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爺爺,他們不是都已經說了?”
朱允炆不想說自己的想法。
別的道理他可能不懂。
但有一個道理,他很懂。
就是說的少,就錯的少。
他更想躲起來,一直讓別人給他當刀子,當嘴替。
朱元璋一眼就看出來他這個心思了。
氣的閉上眼沉默了兩息,感慨一句只知道鬼蜮小伎倆,一點都不光明正大!
才又睜開眼:“朕現在想聽聽你的想法!”
“是。”
看朱元璋有點生氣了,朱允炆不敢再耽擱,立馬站了出來,看看藍玉,又看看黃子澄。
最后才把目光看向裝透明人的李暄。
“孫兒以為,這個,那個...”
朱允炆磕巴的這時間。
朱棣這邊,兩邊嘴角瘋狂往下拉,一副嫌棄的嘴臉。
不公平!
朱元璋你這個老登,吹黑哨啊你!
我要說話,你不讓我說。
現在你竟然點名讓朱允炆說!
偏心偏的都不藏著了是吧!
這邊,朱允炆結巴半天,總算想到了一套說辭:
“孫兒以為,黃先生所言其實還是在理的,對李御史的封賞不宜過高。”
“當然!”
“皇爺爺,孫兒沒有打壓李御史的心思,只是持著一顆為朝廷,為李御史好的心。”
“方才眾人之所以有爭議,無外乎就是質疑李御史。”
“既然有質疑,就說明李御史威望德行還不足以服人,中庸有言,大德必得其位,就是說德行不足者,不配其位。”
“若是此時封賞李御史,豈不是將李御史架到了火上烤?這反而對其有害。”
“孫兒還以為...”
朱允炆侃侃而談。
渾然沒有發覺,上面朱元璋的臉色越來越黑。
就連朱棣都聽不下去了。
“行了行了,允炆你不用說了。”
朱棣這次沒有再請示朱元璋,就主動為李暄說起話來:
“允炆你太拘泥于教條了,封賞怎么能一味的參考書上說的話去做!?”
“孔子后裔子思,他寫中庸的時候,他有提前預知后世發生的任何事嗎?”
“皇叔!”朱允炆想辯解。
朱棣卻不給他機會,繼續說道:
“這是其一!”
“其二!你說李御史德不配位,四叔問你,滿朝!可有人立下過他這等大功!?”
“開疆拓土,為朝廷覓得幾百年的財富!”
“這等大功!怎么能叫沒有德行!?”
“燕王殿下,立功和德行怎么能混為一談!德行乃是講一個人對自身品德的修養!”黃子澄方孝孺抓住朱棣的話反駁。
朱棣斜睨了他們二人一眼,不屑說道:
“本王眼里,坐而論道不是德行,對朝廷有功!于國家有利!這才叫有德行!”
“否則,這滿朝選拔臣子,還用得著科考?不如把推舉孝廉那一套再翻出來用好了!”
“這是其一!其二!”
朱棣瞪住黃子澄齊泰:“你們二位大人也去了東瀛,也知道李御史為朝廷覓得幾座金山的事!”
“本王問你們,這幾座金山,可供朝廷興修多少水利!建設多少軍屯!賑濟多少災民!免除多少貧困地區的賦稅!?”
黃子澄齊泰汗流浹背了。
方孝孺還有其他文臣,此時也壓力山大,絞盡腦汁的思考反駁的話。
然而想了半天。
他們卻發現朱棣這番話,滴水不漏!
朱棣正起臉色,繼續逼問:
“憑此一項!李御史就挽救了不知多少黎民百姓!”
“這等事,算不算是有大德行?”
“這...這...”黃子澄齊泰被問的啞口無言。
朱允炆和方孝孺,愣在原地,只想挖個洞鉆進去。
話說到這份兒上!
李暄那可太算有德行了!
如果他這樣不算有德行,其他人恐怕就都是十惡不赦的大罪人!
“殿下,厲害!”
藍玉等一眾淮西勛貴,悄悄的給朱棣豎了個大拇指。
而李暄這里,更是滿意的點點頭。
就是他都不得不承認,朱棣確實是要比朱允炆更適合做皇帝。
朱允炆完全屬于那種讀書讀傻了的書呆子。
只知道一味的照本宣科。
但治國理政,怎么能照本宣科,固執不化呢?
更何況,朱允炆還有個很壞的毛病,他不僅僅是不懂變通,一切事都照著書本去做。
最關鍵他還會在這個壞基礎上,按照自己的喜好去亂來。
說白了,他沒有大局,只知道滿足自己喜好。
但朱棣是不同的,朱棣為了大局,是可以犧牲喜好的。
他哪怕再想殺一個人,但如果這人于國有利,朱棣就能忍住不去殺,甚至還能好吃好喝的養著。
想到這。
李暄忍不住的抬頭去看朱元璋。
老登啊,看看吧。
你家這老四才適合做皇帝。
你那個大孫子,在家里當個巨嬰養著得了。
讓他當皇帝,那是害他啊。
此時,朱元璋這。
他不止是臉上彌漫著一層陰云,他的心情更是很復雜。
講道理。
就方才的這番對論。
不管是誰來看。
都要承認是朱棣更有天子之相。
至于朱允炆。
更像是一個還沒長大,沒有經歷過風霜歷練的孩子。
但是話又說回來了。
誰讓他是標兒的孩子呢!
標兒已經沒了。
這孩子本來就可憐,沒人教,不懂事也正常。
當爺爺的要是不護著,誰護著。
朱元璋想到朱標,心里又帶上濾鏡的原諒了朱允炆。
但是他卻沒有因為這點私心影響朝政。
他看向朱棣,朱棣剛剛的表現也稱得上可圈可點。
算上東瀛一趟的功勞,朱棣現如今的表現勝過朱允炆太多了。
不過自己還能活,可以慢慢培養朱允炆!
思考了一會兒之后。
朱元璋已經得到了他想看到的答案,隨即拿出來了早就準備好對李暄封賞的旨意。
他之所以讓朝臣議論,只是想看看朝臣的反應,還有對朱允炆的考量罷了。
其實他心里早就有了對李暄封賞的方案。
那就是封李暄太師太傅,兼都察院左都御史。
這么一來,太師太傅意味著有了榮譽,左都御史意味著有了監察朝廷百官的實權。
不過在此之前,朱元璋要做的就是取上得中。
他想封李暄太師太傅。
但不能直接就這么封。
“燕王的諫言說的不錯,景和這次立下了不世之功,朕再三考慮。”
“還是封個王!也唯有異姓王,才能彰顯景和之功了!”
話音落下。
朱允炆臉色頃刻間就變得萬分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