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考慮,李純決定按照立長立賢的原則,在夏原遷都后不久,也就是元和十一年三月,正式冊封長子李寧為太子。為了鍛煉李寧,李純有意讓他參加處理一些政務,還派人帶他到一些地方游歷,增長見識。
李寧的表現還不錯,在大臣面前相對謙虛,從來不擺架子,做事認真,有點像儲君的樣子。可能是因為有些隱疾的原因,李寧的身體不太好,李純對此有些擔心。
元和十二年十二月,洛陽到夏原的鐵路在熱火朝天的建設,李純就想到夏原城北的施工現場視察一下,想著帶上太子李寧,一起去查看一下鐵路進展情況。宮人突然報告說,太子李寧病重,李純趕緊起駕向東宮趕去。
到了東宮,只見太子處于昏迷狀態(tài),有兩三個太醫(yī)在守著,太子的母親紀妃也趕來了,坐在那里哭哭啼啼。
李純趕忙詢問情況,太醫(yī)報告說,太子的心臟有些問題,可能有梗塞的情況,目前脈搏微弱,生命垂危,形勢很不好。李純感覺像天塌了一樣,急忙下令太醫(yī)們想盡一切辦法,搶救太子的性命。
幾個太醫(yī)嘗試了各種辦法,又是喂藥,又是按壓,忙到晚上,還是回天乏力,太子李寧最終失去了氣息,宣告死亡。
紀妃哭的死去活來,李純也是悲傷不已,自己最看好的長子,居然就這樣突然走了。自己開創(chuàng)的大唐盛世,還需要人去繼承發(fā)揚,一個孩子剛成年不久,正是干事業(yè)的黃金年齡,沒有任何預兆就撒手人寰。
李純宣布罷朝三日,命令禮事部給太子辦了隆重的葬禮,葬完李寧后,李純心情頹廢,度過了一個壓抑的春節(jié)。
到了元和十三年春,李純仍然興致不高,本想把政務委托給李吉甫,自己清閑一段時間。沒想到崔群來報,李吉甫病了,病的還挺厲害,無法上朝,請求皇帝讓別人代理左丞一職。
李純有點蒙圈了,怎么霉運連連,身邊人接連遭難,趕忙到李吉甫的府上探視。
李純剛即位的時候,李吉甫正好從地方州刺史的崗位入朝為官,在任上非常勤勉能干,做事細致認真,各種數據、資料熟記于心,還專門編著了《元和郡縣圖志》,此書成為李純?yōu)榱私馓瞥闆r的重要典籍,也為朝廷施政提供了依據。
在李純心中,李吉甫超越所有的大臣排在第一位,自他擔任左丞以來,協(xié)助李純辦了不少大事,他對很多事情的看法甚至和李純心意相通,君臣之間配合的非常好。
很多事,李純只是交代了一下,李吉甫就會帶人認真的籌劃和執(zhí)行,結果總能讓人滿意。
身為宰相,李吉甫沒有多少架子,和同僚關系處理的不錯,好幾次大的機構和人事變動,李吉甫都去做了不少工作,保證了改革的順利進行。
可以說,李吉甫是李純的重要助手,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李純甚至對他有了一些依賴感,很多事直接交給他處理。
李純到了李吉甫的府上,看到李吉甫躺在床上,氣色差了很多,一臉病容。看到李純來了,李吉甫還要勉強起來行禮,李純趕忙將他按下,示意他躺好。
李純道:“吉甫為了國事操勞辛苦了,身體要緊,先靜心養(yǎng)病,安心歇息一段,等病好了再回朝廷。”
李吉甫說:“臣的老毛病,臣很清楚,這次病的厲害,恐怕難以繼續(xù)為朝廷效力了,還請皇上早點物色合適的人選接替臣。”
李純道:“眾臣之中,唯有你的能力最強,最合朕意,沒有誰能代替你,朕還需要你幫助朝廷開創(chuàng)更好的盛世。”
李吉甫說:“皇上謬贊了,能跟著皇上干事業(yè),是臣的榮幸,看著大唐在皇上的帶領下,一天天強大,臣也能出一些力,臣感到特別榮幸。”
李純道:“這些年你也付出很多,不少具體事都是都是你帶著其他人在做,你在后面默默做了很多貢獻,朕都清楚。其實朕還有很多設想,想跟你商議,想和你一起做更多事,把大唐建成亙古未有的強大王朝。”
李吉甫說:“陛下的奇思妙想太多,格局很大,氣魄也大,采取很多有效措施,用了十二年,就讓大唐重現盛世,文治武功甚至超過太宗皇帝。不知陛下所說的亙古未有的強大王朝,是什么樣子,臣是恐怕沒有機會看到了,但是很想聽聽。”
李純道:“這個世界很大,但是有邊界的,朕準備把大唐以外所有的疆域都拿下來,建立一個由華人統(tǒng)治的超級王朝,華人成為領導民族,都都能過上有地位、有榮耀的好日子,但是實施起來要很久,朕都怕自己中間也生病倒下,無法實現。”
李吉甫說:“自有華夏以來,漢人過上好日子的階段屈指可數,大部分時間不是動亂就是衰落,我們大唐也只有貞觀和開元年間,漢人揚眉吐氣過了一些好日子,天寶年間安史之亂以后,我們大唐就衰落了,臣也盼著漢人能過上陛下所描述的好日子。”
李純道:“華夏民族,是世界上人數最多,也是最聰明、最勤奮的民族,只要能夠聚集力量發(fā)展,一致對外,強大起來本沒那么難。最大的教訓是內斗太多,多次讓異族鉆了空子,還有一些帝王荒淫無度,大臣貪污腐敗,把好好的國家給敗壞了。”
李吉甫說:“陛下說的很對,一個國家,帝王和大臣的作用很重要,臣觀陛下,睿智敏達、操勞國事,勤儉律己,給我們臣子做了很好的表率,連臣有時都要稍微享受一下,陛下對自己要求太高了。”
李純道:“老子說,勤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為了實現那個宏大的目標,朕總感覺有很多事要做,有太多需要改革推進的事項,需要不斷的思考,不停的出新措施。生活方面,稍微享受一些,也不會有任何問題,但是朕怕的是抵不住人性的弱點,會像當年玄宗皇帝那樣,被享受腐蝕了意志,前明后暗,斷送了大唐發(fā)展的路徑。高處不勝寒,朕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天下人的看法,如果朕自己都在享受,還有什么底氣要求子民們艱苦奮斗,反腐更是一句空談。”
李吉甫說:“一直以來我都沒有深刻理解陛下的苦心,今天算是真的感受到了,反腐搞了那么多年都沒法解決,陛下有信心嗎?”
李純道:“說句實在話,朕有大的決心,但是也沒有十足的把握,畢竟腐敗深藏于人性的弱點之中,要根除很難。所以朕也只是一點一點的在作努力,估計要達到理想效果起碼還要二十年。”
李吉甫說:“怎么要用那么久,陛下以身作則,再把措施搞得嚴格些,懲罰搞得狠一些,必能有更好的效果。”
李純道:“朕以身作則沒問題,采取嚴厲的措施也是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臣子們要過上更好的生活的想法沒有錯,不讓他們腐敗,首先要讓他們取得足夠的合法收入,然后再采取一些周密而嚴厲的手段,才會起到疏堵結合的好效果。說白了,朕想先讓臣子們過上好生活,才有底氣去狠心徹底反腐,朕不希望靠著高壓手段,讓臣子們?yōu)榱吮3至疂崳屗图胰藗冞^苦日子。臣子是國家發(fā)展的具體實施者,理應享受發(fā)展的紅利,首先讓他們過上豐衣足食、體面大方的生活,他們才沒有理由去腐敗,并從內心上愿意接受監(jiān)督,認同對腐敗官員的懲治,反腐的前提才算成立。”
李吉甫說:“陛下想的更遠,首先還是為了我們臣子著想,關心關愛著每個臣子,要讓官員們都過上豐衣足食、體面大方的生活,高級官員沒問題,中低級官員還有難度。國家雖然發(fā)展了,也富了一批人,但是還是窮人占多數,朝廷需要開支的地方很多,目前還難以讓所有官員都實現富足體面。”
李純道:“朕沒有完美主義情結,目前只要把腐敗控制在一個有限的范圍內就好,對那些明目張膽、情節(jié)惡劣的官員,朕也不會手軟,但是各項事業(yè)要協(xié)調推進,目前的當務之急是把經濟、科技、軍事先發(fā)展起來,后面再把其他事項一步步完善。”
李吉甫說:“陛下的想法很周全,每個階段都有側重點,穩(wěn)扎穩(wěn)打,可惜臣沒有時間繼續(xù)輔佐陛下實現這些偉大愿景,陛下還是早點選擇臣的接替人選吧。”
說了不少話,李純也看到李吉甫非常疲憊了,估計他的病情真的可能難以好轉,就問到:“你的左丞位置很重要,你可有合適的人推薦?”
李吉甫說:“左丞是百官之首,臣退下來,自然是應該右丞武元衡接任,武元衡能力出眾,辦事果斷,立下大功,他做左丞是眾望所歸。”
李純道:“武元衡能力不錯,剛毅果決,但是有些偏激,做事的細致性不夠,要有一個細致認真的右丞跟他搭班子。”
李吉甫說:“說到細致認真,樞密使崔群最為合適,他一直在陛下身邊做事,陛下對他也很了解,是一個能干事、會辦事的人才。”
李純道:“經你這么一說,朕也覺得崔群合適,看時候不早了,你還有沒有其他需要跟朕說的。”
李吉甫說:“臣的病情可能會越來越重,怕是和陛下說話的機會不多了,臣別的都沒啥想法,唯一牽掛的就是次子李德裕,這個孩子有點才華,也有想法有干勁,是我們李家未來的希望,還希望陛下以后能給他機會鍛煉發(fā)展一下。”
李純道:“為人父母,為子女考慮,無可厚非,朕后面會關注他,會給他展示才能的機會。朕很珍惜有你輔佐的這十二年,我們君臣一場是人生重要的緣分,朕今天和你說了不少知心話,先到這里吧,你先在家中靜養(yǎng),爭取把病治好。”
李吉甫也感覺很疲憊,就勉強拱手送李純離去。
回宮后,想著李吉甫憔悴的樣子,李純也感到他的病情難以好轉,就考慮后續(xù)的安排。
對于李吉甫,要有個說法,操勞了這么多年,朝廷必須要表示一下,可以封他為從一品的司空,以體面的方式退下來。
李純按照李吉甫的建議,由武元衡任左丞,升崔群為右丞。樞密使的人選,李純覺得李藩穩(wěn)重練達、辦事可靠,可以接任,至于李藩空缺的光祿大夫,可以先放著,后面再考慮。
考慮停當以后,李純派李承閩到中書省傳達旨意,由中書省草擬圣旨,蓋印后次日下達。中書省一下子升遷三個人,當然是對草擬這個圣旨很積極、很用心,用了不少褒獎之詞。
為了彰顯朝廷的恩德,李純還賞賜了李吉甫一棟別墅,名為平泉別墅,讓李吉甫養(yǎng)病養(yǎng)老。看到李純如此關愛自己,李吉甫激動不已,能夠位極人臣,又得明主賞識,這一輩子值了。
看到好友兼搭檔李吉甫生病,武元衡過去探望了兩次,看到李吉甫的病情確實難以好轉,只能為他嘆息。接過左丞的職務,成了百官之首,武元衡感覺身上的擔子更重了,但是也符合他干一番大事業(yè)的夙愿,當仁不讓、勁頭十足的干起來。
一直以來,崔群都是干著皇帝秘書長的活,早已適應了這個角色,沒想到能夠來個大跨越,直接晉升為右丞。雖說這種晉升也符合朝廷的規(guī)矩,但是從正三品晉升從二品都很難,一下子晉升為二品,成為朝廷的中樞要員,也是朝廷莫大的恩德。
崔群知道李純看重自己,但是能讓李純看好的重臣還有好幾個,自己能夠脫穎而出,一定是李吉甫的推薦。
長期以來,崔群和李吉甫的關系不錯,既是同僚,也是朋友,借著這層關系,樞密院和中書省的配合還算融洽。李吉甫能夠在關鍵時刻力挺自己,崔群也是很感激,多次去平泉別墅探望、感謝他。
心情最為失落的是李絳,他本以為自己才高八斗、能力出眾,又身為右仆射,是右丞的不二人選,結果卻落了空。李絳反思了一番,覺得主要有兩點原因。
一是自己和李吉甫的關系暗地里不合,很多地方政見不同,自己成為朝中少有的與李吉甫不合的官員,這次任命正是在李純探望李吉甫之后,一定是他推薦了崔群,否定了自己。
二是自己有點倔強,不會逢迎,雖說自己有能力,李純也看重,但是在關鍵時刻,李純還是選擇了更能平和處事的崔群,既有點無奈,也有點怨氣。
李藩倒是波瀾不驚,到了樞密院以后,迅速進入角色,熟悉各項事務,認真扮演好秘書長的角色。李藩的能力也是不錯,脾氣性格還算平和,樞密院運作模式他也不去動,蕭規(guī)曹隨,對各項事務處理情況,還算讓李純滿意。
中書省新的班子組建后,第一件大事就是商議立太子的事,武元衡和崔群認為,李寧已經去世,太子空缺,應早立太子,以安眾心。
李寧剛走兩個多月,李吉甫因病離職,李純心情很不好,本不想那么早重立太子,但是經不住眾臣的反復請求,就同意讓大臣們先討論此事。
關于冊立太子,眾臣形成了兩種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