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明殿中,李嘉坐在龍椅之上,發絲有些繚亂,手里握著酒杯,目光茫然的望著殿內一言不發。
昔日莊嚴肅穆、奢華富麗的大殿,如今一片殘破不堪。
掛有“天水碧”的卷簾被人扯的落在了地上,青銅獸爐缺了蓋子,銅鶴油燈只剩個底座,朱紅柱子因為沒有人刷漆保養,導致柱皮干裂,細密的白色裂紋已經清晰可見。
平日里干凈整潔的地磚,現在到處都是腳印和泥漬,有的干了,有的是新踩上去的,也沒有人來洗刷清理。
后宮里,宮女內官們正在搶奪有價值的物件,攜帶著倉皇出逃,根本止不住,李嘉也不想派人去阻攔,因為毫無意義。
王臣鶴的勸降書已經遞過來兩份了,正所謂事不過三,李嘉大概率是收不到第三份勸降書的,只會看到王臣鶴本人出現在他的面前。
這一天還是來了。
來的如此之快。
“噠噠~~”
從側面傳來一陣腳步聲,李嘉好奇的循聲望去,閻改之皺著眉頭,望著一地破敗緊皺著眉頭,踩著臺階上到龍椅旁邊,扶著扶手坐在了最高處的臺階上。
“你怎么還不藏起來?等王臣鶴他們進城后,你就可以回汴梁了。哎,這次回去后,他們能給你個什么官兒?”
李嘉望著閻改之的后腦勺,好奇的詢問,一如當年他們一起游歷江南山水時的狀態。
閻改之重重地嘆了一口氣后,搖著頭說道:“我不知道,可能是禮部侍郎吧,不過我不想做官了。我打算回到隴右去,再去看一眼祁連山上的雪蓮,如果可以的話,我還想進入吐蕃,去邏些城。”
邏些城嗎?
那是很遙遠的天邊之城了……
李嘉自己也忍不住浮想起來,如果不做大唐皇帝的話,如今的自己應該也可以去看看那里吧?聽說當年文成公主走了足足三年,才到達邏些城的。
“真想去看看啊……”
二人就這么一高一低的坐著,一同望向大殿外的臺階、柱手和廣場,心情復雜,五味雜陳。
沉默了許久后,李嘉忽然問道:“你……你以前遇到我的時候,有猜到我會做皇帝嗎?”
閻改之搖著頭怔怔出神:“沒有,那時我以為我們兩個都是無關緊要的人,游離在權力之外,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如果非要說小心思的話……還真有一點。”
李嘉連忙問道:“什么?”
“我想著你是皇子,怎么著也該有點錢吧?一來是跟你投緣,二來也是想哄著你一起出游,好省些路費。結果沒想到你比我還窮,月例沒幾個,還都花光了,到頭來竟然要花我的月俸……”
“哈哈哈哈~~”李嘉聽后爽朗的哈哈大笑起來,很開心。
心情舒暢了不少后,李嘉看著閻改之,話風一轉,語氣嚴肅的說道:“別走了,去做那個禮部侍郎吧。大鄭跟大周不一樣,真正統一了九州,往后一定會跟秦漢隋唐一樣,造就全新的盛世,這里有你的一份功勞,就算不為你,也為你的子孫后代想一想。”
頓了頓后,李嘉笑著說道:“你我萍水相逢,相見恨晚,又難得如此契合。我再最后送你一份禮物吧,明日我就給王臣鶴遞上降表,就說是聽了你的規勸,決定開城納降的。如此一來,你正年輕,往后就是禮部尚書、乃至中書門下的宰執……”
李嘉還沒說完,閻改之就出聲打斷了他——
“如果我真有鉆營的心思,當初就不會稀里糊涂的遇到你了,你的那幾位哥哥,哪個不比你強?人各有志,有的人心在廟堂,有的人心在遠方,人活一世,不是都要往高處爬的。再說了,你自己喜歡立在高處的感覺嗎?”
李嘉抿了抿嘴皮,覺得有些可惜,內心又很欣喜。
至少,以前的一切不是假的。
這就夠了。
人與人之間,還有比真心實意更珍貴的東西嗎?
至于說他為大鄭做事……
他本來就是鄭人,更何況就算沒有他,也會有其他人滲透進來。就算沒有細作,大唐……
東南一隅之地,如何能與天下大勢對抗,與集天下之力的大鄭對抗啊……
太坦誠的人,讓人恨不起來。因為你心里清楚的知道,事實就是這個樣子,又有什么辦法呢?
“我要去汴京了,這一去,就再也回不來了。”
李嘉將思緒拉回來,抬起頭看著自己熟悉的德明殿,熟悉的金陵城,熟悉的江南。
閻改之低下頭,同樣心情復雜,他只是不世故,并不是不知世故。李嘉一旦到了汴京,生死……恐怕就不是他們兩個能夠預料和掌控的了。
孟玄的例子還在眼前,亡國之君的下場……
唉!
可又有什么辦法呢?天下分裂的太久了,百姓被戰亂折磨的太苦了,兩個最不愿意摻和其中的人,卻被迫登臺上場,成為了萬眾矚目的主角。
這場戲,他們唱也得唱,不唱也得唱,沒得選。
你在那萬人中央,感受那萬丈榮光~
看不見你的眼睛,是否會藏著淚光~
靜靜的坐了很久后,周玉獨自一人從側殿的廊道里走進了大殿之中,看到李嘉和閻改之后,面色一愣。
閻改之看了她一眼后,嘆著氣站起身來,拍了拍屁股上的灰塵,扭頭看向龍椅上的李嘉,眼神清明的露出笑容:
“走了啊~”
李嘉也笑了,抬起手揮道:“去吧~”
周玉雙手攏在腰前,微提著裙袂一步步走上臺階,眼睛卻一直盯著閻改之的背影,直到來到李嘉身邊,夫妻二人一起望著他走出大殿,獨自一人行走在空曠無人的廣場上,直至消失不見。
李嘉眼底浮現一層寒霜,心中微微嘆息不已。
去吧,去替我看這大千世界吧~
周玉望了一會后,輕聲說道:“閻大人……倒是個忠厚人。”
忠他大……
唉,算了算了。
一身輕松的李嘉站起身來,終于有面對的勇氣了,他拉起周玉的芊芊玉手,再看了一眼自己身后的龍椅后,露出一個自嘲的笑容,隨即整理好心情,大步流星的帶著最心愛的女人,走出了德明殿。
二月初三,金陵西城門大開,士兵皆空手而出,齋戒沐浴后的唐主李嘉,率領文武百官及后宮嬪妃、皇室宗親(李岐)出城投降。
立在馬上的瑯琊郡王、東南行營都部署王臣鶴,翻身下馬,親自來到李嘉面前。
他先行臣禮,以示對一國之君的尊重,后行降禮,彰顯大鄭帝國的軍威。
他直起身子,從彎腰低頭的李嘉手中雙手接過銀盤中的印綬玉璽,轉身交給一旁鐵塔般雄壯的衛應后,他笑著拉起李嘉的手,不顧個人安危,與他一同走向了金陵城的城門門洞中。
當他的軍靴踏入金陵城的那一刻,“王臣鶴”這三個字,就牢牢的刻在了丹青史書之上,與鄭朝緊緊捆綁在一起,千古流傳。
李嘉投降后,整個江南地區尚在反抗的勢力和還未歸順的地區,全部都失去了抵抗的意義,紛紛向就近的鄭軍部隊投降。
當然了,投江的、自盡的殉國之士,也有不少,這片土地從來不缺熱血難涼、以身證己的悲情英雄。對于這些人,鄭軍只能將他們的尸首以國士之禮下葬,并且給他們的家人發撫恤金。
任何勸阻或者阻攔,都是對雙方的不尊重,還不如成全他們的名節。
占領金陵后,王臣鶴第一時間就將塘報八百里加急發往汴京,一路上驛卒就沒有停止過吶喊——
“東南大捷!東南大捷!江東平定!江東平定!!”
沿途的百姓們聽到這個消息后,先是一愣,緊接著瞬間沸騰了起來!!
一百多年了!!!
長江南北,分離了一百多年了!隔閡了一百多年了!
神州大地,同樣也混亂了一百多年了。這一百多年來,各地豪強互相攻伐,烽火連天從未有過絕息,城頭變換大王旗,今朝不保明日事,親人離散,背井離鄉,故園荒蕪,尸橫遍野無人問津。
如今,這一切都將成為過去式,以往的任何一股勢力,任何一個王朝,任何一個時期,都沒有達到如今的大鄭所取得的成就,和平安寧的日子,近在眼前了。
對于王臣鶴發來的塘報,中書門下只回復了兩個字,據說是因為塘報發到的時候,右仆射杜宣正在跟殿帥下棋,這兩個字是殿帥親口說出來的——
“發來。”
金陵城外,李嘉扶著馬車的車轅,最后再看了一眼高大的城墻和城門口上的“金陵”二字后,長長的嘆了一口氣。
金陵城中的百姓,沒有了他,依舊在正常生活,江南的百姓,沒有了他,說不定會生活的更好。
東南行營的上將衛應,親自率領三千青州軍護送李嘉及妃嬪、宗室、重要大臣,沿著大軍南下的來時路,反方向前往汴京。
一路上,李嘉這才發現自己統治的國度,真實情況是個什么樣子。
滿目瘡痍、一片荒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