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省立第一師范學校的門楣上,"三湘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幾個字墨韻猶存,透著歲月沉淀的莊重。李宇軒跟在易科臬身后邁進校門,青磚灰瓦的校舍靜靜佇立在秋陽里,操場上躍動著打球的身影,教室窗口飄出的讀書聲清朗悅耳,處處透著與墻外亂世迥異的安寧。
"次侖啊,久違了。"易科臬朝花壇邊一個穿青布長衫的中年人招手。那人正俯身看學生背書,聞聲轉頭,鏡片后的眼睛彎出溫潤的笑意。
"敦白兄。"他快步迎上來,目光掠過易科臬肩頭落在李宇軒身上,"這位是......"
"前日你說缺理化學教員,我這不是給你尋來了。"易科臬輕拍李宇軒的肩。
張校長細細端詳著眼前的年輕人:"這位先生就是?"
"便是上回提及的李宇軒科長。"易科臬略壓低聲音,"如今教育司裁撤,他的職務懸置了。我想著你這兒正缺人,就帶他過來看看。"
"原是李先生。"張甘含笑伸手,"敦白常提起你,說你是留洋歸來精通新學的才俊。"
"張校長謬贊。"李宇軒握住那只溫厚的手,暗忖這位儒雅的校長倒比陸軍部的官員更易相處。
三人立在廊下敘話。易科臬將李宇軒留學德國的經歷與赴任波折娓娓道來,張甘不時頷首,目光里透著賞識。
既如此,張甘沉吟片刻,"若李先生不嫌敝校簡陋,可否留下任教?"
李宇軒正待這話,當即應道:"蒙校長不棄,宇軒愿盡綿薄之力。"
宇軒可曾取字?張甘忽然問起舊式文人慣有的禮節。
李宇軒微怔,想起在燕京時的際遇:段總長曾為在下取字''景行''。
"景行......"范源濂輕撫下頜,"《詩》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好字,正是君子風范。"
他引著李宇軒往辦公室走去:"原本想請先生教一年級理化學,那些孩子最需新學啟蒙。不過老夫也想聽聽李先生的意思?"
李宇軒心中早有計較。理化學雖是他所學,但體操課更能接觸全校學生——特別是那個他心心念念的年輕人。
在下愿教體操。他神色懇切,"學生讀書固是要緊,卻也要強健體魄。我在德國習過軍事體操,若能教予學生,于強身健體或將來應變更添裨益。"
張甘眼中掠過訝異,隨即展顏:"好!''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正合當下之需。那便請先生任教體操,兼授一年級修身課。"
"謹遵校長安排。"李宇軒暗舒一口氣。
一年級那幾個學生......張甘欲言又止,"思想最是活躍,常有些驚人之語,先生要多費心。"
李宇軒心頭微動,莫非說的正是那人?面上仍平靜應道:學生有見解是好事,在下自當循循善誘。
辦公室內,助教奉上課表教材。張甘叮囑:"開學尚有幾日,景行可先熟悉環境。后院備有教員宿舍,雖簡陋倒也潔凈。"
易科臬在旁笑道:"次侖這可是得了珍寶。景行在德國研習的何止體操,戰術軍械無不精通,來教體操實是大材小用了。"
能者多勞嘛。張甘溫聲道,"師范學校雖非軍校,卻也要培養學生擔當。景行的本事,正可教他們這些。"
李宇軒謝過二人,握著黃銅鑰匙走出辦公室。秋陽透過廊柱灑下斑駁光影,墻上"立學為民,治學報國"的標語墨跡猶新。三三兩兩的學生聚在廊下論學,青春的氣息撲面而來。
宿舍朝南,陳設簡單:一床一桌一椅,舊衣柜靜立墻角。推窗可見操場上奔跑的身影,秋風送來隱約的桂花香。
他展開課表細看:體操課定在每周一、三、五午后,修身課則在周二上午。取過紙筆寫下"體操課綱要",思緒已開始流轉——隊列操練、體能強健,或許還可授些防身技巧,既強筋骨,亦備不時之需。
更重要的是,他終于要走進三湘第一師范的課堂,親見那個在歷史長河中留下璀璨光芒的年輕人。
"還有三日才正式開學......"他望著窗外被夕陽染金的操場,唇角泛起淺淡的笑意,正好可細細熟悉這方天地。
他慢悠悠地在校園里踱步,目光掃過操場上那些奔跑跳躍的年輕身影,心頭方才那點關于孩子的瑣碎煩惱,漸漸被這片生機撫平。以他眼下的處境,日后親赴沙場的機會怕是渺茫了。教體操,當教員,看似遠離了金戈鐵馬,但誰又能說,這不是另一種形式的耕耘與積蓄呢?
思緒轉到搖籃里的那個小家伙,一絲復雜而又堅定的情緒在他心底漾開。這孩子,起初只是因為分手后她不愿意養的累贅,如今想來,倒更像是在這時局里悄然埋下的一粒種子。
指望你了。他嘴角不自覺地牽起一個微妙的弧度,帶著幾分期許,幾分謀劃。“等兒子長大了,憑著與校長的那層關系,待到他日校長執掌權柄,自己為了這兒子的前程,求求校長,怎么也得是個師長,那光景光想象一下就TMD帶勁,停停停,不能再想了,再想的話,一個師長都配不上我的兒子,估計都得軍長,不過仔細想想,到31年,我的兒子才十六七歲,就是個師長。那也遠超大部分人,話說華夏有這么年輕的師長嗎?算了,以后的事以后再說吧。
夕陽透過香樟樹繁茂的枝葉,在泥土地上灑下細碎晃動的光斑。他信步走到操場邊緣,看著學生們進行著稍顯稚嫩的隊列操練,動作雖不純熟,卻洋溢著青春的活力。這一刻,他忽然覺得,教習體操也未嘗不好——至少能親手打磨這些年輕的身軀,強健他們的體魄。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他們之中,真會有人挺身而出,成為國之棟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