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黑衣大食在加固巴格達城墻時,在城墻中預埋了管道,可以從其他地方往管道內傾倒石油。由于這段城墻被炸塌,這段管道也就被炸斷,形成了兩個出口,大食軍在自己占據的城墻處大量傾倒石油,石油可以從管道中源源不斷流出來。
缺口處燃起大火后,城內的唐軍先鋒就成了一支孤軍,大食軍開始瘋狂進行反撲。唐軍雖然火力占優,但是攜帶的彈藥是有限的,先鋒旅長時宏遠看到后路被斷,不敢再向前進攻,而是就地占領一些建筑物和工事,與反撲的大食軍展開激戰。
李愬在城外看到形勢大變,非常著急,后援進不去,也不敢用炮兵往城**擊,只好調轉炮口,向另外一段城墻射擊,企圖從那邊打開缺口。副將陳弘嶺建議,讓炮兵在缺口處的兩側各選一段進行射擊,這樣就可以炸斷兩邊的管道,阻止石油繼續從缺口處流出來。
李愬覺得這個建議可行,讓炮兵對準缺口兩側各一段城墻進行射擊。但是巴格達的城墻非常厚,要想炸開城墻,斷絕管道,談何容易,唐軍炮兵射擊了一個時辰仍未見到效果。
正當李愬企圖解救城內唐軍時,城外的形勢也發生很大變化,周邊先后涌來好幾萬大食騎兵,對著城東的唐軍發起猛烈進攻。李愬本想調轉大炮射擊這些大食騎兵,但是想著趕緊炸斷城墻內的管道,就讓城外部隊用火槍頂住大食軍的進攻。
大食騎兵剛開始采取密集的陣型,瘋狂向唐軍陣地沖擊,企圖利用騎兵的快速機動性,沖開一個缺口。城外的唐軍成環形設置,對著沖來的大食騎兵猛烈射擊,保護中心的炮陣地、輜重部隊和指揮人員。
大食騎兵先后發動好幾輪沖擊,但是始終無法沖破唐軍的防御圈,反而損失慘重,丟下大量尸體,無奈撤離。
正當唐軍剛松一口氣時,大食軍已經設置了十幾個拋石機,用拋石機拋來大量的炸彈,在唐軍陣地內爆炸,不少唐軍被炸死炸傷,一些大炮也被炸翻,差點炸到唐軍的彈藥堆放處。
李愬趕緊命令炮兵調轉炮口,向那些拋石機方向射擊,就在炮兵調轉炮口的時間,又有一批炸彈襲來,產生更多的傷亡。唐軍炮兵調轉方向后,立即射擊,終于擊毀一些拋石機,減緩了對方的火力。
隨著對戰的進行,唐軍的炮兵占據速度優勢,逐漸壓制了對方的拋石機,最后將對方的拋石機全部摧毀,算是穩住了陣地。李愬發現大食軍的準備非常充分,就想著先把城內的前鋒救出來,命令剩余的炮兵繼續向缺口兩側射擊。
時宏遠帶領部隊與大食軍死磕,發現大食軍源源不斷攻過來,而自己一方不僅兵員少,而且彈藥消耗過半,如果繼續死耗在這里,肯定要陷在這里出不去。時宏遠果斷決策,命令部隊集中朝附近的一個城門攻去,一路上佛擋殺佛、神擋殺神,玩命的向城門攻去。
大食軍發現了先鋒唐軍的企圖,在通往城門的路上布置重兵,拼命的阻擋唐軍前進。先鋒唐軍憑借著火力優勢,殺開一條血路,逐步接近城門,但是彈藥消耗也很快。
時宏遠帶領部隊終于攻到城門附近,但是彈藥消耗殆盡。時宏遠命令將部隊分為兩部分,自己帶領一半阻擋大食軍,由副旅長莫榮鑫帶領部隊沖開城門。
最后的城門爭奪戰,更加慘烈,大食軍也發現唐軍的槍聲越來越稀少,估計唐軍的彈藥快完了,攻勢更加兇猛。
唐軍沖到城門后,彈藥基本消耗完了,時宏遠帶領一半部隊隱藏在附近的建筑物后面,阻擊涌來的大食軍,掩護另外一半唐軍先撤。
唐軍出城的時候,也是大食軍進攻最猛烈的時候,由于已經沒了彈藥,掩護的部隊只能拼刺刀。此時,大食軍用的是突火槍和弓箭,反而有了優勢,唐軍的傷亡急劇增加。
當莫榮鑫率領一部分唐軍突出城門時,負責斷后的唐軍已經傷亡大半。時宏遠看到一半部隊已經出了城門,就想帶領殘余的唐軍趕緊沖出去,但是大食軍已經緊追上來,唐軍只能邊打邊撤。
在出城的激戰中,負責斷后的唐軍絕大部分犧牲,只有一百多人沖出城門,大食軍不愿放過這股唐軍,繼續追殺這股唐軍。
李愬讓炮兵連續轟擊了兩三個時辰,也未將城墻內的管道炸斷,后面聽到城內的戰斗聲逐漸轉移到附近的一個城門,知道城內的唐軍可能要從城門位置突圍出來,就命令城外的部隊趕緊靠近城門接應。
當城內的唐軍沖出來后,負責接應的唐軍立即補過去,堵住城門,對著追來的大食軍猛烈射擊,將追擊的大食軍打回城內,出城的唐軍則立刻奔向城外的主陣地,與大部隊匯合。
李愬發現,進城的五千先鋒部隊,逃回來的不足兩千人,先鋒旅長時宏遠也不見了。李愬問莫榮鑫什么情況,莫榮鑫已經泣不成聲,說時宏遠帶領一半人員掩護其他部隊出城,可能在最后階段犧牲了。
李愬又悲又怒,命令部隊從城門攻入城內,搶出犧牲唐軍的尸體。又有五千唐軍從城門內攻進去,在城門附近搶出包括時宏遠在內的一千多具唐軍尸體,回到唐軍陣地。
李愬大概算了一下,入城的唐軍損失了三千多人,城外的唐軍也損失了一千多,竟然陣亡了近五千人。大食軍陣亡的估計也有兩三萬人,但是這種戰損比,唐軍根本無法承受。
經過一場大戰,兩軍的傷亡都很大,無力重新發起戰斗,暫時處于對峙狀態。經此一戰,唐軍還有八千多人受傷,彈藥消耗也很厲害,后勤補給線被切斷,已經無力進攻巴格達。
李愬和兩個副將商議后認為,繼續留在巴格達已經毫無意義,決定撤軍回巴士拉。臨行前,第六路軍將陣亡的將士就地掩埋,簡單的祭奠一番,唐軍們失聲痛哭。
然而,就在唐軍準備撤軍時,拜占庭的五萬援軍趕到,迂回到唐軍的側后,準備切斷唐軍的退路。李愬感到事態的嚴重性,果斷命令部隊抱團出發,向巴士拉方向撤軍。
拜占庭援軍到來以后,黑衣大食哈里發馬蒙為之一振,覺得消滅唐軍的時候到了,命令精銳盡出,追擊撤退的唐軍。拜占庭軍從東北方向斜插過去,準備與大食軍前后堵截,圍殲第六路軍。
李愬看到側前方又殺來好幾萬敵軍,裝束和大食軍完全不一樣,估計是其他國家的援軍,能有這個實力的只有拜占庭軍。李愬怎么也沒想到,兩個宿敵居然也會聯手,唐軍的處境更加惡化。
李愬認為,拜占庭軍新來,還沒有與唐軍交過手,可以打他個措手不及,殺開一條血路。李愬命令部隊擺好陣型,騎兵在前,步兵在后,炮兵和輜重部隊在中間。
拜占庭軍靠著先發優勢,沖到唐軍前側,黑壓壓的擺開陣勢,企圖擋住唐軍的道路。李愬看到拜占庭軍基本都進入炮兵的射程之后,命令炮兵進行猛烈射擊。
拜占庭軍從未與唐軍交過戰,沒想到唐軍的炮火射程這么遠,大量的拜占庭軍被炸死炸傷,拜占庭的陣型開始混亂。唐軍炮兵射擊一陣后,李愬命令騎兵開始沖擊,步兵護著炮車和輜重車輛跟進。
唐軍騎兵趁著拜占庭軍混亂,進行猛烈的沖殺,用火槍持續向拜占庭軍射擊。拜占庭軍尚未掌握火藥武器,一下子就被打蒙了,他們雖然身披重甲,但是并不能完全擋住子彈,又有大量的拜占庭軍被殺。
經過唐軍的兩輪射殺,拜占庭軍開始向后方和兩側潰退,讓出了正前方。唐軍剛前進不久,準備沖過去,又有好幾萬的大食騎兵追過來,企圖從后方攻擊唐軍。
唐軍的炮兵已經前進,無法再射擊,李愬命令步兵殿后,射擊敢于沖過來的大食軍。大食軍進入唐軍的射程后,唐軍的步兵開始射擊,最前面的大食騎兵紛紛落馬,其他大食軍知道唐軍火器的厲害,開始放慢速度,與唐軍保持距離。
唐軍沿著底格里斯河向東緩緩前進,大食軍和拜占庭軍則跟隨前進,既不敢近前攻擊,又不愿撤去。三支部隊共十幾萬人,相互隔著一段距離,不斷向東移動,大食軍和拜占庭軍仍想尋機圍殲唐軍。
經過連續的大戰,第六路軍的彈藥已經消耗大半,糧秣也所剩不多,后勤補給線已經完全被切斷,實質上已經陷入困境。拜占庭軍和大食軍也發現了唐軍的困境,所以死死跟著唐軍,企圖等待唐軍彈盡糧絕的時候發起進攻。
唐軍為了節省彈藥,開始減少射擊,只要敵軍不發起進攻,唐軍也不主動進攻,如果進攻的是大股敵軍,就用炮兵射擊,如果是小股敵人襲擾,只有進入射程時,步兵再射擊。
到了夜晚,唐軍就圍成一個圈宿營,對外形成防御陣型。兩軍剛開始還發動夜襲,吃了幾次虧以后,就不敢再出擊了。
唐軍的彈藥可以節省著用,但是糧食卻無法節省,唐軍走了三天以后,糧食就即將消耗殆盡。這個時候,李愬也不管什么軍紀了,沿途遇到村莊、城鎮就撲過去搶糧。
剛開始,還搶到了一些糧食,后面大食騎兵就跑到唐軍的前方,驅散沿途的大食百姓,將糧食轉移走,唐軍重新陷入困境。
就在唐軍一籌莫展時,發現走到了底格里斯河邊的一個小城,叫做庫伊馬拉。唐軍上次往西打時,曾經路過這個小城,但是當時沒有當一回事,但是這次就像發現一個救命稻草。
李愬認為,轉移一個村莊容易,轉移一個城市沒那么容易,城里肯定還有人,還有食物,命令部隊快速朝庫伊馬拉前進。大食軍發現唐軍企圖沖入庫伊馬拉,剛開始還派兵阻擊,但是被唐軍的火力殺傷后,被迫撤退。
唐軍沖到庫伊馬拉時,城上還有一些大食守軍,李愬命令炮兵對著城墻進行射擊。庫伊馬拉只是一個小城,城墻不厚,守軍也不多,唐軍炮兵很快就轟塌一個缺口,唐軍迅速往城里沖去。
唐軍進城后,很快就擊敗守軍,將其大部分俘虜,然后所有唐軍進城,轉入防守狀態。跟隨的大食軍和拜占庭軍則將庫伊馬拉圍住,企圖徹底困死唐軍。
如李愬所料,一個城市要徹底轉移沒有那么容易,雖然大量的百姓被驅走,但是還是留下一些駐軍和糧食,少量百姓甚至躲藏起來沒有出城。
李愬率軍入城后,將一千多俘虜集中關押起來,然后就是到處收集糧食。結果發現,駐軍留下的糧食有限,大部分百姓都逃出去了,也沒搞到很多糧食,對于三萬多部隊來說,只夠消耗一兩天的。
李愬和兩個副將商議以后認為,按照目前的速度,從庫伊馬拉回到巴士拉,起碼還要四五天,剩余的彈藥也不多了,極有可能在半路上彈盡糧絕。最拖累部隊的是那些大炮,拉起來前進緩慢,但是又不可能丟掉,一旦被大食軍撿去利用,后果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