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睡袍指揮部的跨國作戰(zhàn)
顧晚舟那條“下次課件加辣條圖”的消息剛發(fā)完三分鐘,陸硯之的手機就震了。
不是熱搜預(yù)知。
是小唐發(fā)來的倒計時提醒:“47:15”。
他盯著那串?dāng)?shù)字看了兩秒,手指一劃,把講座回放視頻關(guān)了。屏幕上還停著自己扯松領(lǐng)帶露出“數(shù)據(jù)戰(zhàn)爭戰(zhàn)友”刺繡的那一幀,狗仔拍的照片已經(jīng)在微博傳瘋了,有人做了個表情包,配字是“這屆教授不好帶”。
沒空管這些。
他打開電腦,調(diào)出語音轉(zhuǎn)換程序,界面像極了翻譯軟件,但內(nèi)核早就被他魔改過——能實時把韓語原聲替換成一段完全不同的中文配音,延遲不超過0.3秒,連語調(diào)起伏都對得上嘴型。
這才是真正的“語言武器”。
耳機戴上,會議鏈接接入,身份偽裝成中方團隊臨時聘請的翻譯顧問。攝像頭關(guān)閉,麥克風(fēng)靜音待命。一切準備就緒,只等那個自以為掌控全局的金昌浩開口。
五分鐘后,視頻會議開啟。
韓方會議室里,金昌浩坐在主位,西裝筆挺,眼神掃過來像在看一群待價而沽的商品經(jīng)理。他一開口就是標準職場壓迫式發(fā)言:“這次合作,我們必須確保內(nèi)容本土化。中國演員……尤其是顧小姐,要有犧牲精神。”
鏡頭切到中方這邊。
顧晚舟歪在沙發(fā)上,真絲睡袍領(lǐng)口松垮,一只腳翹著,高跟鞋晃悠悠掛在腳尖。她左手拿著薯片,右手點開麥克風(fēng),聲音懶洋洋的:“犧牲?比如呢?”
“比如,增加男女主角的情感互動。”金昌浩說得輕描淡寫,“藝術(shù)需要真實感,觀眾想看親熱戲。”
顧晚舟咬碎一片薯片,咔嚓一聲脆響透過耳機傳進陸硯之耳朵。
他知道,火藥桶點著了。
果然,金昌浩緊接著補了一句:“這是合同里的彈性條款,如果不配合,我們可以啟動違約評估流程。”
話音未落,陸硯之的手指在鍵盤上敲下快捷鍵。
同一時間,中方團隊聽到的翻譯是:“金先生強調(diào),中國演員理應(yīng)服從安排,否則將面臨高額索賠。”
所有人臉色微變。
但沒人察覺異常。
因為陸硯之的配音太準了——不僅語氣同步,連呼吸節(jié)奏都復(fù)刻了一模一樣。這就是他花三個月研究金昌浩演講視頻的結(jié)果:對方說“服從”時會輕微吞舌根,說“索賠”前必清一次嗓子。
現(xiàn)在,每一句都被精準篡改。
金昌浩還在繼續(xù):“我們是韓國頂級公司,資源、流量、曝光,都不是你們能比的。顧小姐如果不懂規(guī)矩,大可以換人。”
陸硯之嘴角一勾,再次出手。
翻譯頻道傳出的話變成了:“金先生表示,中國演員就該聽話,不聽話的,就滾出市場。”
中方團隊有人差點站起來。
顧晚舟卻笑了。
她慢悠悠放下薯片袋,把耳機往耳朵里按了按,突然切換成韓語,聲音依舊軟綿綿的,像午后曬太陽的貓:“金社長,您在濟州島注冊的那家BVI公司,上季度申報收入是八百億韓元吧?可我聽說,光是海外回流資金就有十二億人民幣,差額去哪兒了呢?”
會議室瞬間安靜。
金昌浩臉上的笑容僵住,瞳孔猛地收縮。
他身后兩個助理面面相覷,其中一個迅速低頭翻文件。
“你從哪知道這個?”他終于開口,聲音壓得很低。
顧晚舟沒回答,只是輕輕晃了晃高跟鞋,又抓了片薯片塞嘴里。
咔嚓。
陸硯之在屏幕這頭差點笑出聲。
他知道她在等——等對方情緒失控,等場面崩盤,等那句最致命的話脫口而出。
果然,金昌浩猛地拍桌:“你以為你們能查到什么?韓國資本進來是給你們機會!中國演員就該聽話!不然誰捧你們?”
陸硯之手指一抖,立刻啟動錄音加密傳輸。
同時,在翻譯頻道里,他把這句話轉(zhuǎn)成了更直白的版本:“金先生重申,中國藝人必須無條件服從韓國資本,否則沒有生存空間。”
中方團隊聽得氣血上涌。
有人當(dāng)場罵出聲:“什么東西?”
顧晚舟這才慢悠悠開口,用中文說:“行了,我知道了。明天上午十點前,我要看到修改后的劇本,去掉所有非必要的親密戲。做不到,咱們就解約,賠多少,法院見。”
說完,她直接退出會議。
陸硯之緊隨其后切斷連接,拔掉網(wǎng)線,把錄音文件拷進加密U盤,順手塞進抽屜最底層。
搞定。
他端起桌上那杯已經(jīng)涼透的咖啡,喝了一口,苦得皺眉。
但眼睛亮著。
他知道,接下來要做的,不是反擊,是點火。
他打開三個匿名投稿郵箱,分別發(fā)出去三份材料。
第一份發(fā)給八卦媒體,標題寫著《頂流女星遭韓方脅迫加吻戲,怒懟“中國演員就該聽話”》;
第二份發(fā)給文化評論號,附言:“建議從跨國文化霸權(quán)角度切入,強調(diào)藝術(shù)自主性”;
第三份直接扔給國際關(guān)系類博主,里面是金昌浩原話錄音+翻譯文本,一句話都沒多寫。
做完這一切,他看了眼時間。
距離熱搜預(yù)知失效,還有46小時28分鐘。
夠了。
幾乎是同步,顧晚舟刷新了自己的社交賬號,上傳一張三年前的老照片。
畫面里她站在片場,穿著劇組制服,背后是一塊手寫的硬紙板,上面用馬克筆寫著:“NO TO NON-ARTISTIC KISSING”。
配文只有八個字:“我一直懶,但從不妥協(xié)。”
十分鐘不到,轉(zhuǎn)發(fā)破十萬。
#韓國經(jīng)紀公司傲慢# 悄悄爬上熱搜第47位。
二十分鐘后,沖進前二十。
三十分鐘后,前三。
有博主剪了會議錄音片段,配上中文字幕,標題叫《聽清楚了嗎?他們說中國演員就該聽話》。
底下評論炸了。
“誰給他們的臉?”
“上次是陪酒,這次是強吻,下一步是不是要簽賣身契?”
“顧晚舟牛啊,躺著都能打一場跨國輿論戰(zhàn)。”
陸硯之看著趨勢圖一點點往上爬,手指懸在鍵盤上,開始起草下一輪通稿。
標題他已經(jīng)想好了:《論“本土化”如何變成“殖民化”》。
但他沒急著發(fā)。
這種時候,火候最重要。
燒得太快,容易被人說是煽動民族情緒;燒得太慢,熱度就斷了。
他需要一個“正當(dāng)防衛(wèi)”的姿態(tài),而不是“主動挑事”。
正想著,手機又震了。
是顧晚舟。
沒有文字。
是一張截圖。
某韓娛論壇的帖子,標題是:“中國演員越來越難管了,是不是該暫停合作?”
發(fā)帖人ID叫“KCMgmt_Staff”,IP定位首爾。
陸硯之冷笑一聲,截圖保存,拖進新文檔。
看來對方已經(jīng)開始反撲了。
這就最好。
他最怕的不是敵人強,而是敵人慫。
慫了就沒戲唱了。
他重新調(diào)出語音轉(zhuǎn)換程序,把剛才那段“中國演員就該聽話”的原聲提取出來,準備做一段慢速解析音頻,證明聲紋一致。
剛點下導(dǎo)出按鈕,手機再震。
小唐發(fā)來最新消息:“#韓國經(jīng)紀公司傲慢# 現(xiàn)在第二,娛樂、社會、國際三個榜單都在推。”
他抬頭看了眼窗外。
天已經(jīng)黑了。
書房里只剩屏幕的光映在他眼鏡上,像兩片冷藍的湖。
他喝了口冷咖啡,手指在鍵盤上敲下第一行字:
“當(dāng)一個外國資本代表公開宣稱‘中國演員就該聽話’時,我們該問的不是他有沒有禮貌,而是——誰給了他這種幻覺?”
敲到這里,他頓了一下,回頭看了眼聊天窗口。
顧晚舟剛剛上線,發(fā)來一條新消息:
“你那邊幾點了?我這兒薯片吃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