片咔哧咔哧的聲音,是真的。”
全場哄笑。
她趁機切入正題:“現在,我們假設一個模型。”
PPT刷新,畫了個三角關系圖。
“某資本,每季度固定操作三件事:捧新人、踩對手、造CP。順序不能亂。先讓新流量冒頭,再找老頂流開刀,最后拉兩個無關人湊一對,轉移火力。”
她邊說邊畫線:“時間差很講究。捧人后48小時踩人,踩完72小時推CP,熱度剛好繼承。就像打游戲,技能CD一好,立馬接下一招。”
彈幕有人截圖:“顧晚舟畫出娛樂圈底層代碼”悄悄冒頭。
系統突然提示:【檢測到敏感詞超限,頁面將在10秒后關閉】。
她不慌,一鍵切換備用線路,攝像頭黑了,只剩語音。
“咱們換個玩法。”她的聲音透過麥克風傳來,冷靜得像在講數學題,“不提名字,只講邏輯。假設這個資本,它的水軍分三級:一級號負責帶節奏,二級號假裝路人討論,三級號專門舉報對手視頻。”
“它還養了一批‘反轉專家’,專等你澄清的時候跳出來罵你心虛。你越解釋,它越說你用力過猛。最后大家忘了原話題,只記得‘某人又在洗白’。”
“更狠的是,它會提前布局。比如半年前就注冊一堆小號,天天夸你敬業,等哪天它想黑你‘耍大牌’,這些號集體改口,顯得‘證據確鑿’。”
語音還在繼續,學生瘋狂記筆記。
“他們以為我們在談戀愛,其實我們在上公開課。”
信號恢復,畫面重啟。她已經換了張圖,是一張資金流向模擬表,箭頭密密麻麻。
“這種操作,三年前就開始了。每一次藝人塌房,背后都有相似的資金流動痕跡。不是巧合,是模板化作業。”
她頓了頓:“你以為是輿論,其實是流水線。”
彈幕徹底瘋了。“顧晚舟單殺資本模型”“這課應該收費”“建議納入大學選修”。
她看了眼時間,課程快結束,順手把那包寫過字的咖啡粉拿起來,對著鏡頭拍了張照。
上傳社交平臺,配文:“作業交了。”
直播結束。
她關掉電腦,薯片碎沾在衛衣袖口,懶得拍。手機自動錄屏完成,文件名《輿情嫁接課_存檔版》。
與此同時,陸硯之那邊,文檔《趙氏資本行為模型初探》新增一頁附錄,標題是“顧晚舟授課實錄節選”。
他看完最后一段,摘下眼鏡,揉了揉眉心。
然后重新打開微博后臺,調出“恒遠咨詢”相關賬號的互動圖譜。
鼠標停在某個節點上。
那是三天前一條不起眼的轉發——來自一個注冊于去年、粉絲不到兩百的營銷號,內容是夸周默然演技。
但轉發時間,恰好卡在顧晚舟那份對賭協議公證后的第47分鐘。
他瞇起眼,把這條記錄拖進分析框。
程序開始跑關聯值。
進度條走到83%,頁面突然跳出提醒:【該賬號已于十分鐘前注銷】。
他手指一頓,迅速切換追蹤IP來源。
路由跳轉三次,最后一次定位在國內某云服務商。
他輸入指令,調取該IP近期所有登錄記錄。
列表滾動,一條信息讓他瞳孔微縮——
同一IP,曾在2019年8月17日凌晨兩點,登錄HP企業云后臺,下載過一份名為“協議掃描件_備份”的文件。
文件類型:PDF。
設備編號:M428fdw。
上傳時間:2019年8月17日 00:03。
他盯著屏幕,慢慢坐直。
窗外天色已暗,書房只剩顯示器的光映在他臉上。
他端起桌上那杯涼透的速溶咖啡,喝了一口。
苦得皺眉,但沒放下。
鼠標輕輕一點,將這份日志導出,命名:《打印機溯源證據鏈_v1》。
然后新建郵件,收件人填上陳墨的地址,正文只寫了三個字:
“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