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展示的是工部郎中艾笛聲的器件。只見幾人搬來一個織布器,又與當時的織布機不同,機子放定后,一個女子開始織布。
大家仔細一看,這個織布機,比以前的織布機小一些,也更加靈巧一些,一個人就可以操作,織布的速度比以前的織布機快很多,而且織的布和以前的不一樣,既不是麻布也不是絲綢。
女子織了一會,艾笛聲看大家也看明白了,就讓她停下,然后對李純和眾人說道:
“以前的織布機太笨重,操作起來麻煩,我把它改良了一下,改進了幾個部件,重量減輕,操作簡便,一個女工,一天可以織出以前兩三倍的布。而且我這織的布,是棉紗織的,棉花是我在崖州(今海南島)發現的,發現那里的人用棉花紡紗織布,穿起來更舒服,所以就帶了一些回來試用。”
李純看了,點頭示意,覺得艾笛聲這個發明好,還把棉花引進來了,將會有利促進紡織業的發展。其他大臣和百姓也覺得這個發明好,可以推廣,紛紛稱贊。
再下一個出來演示的,是一個三十多歲的精壯漢子,帶了一把大刀,還有幾塊石頭,幾根鐵棒,又搬來一個木墩。
只見他抱拳說道:“今天小人給皇上和大家帶來一把鎢金寶刀,剁石如土,削鐵如泥,下面小人就給大家演示一下?!?
只見他把一塊石頭放在木墩上,然后舉刀用力砍去,石頭碎成幾塊。他又舉起刀給大家看,刀身完好無損,刀口也沒有卷刃、破損。
然后又砍了一個更大的石頭,也是一刀劈開,再先后砍了兩根鐵棒,都是干凈利落的剁成兩半,看得出此刀鋒利無比。
李純眼前一亮,鎢不就是生產槍炮的好東西嗎?鋼鐵里加入鎢可以增加強度,提高槍炮質量,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李純記下了,并讓柳晟后面要留下這個人進工部,自己有大用。
下面的發明有點奇特,進來的是一個中年男人,只見他身后背著用木頭架子和厚布制成的翅膀,又綁了兩個大鐵筒固定在背上。然后搬來一個向西傾斜的木頭架子,架子上放個木板,木板上裝了一個把手,木頭架子上和木板下面都涂了油脂,便于滑行。
只見這個人示意西方的百姓散到兩邊,然后面朝西方趴在那個木板上,雙手抓住那個把手,然后示意另一個人給他點火,另一個人拿著火把,將他背的鐵筒后面的火繩點著。
火繩點著以后不久,只聽“嗖”的一聲,人帶著木板往斜上方飛出去了,那人飛出去后扔下木板,靠著著火箭推力飛出去好遠,火箭停火后,他借著翅膀的滑翔,慢慢落了下來。
李純一驚,真是腦洞大開,這難道是最早的滑翔機?比那個明朝的萬戶聰明多了,飛出去還能完好落下來。
后面又有人演示九曲鴛鴦壺,還有人展示木牛流馬,還有新式弩箭,熱氣球,旋轉燈等等,李純不禁驚嘆人民的智慧。
后面還有一件東西讓李純印象深刻,原理和那個飛人有點像,但是東西不一樣。只見一個二十六七歲的年輕人,在傾斜的木架上,放了一個鐵筒,頭部是尖的,有點像火箭。木架上涂了油,比較光滑,便于發射。這人也是先讓西邊的百姓散開,然后用火把點燃鐵筒后面的火繩,只見鐵筒“嗖”一下飛出去了,飛出去約有一里地落下,過了一會“砰”的一聲爆炸,竟將落地的地方炸了一個深坑。
靠,這不就是原始的飛射彈嗎?真是有創意,李純向柳晟仔細一問,原來這個人是從郭云的火器工場過來的,是他們新造的火器。
但是到了下午,所展示的東西就都很一般了,都是一些小的創意,有的甚至把古人的發明又拿出來展示一番,花架子偏多,實用性偏少。
休息一天后,李純在紫微城召集幾個大臣討論遷都和發明大會的事。
李純說:“在洛陽的活動,基本結束了,我們過兩天就返回長安,這也是洛陽最后的榮光,我們走后工部就啟動搬遷舊都、營建新都的事宜,工部還有沒有問題?”
柳晟說:“回陛下,沒有問題,我們工部這兩個月一直在做準備,宮殿,府衙都會小心拆掉,在夏原重新用這些材料,建起新的宮殿和府衙,民工和運輸路線也已經選好了,可以隨時啟動搬遷,夏原那邊也留了一撥人在搞規劃、測量和拆遷,并在那邊也采購一些建筑材料。爭取兩邊齊頭并進,以最快速度進行遷都?!?
李純說:“遷都和發明大會,工部完成的不錯,朕會有賞,昨天朕又想了一下,有了一些新的思路:
一是這次發明大會展示的東西參差不齊,有好的、實用的,也有一些是噱頭,比如那個木牛流馬根本就不實用,還是需要很多人力,還有一些是小修小改,算不上發明,以后你們工部要預審一下,差的就不要進來了。
二是好不容易舉行一次盛會,僅有發明似乎不夠,可以多一些其他方面的展示,比如各類商品、稀有特產之類的,從明年開始,就改成展覽會吧。
三是朕展示的那個物件叫蒸汽機,不僅可以用來舂米,還可以用來拉車,那個艾笛聲的品級由從五品提為正五品的郎中,以后專門負責蒸汽機車的制造,還有他的那個織布機,可以一并制造,不清楚的可以讓他進宮找朕,朕會再交待一下?!?
李吉甫說:“皇上怎么有這么多奇思妙想,前面搞了火藥,后面又搞了蒸汽機,我們以后也想坐坐蒸汽機車?!?
李純道:“那個練出鎢金大刀的、搞出飛射彈的,還有艾笛聲的那個織布機可以列進前三,其他七個你們由工部來評定,鎢金就是鎢鋼,用來造刀意義不大,造槍炮效果更好,那個大漢可以招進兵部的工場,制造大量的鎢鋼,然后用鎢鋼造槍炮?!?
柳晟說:“我們評定好以后,再給陛下看一下再確定?!?
李絳說:“我們一定會想辦法搞清楚煉制鎢鋼的配方,煉出大量的鎢鋼,盡快制造出槍炮,突火槍雖然好,但是打的距離不遠,相信槍炮的威力更大?!?
李純道:“朕有點奇怪的是,火藥剛制作出來沒幾年,一直都在保密狀態,那個用火藥發射飛出去的人,是怎么搞到火藥配方的?”
李絳說:“這個我也留意了一下,還把那個人找來問了一下,原來他是我們火器工場一位師傅的弟弟,為了拿大獎,問他哥要了火藥配方,作為火箭的發射動力?!?
李純道:“荒謬,兵部的保密制度形同虛設,把那位泄露配方的師傅要嚴肅責罰一下,他的弟弟工部不要給任何獎勵,但是后面可以招進兵部的工場,發揮一下他的聰明才智?!?
裴垍說:“這也是一個好的安置,把聰明人用在給朝廷干活上,不知陛下回長安后還有什么打算?!?
李純道:“朕想辦的事太多,具體的回長安再議吧,后天我們就回長安,工部就留下來搞遷都的事?!?
李純對于這樣拆洛陽、建夏原的方式有些無奈,只是當時的材料費貴,人工費便宜,前世看來便宜的木料、石料、磚瓦,在唐朝價格都很高。即使不拆,也要從其他地方買來運到夏原,還是要不少運費,能省一些是一些吧。
兩日后,李純帶著兩個妃子,還有一眾大臣啟程返回長安。
回到長安后,李純覺得遷都的事大體確定了,就開始認真考慮其他需要推進的事項,思考了幾天,李純總結出當前有三個重要工作。
一是發展經濟,進一步增加朝廷收入;二是進行機構改革,提高朝廷工作效率;三是訓練軍隊,提高十個軍團的戰斗力,為后面對外用兵做好準備。
在發展經濟上,李純認為當前最迫切的就是活躍商業氛圍,促進全國工商業的發展。以前藩鎮割據的時候,各地建立了很多稅卡,各地的稅率也不一樣,有些行業征收的稅率過重,壓制了工商業者的積極性,朝廷必須開展取消稅卡和統一稅率的工作。
李純把中書省和戶部的官員召集到宣政殿,對他們說:
“以前藩鎮割據,亂征賦稅,給百姓們帶來很大的負擔,搞得商業凋敝,物價高漲?,F在全國已經統一了,很多稅卡還在存在,對商人的征稅依然很重,這樣不利于商品流通,也阻礙了全國經濟的發展,必須要改變。以后要取消全國所有的道路稅卡,一律不得在路上阻攔商販收稅,在全國范圍內,只在貨物發生買賣的地方收稅,減輕對商人的盤剝?!?
李巽說:“現在朝廷花錢的地方很多,一旦取消稅卡,會造成稅收下降,影響朝廷的財政?!?
李純反駁道:
“你這是匹夫之見,你想想,光是那么多稅卡,就需要很多人,養人也需要不菲的成本。有稅卡在,很多人不走大路,走小路逃稅,貨物的價格高,百姓買的少,一旦取消稅卡,貨物流通的快了,量也大了,稅收未必會減少。而且朝廷又不是不征稅,只是取消運輸環節的征稅,把征稅放在交易環節,只要確定合理的稅率,朕相信財政收入反而會增加”
李吉甫說:“我覺得皇上說的有道理,要發展經濟就要藏富于民,如果稅卡太多,很多人覺得無利可圖,不去做生意,老百姓覺得物價高,只維持最低的生活需要,很少消費,戶部也很難增加賦稅?!?
李巽說:“既然取消稅卡,那就必須在交易環節多征點稅,各種商品的稅率定多少合適?”
李純從容說道:
“戶部要在全國范圍內統一稅率,不能再任由各地隨意征稅,你們可以根據貨物的不同,征收不同比例的稅率,比如糧食、食品,屬于民生物資,利潤低,對農民、市民影響很大,可以只征收賣價的一成的稅,布匹、瓷器,還有其他手工制品,屬于百姓需要,可以提高生活品質的,可以征收兩成稅,茶、酒、糖屬于改善生活,帶點享受性質的,可以征收三成稅,鹽、鐵作為朝廷嚴格管制的商品,可以先征收四成稅,待以后稅收增加了,鹽鐵可以參照茶酒糖,也征收三成稅?!?
程異說:“如果取消稅卡,統一稅率,地方上的收入會降低很多,臣怕有的地方會消極應對?!?
李純道:“你的顧慮是對的,地方也有那么多事,肯定也要給一些財權,你們戶部可以測算一下,設計一個合理的分成比例,征收的稅款,一部分歸朝廷,一部分歸地方,只要有個合理的制度,完全可以調動地方的積極性。
李吉甫說:“看來皇上把該想到的都想到了,后面就是戶部和中書省的事了,你們戶部先按照陛下說的拿個方案,我們中書省再討論一下,陛下批準后就開始實施?!?
忙完稅改的事,李純考慮到,要想促進商業發展,改善人民出行條件,修路也很重要。
當時唐朝的道路標準很低,基本都是土路,而且有些地方道路狹窄,坑洼不平,行人和商旅通行不便。
就是在長安城內,也絕大部分是土路,一到下大雨的時候,路上到處是積水,道路泥濘,官員上朝都要推遲。
要修路,就需要混凝土、柏油、碎石等材料,混凝土和柏油當時沒有,石頭的開采成本很高,只有富人建房時才能用,大規模修路不現實。
混凝土不僅可以修路,還可以造橋,建更高更好的房子,但是短期內也是不現實,只能以后再想辦法。
修路本是工部的職責,但是目前工部的事情太多,正忙著遷都的事,無法分身。李純覺得前段出巡,長安到洛陽的道路就不太好,先把這段路修好,決定抽調光祿大夫李藩,全權主持長安到洛陽修路事宜。
李藩接到任務后雷厲風行,從各部抽調人員,組成修建長洛道路的專班,由戶部提供經費,沿途各州縣配合,征集民工。
資金和人員到位后,李藩開始大規模拓寬、整修長安到洛陽的道路,把路面修平整,夯實,可以保障軍隊、行人、商旅便利通行,爭取作為全國道路的樣板。
李純又讓中書省下旨,各道、州、縣要全面整修境內的道路,一年內完成各自轄區主要道路的修建,如后續再發現各地道路難行的問題,將追究相關官員的責任。
各道、州、縣接到圣旨后,大規模征發民工,對境內的主要道路進行整修,農民每年本就有服徭役的任務,而且修路是為了方便百姓,所以上下的積極性都很高。
對于長安市內的道路,李純也要求京兆府大規模修整,主要是提高標準,在一些主要的道路鋪一些碎石、砂礓,不至于堂堂京師,下雨時還道路泥濘。
京兆府領旨后,覺得當時采石、挖砂礓的難度大,所以就在皇宮和官衙周圍、市內的主要道路,按照皇帝的標準進行修建,其他地方的道路只能分步來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