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完關于征稅和修路的事務,李純又開始考慮關于機構改革的事情。李純認為,以前設置的六部和九寺五監等部門非常不合理,已經不適合現在的工作需要,有必要進行改革。
李純高度重視工商業,目前戶部主管戶口和財稅,跟商業沾邊,工部主管工程營造,屯田水利,跟工業沾邊,但是兩邊管的都不多,造成空檔,需要組建一個獨立的工商部,促進工商業的發展。
李純覺得,還需要成立一個新的部門,主管發明制造新東西、新機器,把幾個重要的事情干起來,比如修鐵路、修大橋,造兵船、造槍炮,可以組建科工部,負責科技和軍工事業。
對外工作也是李純非常重視的事項,目前鴻臚寺的工作太簡單,沒有發揮到應有的職責,簡直就是一個使臣接待處,必須進行重組,除了管使臣之外,還要把情報搜集和對外貿易管起來。
教育也是李純想重點推進的事業,目前禮部管著禮儀活動和教育,但是禮部只管科舉部分,對促進教育做的不多,需要成立一個專門的教育部,全面提高唐朝百姓的教育水平。
李純認為,六部還算發揮較大的作用,所謂的九寺五監,吃閑飯的太多,比如鴻臚寺、光祿寺、少府監之類,李純都覺得沒啥存在的必要。該有的部門沒有設,不該有的部門存在著,有必要重新整合,
突然,李純想起回到長安以后,交代給艾笛聲關于蒸汽機的事情,還不知道結果如何,當即讓人把艾笛聲召進宮里。
艾笛聲進宮行完禮后,李純直接問道:“你最近在做什么,蒸汽機的事情進展的怎么樣?”
艾笛聲答道:“微臣一直在思考怎么改進陛下的那個蒸汽機,想著還能用它干其他什么活?”
李純道:“朕讓你做的那個蒸汽機舂米肯定虧了,那個蒸汽機,氣密性也不好,動力不夠大。你的那個織布機不錯,可以讓人仿制,然后賣給織工用。后面你要集中力量把蒸汽機搞得更大、更好用,朕想用它來拉大車,拉的人多,跑的快。”
艾笛聲說:“陛下這個主意好,它可以吹動葉輪,就可以再連上輪子,完全可以拉動大車,只是目前的道路都是土路,怕是不好走。”
李純糾正道:“要修鐵路,就是在路上鋪上鐵做的軌道,這樣才能走大車,蒸汽機要燒火,大車就叫火車。”
艾笛聲說:“又是火車,又是鐵路,微臣覺得這事大有前途,臣愿意幫著陛下研究。”
李純對他的態度非常滿意,說道:“朕思來想去,決定成立一個科工部,主管兵器和機器制造,專門用來設計制造一些重要的物件,比如火器、火車、混凝土之類的東西。”
艾笛聲問:“陛下,混凝土又是什么東西?”
李純道:“現在的道路都是土路,一下雨就是泥濘,混凝土不怕雨,遇到水還是硬的,行車走人很方便,用來修橋建房也很好,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艾笛聲說:“陛下的想法可真多,都要一起干嗎”
李純道:“朕的想法比這多多了,只是這幾個比較重要,要先搞。新成立的科工部,專門負責軍隊需要的兵器、火器和民用重要的物件制造,朕打算把你調過去,集中精力搞那個蒸汽機火車和鐵路事宜,再找一個對建筑材料有研究的,去負責混凝土的事。”
艾笛聲說:“微臣一直喜歡研究物件,能給朝廷作出貢獻,是微臣的夙愿,微臣愿意過去。微臣知道工部司的員外郎潘興法,懂燒制磚瓦、石灰的技術,也喜歡研究建筑,斗膽建議讓他來做研究混凝土的事。”
李純道:“這樣吧,可以在科工部成立交通司,由你做郎中,成立建筑司,可以由潘興法任郎中,朕后面和幾個大臣商議一下,過幾天就定下來。”
艾笛聲跪下拜道:“微臣代潘興法,叩謝陛下圣恩。”
兩日后,經過考慮一番,李純覺得必須要推進機構改革的事,在宣政殿召集李吉甫、裴垍、李藩、李巽、權德輿、程異、范希朝等大臣議事。
李純道:“近日來,朕考慮了很多事要做,但是目前設置的部門不合理,有的部門,比如工部、兵部、戶部忙的不可開交,有的部門沒事干,什么光祿寺就為了保障朕吃飯,朕吃飯很簡單,宮里做就足夠了。搞個將作監就是為了給皇家制作一些稀奇玩意,朕不需要,鴻臚寺就是接待幾個使臣,太浪費了。朕準備搞一次大動作,把各部重新設立一下,各位愛卿有什么意見?”
李吉甫首先發言:“六部九寺五監一臺的設置,是從隋朝就開始設定的,我大唐沿用至今,六部會忙一些,其他有的部門確實不太忙,有的也是為了安置一些老臣。”
李純道:“現在朝廷要干的事太多,以前的部門設置維持不下去了,需要合并重組,朕也不想砸人的飯碗,但是重要的位置要騰出來。”
裴垍說:“不知陛下打算如何調整?”
李純道:“朕上前面讓兵部搞了一個制作火器的工場,以后朕要大規模推廣火器,上次搞了一次發明大會,還有很多重要的東西需要制作出來,朕打算成立一個科工部,統一制造重要的火器、戰船、機器等東西,朝廷需要什么東西,朕有什么想法,就直接由科工部來承辦。朕的打算是把軍器監和匠作監合并,建立新的科工部。”
李吉甫說:“這個想法很好,不知陛下有沒有想好人選?”
李純道:“這個部很重要,別人去朕也不放心,就由李絳來做尚書,范希朝會打仗,前面也立了大功,朕計劃改兵部為軍事部,升范希朝為軍事部尚書。
科工部這邊,軍器監和將作監正監分任科工部左右侍郎,科工部設四個司,一是火器司,由郭云任郎中,以后全權負責軍隊的火器制作,要制作一批威力更強的火器。二是戰船司,主要制造軍隊用的戰船,平東軍、平海軍、平南軍,以后都是用來水戰、登陸的部隊,還沒有像樣的戰船,戰船司先負責監造一批戰船,配上火器,要有防御功能,機動性好,可由李絳從懂水戰和造船的官員里挑一個人當郎中。
第三個是交通司,目前的主要任務就是造鐵路和火車,由艾笛聲任郎中,以后可以再拓展其他交通上的業務。第四個是建筑司,主要負責制作新式建筑材料,目前主要是研究水泥混凝土,以后可以用新材料搞建設,郎中由艾笛聲推薦的潘興法擔任。”
聽李純一口氣講了那么多,大家都有點理解消化不了,不過大概意思基本了解,具體的職能只能待成立機構后再逐步溝通明確。
李吉甫說:“陛下這下可是大動作,以后要打大仗、干大事呀。”
李純道:“國內是安定了,但是邊疆的威脅還沒消除,后面等條件允許了,朝廷肯定要大規模的對外用兵,第一個就要收拾吐蕃。李藩負責的修路事宜怎么樣了?”
李藩答道:“長安到潼關一線拓寬平整了一下,現在冬季太冷,潼關往東部分要到明年春天再干。”
李純道:“鐵路和火車的制造沒那么快,目前重點先抓好普通道路建設,修好長安到洛陽的路以后,再向東延長到汴州,再向東南延長到新都夏原,建設一條寬闊平整的大道,連接兩京。這條路主要經過河南道,你跟新任河南道布政使王涯對接一下,讓他全力搞好配合。”
李藩說:“臣定當不負陛下重托,爭取早日修通長安到夏原的道路。”
李純繼續說:“說完科工部,朕還計劃在鴻臚寺和光祿寺的基礎上組建外事部,不要光搞迎來送往那一套,除了外事接待,還要派人到周邊各國收集情報,策反對方的官員將領,測繪外國的地圖,為我們對外用兵提供全面的依據,另外把對外貿易也全部管起來。”
裴垍說:“陛下又是一個大手筆,看來要用外事部全面負責對外的事務,不知人選怎么定?”
李純道:“人選朕想好了,元稹這個人腦瓜聰明,適合干外事工作,就由他來干尚書,原來的鴻臚寺和光祿寺正卿,分任外事部左右侍郎。”
范希朝說:“剛才陛下說要對外用兵,并委以臣重任,臣感激涕零,不知陛下對軍事工作有什么安排?”
李純道:“以后經濟和軍事將是兩個重點工作,一個富民,一個強兵,朕準備明年再休養一年,準備更充分一些,后年,也就是元和七年,開始對外用兵,以后火器和戰船制造的事就交給科工部,軍事部聚焦打仗,全面進行對外作戰的各項籌劃和準備。”
范希朝說:“臣謹遵圣意,臣推薦韓泰接任兵部侍郎一職,推薦田弘正接任平東軍統領。”
李純道:“這兩個人朕都了解,還不錯,準奏。李巽、程異,朕讓你們過來,是想著要建立工商部的事。促進發展經濟,民政和財稅還由戶部掌管,工商部擔起促進全國工商業發展的重任。
戶部仍由李巽任尚書,工商部就由程異任尚書,工商部就在太府寺和少府監的基礎上組建,原太府寺正卿和少府監正監,分任工商部左右侍郎。
工商部設四個司,一是監管司,主要是維護市場秩序,對強賣強買或者制作、出售假貨的情況進行打擊,保護百姓的權益;二是商業司,想辦法促進商業發展;三是工業司,想辦法促進手工業、采礦業的發展;四是統計司,主要對經濟運行的情況和各種相關數據進行統計。”
程異連忙拜謝李純,并問道:“以后工商部和戶部部的權限如何界定,人選如何配備?
李純道:“以后工商部負責工商業的管理和促進,戶部只管收稅事項,至于工商部的人選,由你和兩個侍郎先商議,中書省也可以留意合適人選。而且不僅朝廷設工商部,各道、州、縣也要設立相應機構,把工商業的發展,作為考核地方政績的重要方面。”
李巽說:“陛下這樣區分也好,以后我們戶部就主要管戶口、稅收和財政,新成立的工商部可以集中力量發展工商業。”
李純說:“朕還想成立一個教育部,從禮部獨立出來,專門負責教育事業”
權德輿說:“目前太常寺負責很多具體的禮儀事項,禮部可以重點負責教育方面的事,臣有信心辦好教育,不必另外再成立教育部。”
李純道:“既然你有信心搞好教育,朕就暫時不組建教育部,如果禮部抓的不好,朕后面還是要改一下。”
裴垍說:“如此大規模調整人員,有些官員會不會有反彈,臣建議先成立三個部,如果進展順利再組建其他的部。”
李吉甫說:“陛下機構改革的設想很好,但是動作比較大,有些臣子未必理解,臣建議征詢一下相關人員的意見。”
李純想想也是,為了穩妥起見,先由中書省按照李純的機構調整意見,找一些相關的大臣談話,聽取他們的想法,然后再結合意見情況進行適當修正。
不談不知道,一談嚇一跳,沒想到李純新成立三部,撤銷三寺三監的想法,遇到了巨大的阻力。
原來三寺三監的正職,統統被改為三個部的副職,其他中層人員對新的崗位也很不滿,對于一些舒服慣了的官員,驟然添加這么多新任務,也是態度消極。
軍器監正監林文禮與匠作監正監肖時新,將被改為科工部侍郎,由正職改為副職,雖然原來的品級待遇沒變,但是權力縮水了很多,本來就郁悶氣惱,沒想到一看中層人員的設置,更加生氣了。
科工部四個司,火器司由郭云任郎中,交通司由艾笛聲任郎中。建筑司由潘興法任郎中,戰船司郎中,李絳又打算讓水軍將領顏瑋來做。
這就意味著四個司的郎中位置都定了,兩個監原來的少監和其他中層干部沒有了合適崗位,很多只能降級使用,軍器監和匠作監的官員一個個義憤填膺,在兩個正監的鼓動下,要找中書省討說法。
鴻臚寺和光祿寺的官員也是意見紛紛,兩個正職降為副職不說,工作職能改的幅度也很大,鴻臚寺原來負責接待外邦使臣、光祿寺原來負責皇帝膳食,都是比較輕松舒服的單位。
突然要搞什么收集情報、測繪地圖、管理貿易等其他工作,很多人完全不懂,一頭懵逼,紛紛向中書省反映,新的工作干不了,請求調整適合自己的崗位。
太府寺和少府監也是議論紛紛,不僅降職使用,而且職能也改了很多,都要從頭學起,有些老資格的官員完全沒了學習動力,本打算混吃混喝到退休,突然來個大調整,很多人表示無法適應。
不得已,中書省只能找各寺監談話,希望能夠說服他們,但是很多官員的意見很大,也很尖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