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公,不必憂慮。”
黃子澄看出來方孝孺嫉妒李暄,笑著寬慰:
“這應天的朝堂,還是我們說了算。”
“陛下今日早朝不是想議一議對李暄的封賞嗎,這就是我們的機會。”
“放心,老夫已經安排好了,李暄想得到封賞?那還要過了你我這關!”
聽到他這么說。
方孝孺心里總算是好受了一些。
咬咬牙,往武將那邊看過去。
因為李暄就在那。
“時無英雄!讓豎子成名!”
方孝孺小聲的嘀咕。
和武將這邊,藍玉等淮西勛貴吹捧李暄的大聲音,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雖然李暄是文臣。
可從東瀛回來后,他現在已經隱隱有統領整個淮西一派的趨勢。
此時淮西勛貴們圍著李暄,笑聲不斷。
朱棣也在這,時不時的也會插嘴說上一兩句東瀛的經歷,看著心情也是很不錯。
只有李暄是沉著臉,一身的起床氣。
現在才凌晨四點多!
天都還沒亮!
這就是他不想待在大明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起的比雞還早!
想睡個懶覺都不行!
這就是給老朱家打工的下場!
老朱家可比資本家狠多了!
“咚!咚!”
耷拉著眼簾,任由藍玉他們在周圍說了半天,李暄才終于等來了鐘鼓司的鼓聲。
這意味著終于能上朝了。
“嘎吱~~”
午門這時候被皇宮禁衛緩緩打開。
文官武將立刻整好隊列,魚貫進入,如果不按品級禮儀列好隊伍,被彈劾了,少不了一頓庭杖。
對比去東瀛之前。
回到應天的李暄,現在在隊伍里站的位置已經無限靠前了。
夠資格站在他前面的官員,已經越來越少。
不多時。
進了奉天殿。
小太監唱了班后。
穿著明黃龍袍,帶著翼善冠的朱元璋終于出現了,踏上丹陛。
奉天殿內立刻響起山呼:
“圣躬金安,萬歲萬歲萬萬歲。”
“朕安,都起來吧。”
朱元璋落座后笑容滿面。
顯然心情很不錯。
九邊重鎮因為收服東瀛,從而震驚諸國的消息,他已經收到了奏章。
這讓他很高興!
龍顏大悅!
萬國來朝是圣朝與否的一項重要衡量標準!
顯然。
占城、安南、李氏王朝等等,這些國家國王的覲見,讓大明如今已經有了圣朝的雛形。
而這一切,都和李暄緊密相關。
如果沒有他,那安南國王,還有李成桂這些人,是萬萬不會這么卑微。
想到這,朱元璋望向下首的李暄,越看心情越好,又想起封賞的事。
于是改變了正常早朝的流程。
他現在不準備先聽奏,而是要先把正事兒給辦了!
給李暄封賞!
但他將圣意宣布后,奉天殿里卻立刻紛亂起來。
朱允炆臉色頃刻就垮了下去,陰沉著斜了李暄一眼。
他不敢相信。
這奉天殿從洪武元年到洪武二十六年,這么多年都雷打不動的流程。
今天竟然因為要封賞李暄!
就要改了!
“前些日讓你們議一議對李暄的封賞,現在都說說吧。”
朱元璋開啟朝議。
黃子澄第一時間向后方的門生們使了眼色。
他的這些門生會意,紛紛出班:
“啟稟陛下!微臣以為,李大人年歲未滿三十,驟加封賞,恐是害了李大人!”
“臣附議。”
“臣也附議!”
沒等這幾個門生奏完。
藍玉就已經壓不住脾氣,張嘴就懟:
“放屁!這功勞要是放在你們身上!你們恐怕早就急不可耐的要封賞了!”
“現在一看是李先生,就嫉妒了是吧!還挑起毛病來了!”
“你們這群只知道坐而論道的酸儒,你們也配置喙李先生如何!”
“莽夫!你罵誰!?”黃子澄的這幾個門生當場被懟的紅溫。
藍玉鄙夷的斜了他們一眼:“耳朵聾!罵的就是你們!”
“藍公,這些酸儒耳朵都有問題,你跟他們計較什么。”
淮西的這些勛貴們此時也附和藍玉。
他們站出來了一大半,以直接支持藍玉的行為,間接的表示也支持李暄。
因為這些淮西勛貴們沒有那么多小心眼,小心思。
他們覺著,李暄既然看得起他們,從來不針對他們。
那他們就要投桃報李,還李暄的情。
攔著封李暄?
那也得先過了我們這關!
這些勛貴以藍玉為首,和文臣那邊嗆了起來,奉天殿里一時變成了菜市場,很熱鬧。
但這還只是前奏。
因為真正的大佬們都還沒下場。
最起碼朱元璋現在沒吭聲,在御座上看不出是什么反應,竟然也沒攔著。
而李暄朱棣,還有朱允炆黃子澄他們,也是一聲不吭。
直到有一個淮西的勛貴打破平衡。
這勛貴說不過儒生,竟然直接揮拳揍了人家。
一拳打到那文臣臉上,給那文臣揍的捂著鼻子趴在了地上,哎喲哎喲的慘叫。
奉天殿里瞬間更熱鬧了!
文武兩班之間的火藥味直接拉滿,吵吵聲要掀翻大殿一樣。
“抬下去,讓御醫給看一下。”
朱元璋忽然開口。
他一說話,整個奉天殿瞬間安靜,文武立馬各自回班。
出乎所有人的預料。
朱元璋的反應很微妙。
沒有教訓那個打人的淮西勛貴,卻又恩典讓御醫給文臣看病。
好像對兩邊都是很平等。
這種行為讓兩撥人都摸不透他的心思,到底傾向于哪一邊。
他們殊不知。
朱元璋只是想看一看,現在的朝堂對李暄到底是個什么態度。
特別是朱允炆!
這個皇孫,對李暄是個什么態度。
然而現在看到結果,看見朱允炆竟然這么對待李暄。
朱元璋心里很失望。
其實他之所以讓文臣來議一議對李暄的封賞,就是想把這個恩典,給朱允炆。
他已經都暗示了。
讓大膽一些,一定要彰顯出李暄的功!
滿朝都知道,文臣是支持朱允炆的。
所以文臣議出來的封賞規格,基本就可以認為是朱允炆的意思。
那李暄接受了高規格的封賞,最起碼心里得對朱允炆的印象會有所改觀吧。
其實現在連朱元璋自己都要承認。
李暄的態度!
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大明未來要交給誰。
李暄就好比是傳國玉璽。
得到他的支持!
才能坐上這個皇位。
無論是考慮到系統,又或者是李暄本人的能力。
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但現在看,朱允炆已經被這些文臣蠱惑的,看不到究竟誰是大明的肱股之臣。
誰是坐而論道,只會說不會干的庸碌之人了。
朱元璋非常的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