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連忙打開電腦,試圖在網上查找關于這幅畫及其作者顧江臨的相關資料和文獻。
然而,搜索結果卻讓她心頭一沉。
關于顧江臨的信息寥寥無幾,僅有的幾條藝術評論和史料記載都充滿了惋惜之情:
“顧江臨,一代大家,筆力扛鼎,其畫作堪稱‘南派山水人物之圭臬’,可惜天不假年,傳世之作稀若晨星。”
“《先賢授業圖》據說是顧江臨中年力作,蘊含其畢生所學,若能完好保存,其藝術價值不可估量,足以代表那個時代文人畫的最高理想與技藝巔峰,只可惜這幅畫作傳到后世,不知是什么原因,破爛到無法修復,上面的圖案連紋理都被歲月腐蝕了,真是太可惜了!”
“唉,提到顧江臨就心痛!存世的幾幅畫不是毀于戰火,就是保管不當,侵蝕嚴重,幾乎看不出原貌了,真是藝術史的巨大損失!”
“據說他還有一本繪畫札記流傳,里面記載了他許多獨到的繪畫心得和顏料秘法,如果能找到,對研究當時畫壇風氣和技法流變至關重要,可惜也和他的畫一樣,不知所蹤,或許早已毀掉了……”
看著屏幕上這些充滿遺憾的評論,謝秋芝的眉頭越皺越緊。
資料的匱乏和畫作本身的嚴重損毀,讓她第一次在繪畫這件事上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棘手和煩悶,仿佛陷入了一個無處著手的泥沼,遇到了真正的瓶頸。
然而,就在這焦躁之中,一個念頭如同閃電般劃過她的腦海,讓她瞬間怔住!
網上說這些資料和畫作后世都失傳了,徹底湮滅了……
那是不是意味著,在這個時代——就在此刻的大寧朝——很多古籍畫作因為某種原因沒能得到妥善的保存或修復?
尤其是眼前這幅《先賢授業圖》,它之所以在后世失去了被研究、被瞻仰的價值,變得殘缺不全、意義寥寥,極有可能就是因為在這個關鍵的歷史節點上,修復失敗了!
以大寧朝現有的、遠不如后世的文物保護技術和認知,這種可能性非常大!
而網上提到的,那本至關重要的顧江臨繪畫札記和顏料秘法……
沈硯提過,他書房里有顧江臨的生平札記和早期習作!
如果……
如果他擁有的不僅僅是這些,而是連那本傳說中的核心《繪畫札記》也在他手中呢?
這個可能性讓謝秋芝的心跳驟然加速!
那本札記里可能記載著顧江臨獨特的筆墨習慣、構圖思路,甚至是他調配特殊顏料的秘方——這些正是精準修復其畫作、最大限度還原其神韻的關鍵鑰匙!
如果沈硯真的擁有這些珍貴的史料和原作,那么修復眼前這幅古畫,就會變得輕松許多!
可緊接著,一種更荒謬甚至帶著一絲驚悚的感覺彌漫心間。
如果沈硯的書房里真的珍藏著這些本該流傳后世卻最終湮滅無聞的瑰寶,那為什么它們沒有流傳下去?
是沈家在后來的歷史洪流中遭遇了不測,家族傾覆,藏書散盡?
還是說……
還是說沈硯在上次的歸山抱石洞里死去了,所以他的藏書自然而然的也沒能被保存下來……
想到沈硯可能如同這些失傳的珍品一樣,早早的消逝在這個世界,謝秋芝的心口沒來由地一陣發緊,悶悶的難受。
她甩了甩頭,試圖驅散這有些沉重的聯想。
無論如何,當前最重要的是修復這幅畫。
想起沈硯那日在她身后,帶著幾分戲謔又篤定的“提醒”,不由自主地再次浮現在腦海。
“我書房里恰好收著一些顧江臨的生平札記和幾幅他的早期習作,或許……對你有用。”
當時只覺得他是在故意撩撥,此刻想來,這家伙……
恐怕是早就料到了她會遇到史料難關!
謝秋芝心中雖然仍有幾分不情愿去“自投羅網”的抗拒,但面對眼前這棘手的古畫和專業上的求知欲,那點小小的別扭似乎也變得無足輕重了。
“算了算了。”
她嘆了口氣,最終做出了決定。
“為了這幅畫,看來還得去‘麻煩’一下這位‘頂頭上司’,借閱他那些珍貴的史料了。”
既然決定要求助沈硯,謝秋芝也不愿意打沒有準備的仗,省得到時候丟人。
她又開始振作精神,在網絡上瘋狂搜索、觀看各類古畫修復的專業視頻和文獻資料。
從清洗去霉、揭裱補綴,到全色接筆、礦物顏料研磨……
她如饑似渴地吸收著這些全新的知識,打算晚點就去網購兩套齊整的修復裝備。
或許是因為她本身在繪畫上就擁有過人的領悟力和扎實的功底,這些對于常人來說晦澀難懂的修復專業知識,對她而言竟有種奇妙的契合感,仿佛一點就通。
許多修復中的難點、要點,她往往能迅速理解其背后的原理,并與自己平日作畫時對筆墨、色彩、紙張特性的理解相互印證。
這種感覺非常奇妙,如同打通了某種關節,任督二脈被新知識澆灌,帶來一種豁然開朗的欣喜。
她最近總覺得自己的畫技似乎進入了一個停滯期,只畫些常規的廣告畫和插畫,難以突破原有的框架和風格。
而此刻,沉浸在古畫修復的世界里,她仿佛觸摸到了更深層的東西——不僅僅是技巧,更是對材料、對時間、對畫作本身“生命”的理解。
“難道……修復古畫,這種與古老靈魂對話的過程,反而能幫助我打破瓶頸,提升對繪畫本質的理解嗎?”
謝秋芝心中涌起一股強烈的預感與期待。
她隱隱覺得,這次的修復任務,或許不僅僅是工作,更是一場屬于她自己的、破繭成蝶的修行。
在謝秋芝在空間里對著電腦屏幕深度學習修復古畫的技巧,桃源村的村委樓前,卻已是人聲鼎沸,氣氛熱烈得近乎爆炸。
登記完煤塊數據后,大家伙兒半是催促半是玩笑地把謝長河“架”到了村委樓前。
“別擠!都別擠!排好隊!一個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