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0月初的贛南,秋意漸濃。瑞金城外,赤軍部隊正在秘密集結。泳之站在葉坪村的山坡上,望著遠處蜿蜒的隊伍,手中的煙卷已經燃到盡頭。
“泳之,都準備好了。”師爺快步走來,臉上帶著連日操勞的疲憊。
“戰士們情緒如何?”泳之問道,目光依然追隨著行軍的隊伍。
“都很堅決。”師爺答道,“雖然舍不得根據地,但大家都明白,這是唯一的出路。”
10月7日,中革軍委開始向各軍團下達轉移命令。在赤一軍團的指揮部里,林虎三仔細研究著行軍路線圖。
“軍團長,這次轉移……”參謀長欲言又止。
林虎三頭也不抬:“執行命令。告訴戰士們,輕裝簡從,不必要的輜重全部丟棄。”
與此同時,在中共中央駐地,留守工作的部署也在緊張進行。項英和陳毅接到命令時,都陷入了沉默。
“1.6萬人留守……”陳義苦笑,“這是要我們在刀尖上跳舞啊。”
項贏拍拍他的肩膀:“老陳,這是黨中央的信任。我們一定要堅持到主力赤軍回來。”
10月9日,中革軍委發布《野戰軍由十月十日至二十日行動日程表》。。
玉接在軍委會議上強調:“這次轉移,關系赤軍的生死存亡。各部隊必須嚴格執行行軍計劃。”
而在另一邊,委員長正攜宋梅齡在全國各地巡視。10月12日,他們在廬山上接見各界人士。
“赤匪已是窮途末路。”委員長在歡迎宴會上自信滿滿地說,“不日即可徹底肅清。”
宋梅齡優雅地舉杯:“諸位對剿匪的支持,委員長都記在心里。”
然而,就在委員長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時,赤軍的轉移已經開始。10月10日,中共中央和赤軍主力8.6萬余人從瑞金出發。
紅軍能夠順利開始長征,與之前達成的秘密協議密不可分。10月5日,潘韓年和何廠工在尋烏羅塘與陳濟唐的代表達成五項協議。
“陳總司令希望雙方都能遵守約定。”粵軍代表謹慎地說。
何廠工微笑回應:“赤軍向來重信守諾。只要貴軍不主動進攻,我們絕不會破壞協議。”
這份秘密協議,為赤軍突破第一道封鎖線創造了條件。當赤軍部隊接近粵軍防線時,陳濟唐的部隊果然只是象征性地放了幾槍。
“他們這是在送客啊。”德華在通過封鎖線時,忍不住對身邊的指揮員說。
10月18日,東路軍在瑞金繳獲的文件讓委員長恍然大悟。他立即終止巡視,飛回南昌。
“娘希匹!”委員長在軍事會議上大發雷霆,“整整八萬多人從我們眼皮底下溜走了!”
何應親小心翼翼地匯報:“委座,現在最重要的是制定追擊方案。”
委員長冷靜下來,開始調兵遣將:“令薛月率吳奇味、周渾圓兩個縱隊追擊。何建將總部移至衡陽。陳濟唐進駐韶關。李宗人、白沖禧在桂北布防……”
他頓了頓,補充道:“還有,命令景行的第五軍參與圍追堵截。”
接到命令時,李宇軒正在昆明處理政務。他看完電報,沉默良久。
“主席,我們要立即部署嗎?”黃偉請示道。
“不急。”李宇軒擺擺手,“讓我想想。”
他獨自走進辦公室,從保險柜里拿出一個舊相冊。翻開相冊,第一張是他與少東家在齊魯時期的合影,那時的他們意氣風發。第二張是黃浦同事和學生的集體照,許多面孔已經永遠消失在戰火中。
李宇軒點燃一支煙,這是他穿越至今的最想抽煙的一次。穿越到這個時代的他就不怎么抽煙了,但今天,煙灰缸很快就堆滿了煙蒂。
夜幕降臨時,李宇軒終于做出決定。他召來自己的親信將領以及自己手中從北伐時親自挑的人叫了過來。
“你們四千人參與追擊。”李宇軒說,“記住,看見赤軍就稍微放兩槍,別打中人。”
一位將領不解:“主席,委員長不是說……”
“你們是聽他的還是聽我的?”李宇軒打斷道。
“我們聽主席的!”眾人齊聲應答。
“很好。”李宇軒點頭,“你們都是我的親信,這件事不要讓外人知道。”
“敬禮!”一位將領說道。
“忠誠!”四千人的誓言在夜空中回蕩。
10月21日至23日,赤軍主力順利突破第一道封鎖線。消息傳到洪都,委員長勃然大怒。
“陳濟唐這是在做什么?”他對著電話怒吼,“四道防線就這么輕易被突破了?”
陳程在一旁勸解:“委座息怒,現在最重要的是構筑第二道防線。”
委員長立即電令陳濟唐和何建:“火速在汝城、仁化、城口間構筑第二道封鎖線!”
然而,此時的赤軍已經抓住戰機,快速向湘南推進。泳之在行軍途中對師爺說:“校長現在才反應過來,已經晚了。”
在追擊部隊中,各路人馬心思各異。薛月的中央軍緊追不舍,但總是慢半拍。何建的湘軍布防嚴密,但缺乏主動進攻的意愿。而李宇軒的第五軍更是出工不出力。
“軍團長,后面的追兵好像不太積極。”紅三軍團的偵察兵報告。
德華冷笑:“這些人各懷鬼胎,正好給了我們機會。”
與此同時,李宇軒在昆明密切關注著戰局發展。他每天都會收到前線傳來的密報,但對外始終保持著對委員長命令的“堅決執行”的姿態。
“主席,這樣會不會引起委員長的懷疑?”親信擔憂地問。
李宇軒淡淡地說:“放心,現在他的注意力全在赤軍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