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今年原則上!每人,十五兩!!!”
謝里正這石破天驚的一句話砸下來,整個小廣場瞬間陷入了詭異的寂靜。
所有人都像是被施了定身法,瞪大了眼睛,張著嘴,仿佛都感覺不到初冬的凜冽寒風了。
但下一秒,巨大的聲浪幾乎要掀翻天空:
“多、多少?十五兩?我的老天爺!我是不是出現幻聽了?”
“十五兩!真的是十五兩!里正爺親口說的!祖宗保佑啊!”
“十五兩!一個壯勞力吭哧吭哧干一年,刨去吃用也就攢五兩銀啊!現在……現在坐在家里啥也不干的老娘、懷里吃奶的娃娃都能分十五兩!”
“發了!這下真發了!俺家六口人,那就是……那就是九十兩雪花銀啊!”
一個漢子激動得手指頭都在抖,算了好幾遍才算清楚。
“哈哈哈!有這么多銀子,還愁啥貓冬!該買的買,該囤的囤!煤?買!厚棉襖?做新的!年貨?往足了辦!”
“可不是嘛!家里小子說親的底氣也足了!姑娘的嫁妝也能厚實點了!”
“趕緊娶媳婦!多生娃娃!多一口人就多分十五兩呢!這可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一個心直口快的婆娘喊了出來,引得周圍一陣善意的大笑,但不少人眼里都閃爍著同樣的盤算。
這分紅按人頭算,簡直是鼓勵大家開枝散葉啊!
巨大的喜悅和難以置信的情緒在人群中洶涌澎湃,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激動狂喜的紅光,之前對貓冬花費的那點心疼早已被拋到九霄云外。
看到大家被這巨大的驚喜砸暈,興奮得難以自持,謝里正滿意地點點頭,雙手再次下壓,示意大家安靜。
“靜一靜!靜一靜!”
他高聲宣布,臉色稍稍嚴肅了一些。
“這十五兩,是按人頭的最高標準定的沒錯!但是!”
他刻意加重了“但是”兩個字,成功讓喧鬧的場面再次安靜下來,所有人都豎起耳朵聽著。
“咱們桃源村不養懶漢,不供閑人!這分紅,也不是天上白白掉下來的,是村里每一個踏實肯干的人,用汗珠子砸出來的!所以,理事會決定,分紅金額要和每家每戶這一年來為村里做的貢獻掛鉤!具體怎么算?就看你們手里的‘積分’!”
“積分?”臺下許多人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
謝里正繼續解釋:
“沒錯!就是積分!從去年修路挖渠開始,凡是參加村里組織的所有活動,或者在村辦廠子里認真干活的,每天都有對應的積分記錄在冊!這積分,平時看著沒啥用,到了年底分紅的時候,就是一把尺子!”
“積分按戶頭統計,達到每戶累積三百分的標準,整個戶頭里面的老人孩子包括閑散人員都可以足額領取十五兩!積分不夠的,說明你這個戶頭對村子的貢獻少,分紅自然要酌情減少!咱們不能讓那些為村子流血流汗的老實人,和那些從不參與建設、只想坐享其成的‘混子’拿一樣多的分紅!那不公平!咱們桃源村,講究的就是多勞多得,公平公正!”
這番話瞬間引發了村民更熱烈的議論,但這次,議論的方向全是對理事會的支持和擁護:
“哎呀!原來是這么回事!我說怎么平時干活還記什么積分呢!多麻煩,原來是在這兒等著呢!”
“太好了!里正爺和理事會這個決定英明!就得這么辦!”
“就是!要是讓謝無賴那種貨色也拿十五兩,我這心里還真不平衡!我修渠肩膀都磨破了皮,他倒好,整天在縣城晃蕩!”
“對對對!還有謝彪,力氣那么大,從來不為村里出力,光顧著自己打獵,憑什么跟咱們分一樣的錢?”
“公平!太公平了!這樣誰也沒話說,以后大家為村里干活也更起勁兒!”
“這才叫規矩!不能讓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
幾乎所有的村民都對理事會的這個決定表達了強烈的支持和擁護。
這個方案完美地避免了“不勞而獲”的情況,激勵了勞動,也維護了集體的公平正義,讓大家的辛苦付出得到了應有的回報。
而此時,臺下內心最慌的,正是被眾人無形中點名的謝彪、李秀琴和謝無賴幾人。
謝彪個子高大,一身力氣,此刻卻臉色發白,額頭冒出了細密的冷汗,與周圍狂喜的人群格格不入。
他這一年多,確實像一頭獨狼,從沒有參與過村里的任何集體建設。
他的心思全撲在自家那一畝三分地上,稍有空閑便鉆進深山老林,弓箭、陷阱齊上陣。
那些獵到的野兔、山雞,好的自家打牙祭,皮毛完整的則偷偷拿去縣城換些銅板,悉數貼補了家用。
在他看來,靠山吃山,自給自足,天經地義。
甚至連李秀琴,也因著謝明月那檔子不光彩的事,自覺抬不起頭,漸漸疏遠了村中的事務。
她如今每日里多半只在自己院中和田埂上忙碌,跟風種些瓜果蔬菜,心里憋著一股氣,又帶著幾分自暴自棄的念頭:
“反正女兒都嫁到縣里做少奶奶了,每個月還會捎帶些家用回來,他們兩人有田有地的也餓不死,日子能湊合過下去就行了,何必去外面看人臉色?”
其實,有好幾回村里辦喜宴,人手緊缺,隔壁王嬸子特意來拉她:
“秀琴啊,別總悶在家里,跟嬸子去宴席上幫幫忙吧?就是洗洗菜、切切肉,活兒不重!長河說了,幫忙的人一天給四十文錢辛苦費呢,還能記五個積分!完事兒了還能打包些吃的回家,多好!”
李秀琴當時只是勉強笑了笑,婉拒道:
“王嬸,家里…家里實在走不開,活多,我就不去了。”
但其實,她哪里是走不開?
她是怕。
怕去了那種人多嘴雜的場合,會聽到關于謝明月的風言風語,怕感受到旁人那或嫌棄或鄙夷的目光。
她寧愿守著自家這一方小天地,也不愿為了那區區幾十文錢,成為別人私下指指點點的對象。
當時她心里甚至還暗暗吐槽:“四十文錢,夠干什么?那勞什子積分,更是虛頭巴腦,能有啥用?難不成還能當飯吃?”
如今,這震耳欲聾的“十五兩”和“積分掛鉤”如同兩道驚雷,狠狠劈在了她的心頭!
她這才恍然驚覺,那些她看不上的、日積月累的積分,此刻竟真真切切地關系著自家能拿到手的真金白銀!
平日里那些她不甚在意、埋頭去幫忙操弄宴席的嬸子娘們,原來不聲不響間,早已攢下了實實在在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