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熱搜詞庫的跨界應用
清晨六點,天剛亮。
陸硯之還坐在酒店套房的書桌前,電腦屏幕亮著,最后一份輿情報告已經發出去了。他合上筆記本,端起桌上的咖啡喝了一口。涼透了,苦得有點發澀。
他沒起身,目光落在腦海里剛浮現的那條熱搜上——“某重點大學教授論文數據造假”。
時間戳顯示,這條熱搜會在46小時后沖上榜首。
他沒像以前那樣立刻聯系媒體,也沒轉發給小唐去安排通稿。這次他打開郵箱,收件人寫上了南江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的名字。
郵件內容很短:“貴校李姓教授近期發表于《文化研究學刊》的論文涉嫌數據偽造,相關證據已被第三方平臺捕捉。若三日內啟動內部審查并公示結果,我可確保該事件不會進入公眾視野。”
附件里是兩份文件:一份是論文原始數據與公開數據庫的比對圖,另一份是實驗樣本來源的追蹤鏈接。
發完郵件,他靠在椅背上,閉眼三秒。
這不是第一次用熱搜預知能力對付人,但這是第一次,他不想讓任何人看到刀光。
娛樂圈靠流量吃飯,黑料爆出來頂多塌房??蓪W術圈不一樣,一旦上熱搜,整個團隊幾年的努力都會被一筆抹掉。他不是來砸場子的,是來逼人自查的。
手機震動了一下,是陳墨發來的微信。
“你昨晚又熬夜了?”
陸硯之回:“剛忙完?!?
“林姐朋友圈轉了那個‘暖心實錄’的視頻,全教研室都在看?!标惸又f,“有人說你是當代魯智深,專打土豪劣紳。”
陸硯之打字:“我更像掃地僧。”
“那你這掃帚是不是掃得太寬了?今天早上我們系主任看到一篇匿名文章,說有教授可能要出事,搞得人心惶惶。”
陸硯之沒回。他知道那篇文章是誰發的——還不是時候。
他等的是校方的反應。
---
南江大學那邊一開始沒當回事。
學術委員會辦公室接到郵件后,直接扔進了垃圾箱。誰會信一個匿名舉報能精準預測熱搜?又不是算命。
直到第二天上午,陳墨在教研室開會時,當著幾位教授的面念了一句陸硯之的話。
“這不是爆料,是預警。你們現在處理,是整頓學風;等熱搜爆了,就是全國圍觀丑聞。”
會議室安靜了幾秒。
有人冷笑:“誰???以為自己是熱搜管理局?”
但也有老教授皺眉:“最近確實有學生反映那篇論文的數據對不上……”
當天下午,校方悄悄成立了調查組。
第三天中午,官網發布通報:經查,文學院李某某教授所發表論文存在數據篡改行為,撤銷其正高級職稱,追回科研經費,終止在研項目。
全程沒有媒體介入,沒有熱搜詞條冒頭。
但在學術圈內部,炸了。
微信群里瘋傳截圖:“陸教授的熱搜比查重軟件還準?!?
“他是不是裝了監控?”
“建議教育部聘他當學術監察員?!?
“以后寫論文先過他那一關?!?
---
陸硯之是在一杯新的雙份濃縮咖啡送到手邊時,才知道事情成了。
小唐舉著平板站在門口,屏幕上是教育類公眾號轉載的文章標題:《從大數據看學術失信的輿論周期》。
作者匿名,但內容清清楚楚寫了整個過程:如何通過網絡信號提前捕捉到學術不端的潛在爆發點,如何推動機構在輿情發酵前完成自我凈化。
文章最后說:“熱搜不該只是流量的終點,也可以是預警的起點?!?
這篇文章被瘋狂轉發。
有高校老師留言:“我們學院已經開始討論建立輿情預警機制?!?
還有研究生說:“原來寫假數據不只是騙導師,還會被熱搜盯上。”
陸硯之看完,把平板還給小唐。
“發出去就行?!?
小唐猶豫了一下:“要不要加個作者署名?比如……‘硯之模型’?”
“不用。”他說,“越透明,越危險?!?
小唐點頭,轉身走了。
門關上后,陸硯之打開私人聊天窗口,給顧晚舟發了條消息。
“以前我們用熱搜打人,現在,得讓它學會救人?!?
過了幾分鐘,對方回復。
她發了個表情包:一只貓躺在沙發上,手里舉著薯片,頭頂冒出一行字:“你現在是熱搜界的白衣天使?”
他回:“不,是清潔工?!?
她秒回:“那你掃完學術圈,下一步是不是要掃民政局?”
他沒理她。
但嘴角動了一下。
---
傍晚六點十七分,他回到家中。
窗外華燈初上,城市一片燈火。他打開電腦,新建文檔。
標題寫著:《熱搜預知的社會應用邊界研究》。
剛敲下第一段,手機響了。
是陳墨。
“你知道剛才什么情況嗎?”陳墨聲音帶著笑,“我們系那幾個搞社會學的,非說你這個案例值得立項,準備申請國家課題。”
“別扯了。”陸硯之說。
“真的!他們要做‘網絡輿情前置干預模型’,還想拉你當顧問?!?
“我不當官,也不掛名?!?
“我說了,他們不信?!标惸D了頓,“不過你真打算一直這么干?跨娛樂、跨學術,下一步是不是連菜市場漲價都能預判?”
“只要有人想藏東西,就會留下痕跡?!标懗幹粗臋n空白頁,“我只是看得早一點?!?
電話那頭沉默兩秒。
“你變了。”陳墨忽然說。
“怎么?”
“以前你只想懟人。”
“現在你開始想改規則了?!?
陸硯之沒回答。
他想起三個月前,自己還在為一個被網暴的女孩寫澄清稿。
現在他坐在家里,動動手指,就能讓一個教授丟掉十年努力換來的職稱。
不是因為他狠,是因為他知道什么時候該出手,什么時候該閉嘴。
這才是真正的掌控。
他關掉對話框,繼續打字。
文檔剛寫到第三行,手機又震。
是顧晚舟的新消息。
她發來一張新聞截圖,標題是:“某高校教授因學術不端被撤職”。
下面附了一行字:
“你這波,比寫論文還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