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的魔都,黃浦江的汽笛在濕冷的空氣中顯得格外沉悶。法租界的梧桐落葉被風卷起,打著旋,黏在濕漉漉的柏油路上。李宇軒跟在蔣銳元身后,踏進一棟燈火輝煌的洋樓。光潔的大理石地面映出他軍裝下擺因連日奔波而未及熨平的褶皺,刺眼得很。
客廳里已是煙霧繚繞。江浙滬的財閥們穿著熨帖的西裝,指間的雪茄明滅,談笑風生間,眼神交換著心照不宣的盤算。蔣瑞元被讓到主位,臉上是恰到好處的笑容,用那口帶著奉化腔的官話與眾人周旋。
李宇軒退到角落陰影里,指尖無意識地劃過冰冷的槍套皮革。那些關于“債券”、“厘金”的低聲交談,像隔著一層毛玻璃,模糊而令人不適。空氣中彌漫的雪茄煙氣和某種無形的交易氣息,讓他胸口發堵。散場時,他清楚地看見,那位戴著金絲眼鏡的棉紗大王與蔣瑞元緊緊握手,一個沉甸甸的牛皮公文箱在兩人身體遮擋下完成了易手,彼此眼中是無需言語的默契。
他并不完全清楚這箱東西的具體分量,但那不祥的預感很快被槍聲證實。
同年1月,冰冷的槍聲劃破了魔都的清晨——蔣校長發動了政變,昔日并肩作戰的同志,轉眼間成了刀下亡魂。
2月,金陵城里掛起了新的招牌,金陵國民政府宣告成立。李宇軒站在街頭,看著那些熟悉的面孔換上新的官服,忽然覺得胸口發悶。
4月,江城傳來消息,汪照明也舉起了屠刀。曾經高舉的合作旗幟,精緯填海,介師補天也在血雨腥風中碎成了齏粉。
彼時的江城,一間昏暗的屋子里,有人商議:“正面對抗,不利,任敵殺戮,不行。眼下只有一條路——先把槍交出去,保存實力……”
而在另一處的據點,拳頭重重砸在桌上:“老蔣屠殺我們,汪精瑋也要湊熱鬧,那就打!拼了這條命,也不能讓革命的火種滅了!”
幾個月后,豫章的群山里,一位年輕的軍官望著地圖上三個政府的標記,紅著眼睛嘶吼:“一個國家,三個政府!難道這不是分裂?難道不是對孫先生的背叛嗎?”
8月1日,洪都城頭響起的槍聲,如同驚蟄的第一聲雷,震動了沉寂的大地。
緊接著,秋收時節的湘贛邊界,更多的火種被點燃,在黑暗中倔強閃爍。
金陵,裝飾著華麗吊燈的辦公室里,蔣銳元背對著大門,站在巨幅軍事地圖前。他的指尖緩慢而有力地劃過豫章、三湘,嘴角勾起一絲冷峭。
“泥腿子,潰兵,還有幾個耍筆桿子的。”他像是自語,又像是說給身后垂手侍立的參謀,“拿什么跟我爭?”他轉過身,目光銳利,“十年。我倒要看看,十年后,是他們能站著跟我對話,還是只能遠遁重洋,茍延殘喘。”
他頓了頓,聲音不高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命令:“叫景行來見我。”
“是,委員長。”
院子外,李宇軒聽到傳喚,腳步微頓。他望著廊外庭院中凋零的銀杏,一聲幾不可聞的嘆息逸出唇縫:“終究……還是走到了這一步。”
早聽我的,何至于此?李念安不知從哪個角落鉆出來,倚著廊柱,少年人的臉上帶著與其年齡不符的譏誚,當初在川中扎下根,如今也不必在這里看人臉色,束手無策。”
李宇軒橫了他一眼:等你哪天拳腳上能贏過我,再說大話不遲。
“李參謀”衛兵的聲音打斷了兩人的低語。
說
李參謀,委員長請您即刻過去。
知道了。李宇軒正了正軍帽,對李念安低聲道,回學校去,安分些,別惹麻煩。
推開辦公室厚重的木門,蔣銳元正對窗而立,手里摩挲著一枚溫潤的羊脂玉扳指。聽到腳步聲,他未回頭,直接開口:景行,準備一下,去巴東。
李宇軒一愣:“少東家?”
你不是一直想建什么軍工廠嗎?蔣銳元笑了笑,我準了。去巴東當個省主席,把那邊的兵工廠、鐵礦都管起來,給我煉出好鋼,造好槍。
李宇軒的眼睛亮了:“少東家,您同意了?”
嗯。蔣銳元點頭,看著他雀躍的樣子,忽然覺得有些好笑,得了好處就賣乖?他話鋒一轉,對了,我看念安那小子舍不得金陵,就把他留在這吧。剛好我和宋小姐要結婚了,讓他跟著學學場面事。
李宇軒心里咯噔一下,面上卻不敢表露:是,少東家。
他走后,參謀憂心忡忡地說:“委員長,您把李宇軒派去巴東,是不是有些不妥?那邊山高皇帝遠,他要是……”
沒事。蔣銳元打斷他,語氣篤定,他就是被那些革命口號洗了腦,骨子里還是當年溪口那個跟在我身后的愣頭青。你看我叫他回來,他不一樣回來了?而且他的軍隊里,不是早就沒有那邊的人了嗎?
參謀連忙附和:委員長高明。
嗯。蔣銳元不置可否,目光重新落回地圖上的巴東,指尖輕輕點了點——把景行放在巴東,既能利用他的本事搞實業,又能讓他離金陵的漩渦遠些,或許,還能絕了他某些不切實際的念想。一舉數得。
另一邊,李念安堵住回到住所的李宇軒,急急追問:校長找你何事?
調我去巴東主政,你留在金陵。
什么?!李念安幾乎跳起來,憑什么?巴東才是根基!把我留在這鬼地方學那些勞什子禮儀,能學出個什么名堂?
就憑我和他幾十年的情分,李宇軒看著他,目光復雜,他信我,但未必完全放心你。你年紀尚小,留在身邊,他才安心。
他還是看著我長大的呢!李念安梗著脖子反駁,眼圈卻不受控制地紅了,你把我一個人丟在這兒,萬一……他拿我當人質……
胡說!李宇軒低斥一聲,伸手重重按在他尚且單薄的肩膀上,聲音壓得極低,卻字字清晰,聽著,我這次去,不只是當官。兵工廠,鐵礦,可靠的隊伍,這些才是亂世安身立命的根本。我給你去打下這個根基。等你再長大些,羽翼豐滿了,這里,他指了指腳下,或者更廣闊的天地,才是你該來的地方。
李念安別過臉,嘟囔道:看樣子還沒老糊涂。
李宇軒笑了,心里卻像壓了塊石頭。他知道,蔣銳元把念安留下,名為培養,實為牽制。而自己去巴東,看似放權,實則也是被架到了火爐上——既要搞出政績,又不能讓那邊的人拉攏,更要防備著隨時可能到來的猜忌。
可他別無選擇。至少巴東還有一塊干凈的地,能讓他做點實事。
收拾行裝時,李念安塞給他一本手抄的兵工廠圖紙:“這是我照著德國人的筆記改的,你帶去試試。”
李宇軒接過圖紙,指尖觸到少年溫熱的字跡,忽然覺得鼻子發酸。
在金陵好好待著,別給我惹事。
知道了。
幾天后,火車開動時,李宇軒望著窗外越來越小的身影,心里默念:小子,等我回來。
而站在月臺上的李念安,看著火車消失在遠方,悄悄握緊了拳頭。他知道,這一別,或許就是兩條路的開始。金陵的風很冷,但他不怕——總有一天,他要讓這里的人知道,李念安不是誰的牽制,更不是任人擺布的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