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三日,星期日。
深秋的北影廠,落葉鋪滿了道路,更添幾分肅穆。
廠大會議室內,卻是熱氣騰騰,與窗外的清冷形成鮮明對比。
來自聯盟三十家電影廠分管宣發工作的副廠長或代表,濟濟一堂,將原本寬敞的會議室坐得滿滿當當。
空氣中彌漫著煙味、茶香,以及一種混合了期待、好奇與些許審視的復雜氣息。
韓三坪坐在首位,王盛位于其左側。
會議桌的兩側,是一張張或熟悉或陌生的面孔,他們都是各廠能在本地電視臺上說得上話、搞得定關系的實權人物。
今天的看片會暨發行動員會,將決定《家和萬事興》這聯盟第一炮能否打響。
“各位老兄,路上辛苦了。”韓三坪的開場白簡潔有力:“閑話不多說,咱們直接看片子。這部《家和萬事興》,是咱們聯盟成立后的頭一個孩子,成色如何,大家眼見為實。”
燈光暗下,投影幕布亮起。
熟悉的北影廠片頭過后,是盛影傳媒的片頭。
深邃的黑色數字空間中,無數藍色和金色的光點,從四面八方飛速劃過。
這些光點受到中心引力吸引,開始以復雜的軌跡向屏幕中心匯聚。
它們首先快速勾勒出“盛影傳媒”的字母輪廓,線條由光點構成,充滿科技感。
隨后,光點填充輪廓,并爆炸式地擴散開來,形成一個懸浮的、充滿未來感的立方體或球體。
緊跟著,《家和萬事興》的片名伴隨著輕松歡快的音樂出現。
接下來的127分鐘里,會議室內笑聲、感嘆聲此起彼伏。
趙苯山扮演的“姥爺”笨拙而真摯的長者之愛,郭大、范煒、宋玬玬等演員精準的表演,接地氣的劇情,密集又不失溫情的笑點,牢牢抓住了在場所有人的注意力。
片子放完,燈光重新亮起。
不少副廠長臉上還帶著未散的笑意,相互交換著眼神,頻頻點頭。
他們都是業內老手,一部劇有沒有市場潛力,看個開頭就能估摸個八九不離十。
《家和萬事興》的質量,顯然超出了許多人的預期。這完全是用拍電影的資源和技術,降維打擊拍出來的電視劇,畫面質感、演員表演、節奏把控,都比尋常電視劇高出一大截。
“片子大家都看過了,感覺怎么樣?”韓三坪笑著問,語氣中帶著自信。
“好!確實好!”
珠影廠的副廠長率先開口:“熱鬧,好笑,又感人,過年播再合適不過了!”
“趙苯山、郭大這陣容,老百姓認啊!”西影廠的副廠長附和道:“這戲有賣相!”
郭大在秦省的影響力不俗。
“韓廠長,王總,這片子沒得說,是硬貨。”長影廠的副廠長總結道:“現在關鍵是,怎么賣,賣個什么說法?”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王盛。
王盛從容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筆。
“感謝各位領導的肯定。片子好是基礎,但酒香也怕巷子深。”
王盛開門見山:“怎么讓各家電視臺心甘情愿地掏錢買,而且還得買個高價?我們需要給它一個全新的、高價值的定位。”
他在黑板上寫下了四個大字:電視電影。
臺下出現了一陣輕微的騷動和交頭接耳聲。
這個詞對大多數人來說,頗為陌生。
“電視電影?”
金陵電影廠的副廠長疑惑地重復了一遍:“王總,這是什么說法?咱們拍的這不是三集電視劇嗎?”
“問得好。”
王盛微微一笑,開始解釋:“電視電影,顧名思義,就是專門為電視播出制作的、具備電影品質的節目。這個概念,最早起源于六十年代的美國。
當時美國電視業大發展,電視臺需要一種比單集電視劇更長、敘事更完整,但又比傳統電影成本更低、制作周期更快的節目形式來填充黃金時段。”
他簡要介紹了電視電影在歐美的發展,特別是其標準時長,通常90-120分鐘,含廣告時間、電影化制作標準以及社會影響力。
“大家想想看,”
王盛引導著眾人的思路:“咱們這部《家和萬事興》,三集連播,總時長127分鐘,是不是正好符合這個標準?
我們是用電影的團隊、電影的設備、電影的制作流程拍出來的,其精良程度,遠超普通電視劇。
但它又不是為了在電影院上映,天生就是為了在電視上放給千家萬戶看的。”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全場,拋出了核心觀點:“所以,我們不應該把它簡單地當成一部‘三集電視劇’去賣。我們要把它包裝成一種更高級的節目形態——‘電視電影’。”
“為什么要叫電視電影?”王盛自問自答,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因為……有逼格!”
這個詞略帶俚語色彩,但結合王盛的語境和手勢,在場的老江湖們瞬間就明白了其中的含義——格調高、檔次足、聽起來就值錢!
或者說,是‘新瓶裝舊酒’,瓶子的檔次上去了,那么酒的價格自然也能上去。
“咱們宣傳的時候,可以打出的旗號是,全國首部賀歲電視電影!”
王盛加重了語氣道:“‘全國首部’,這是稀缺性;‘賀歲’,這是應景性、喜慶性;‘電視電影’,這是品質和形態的保證。這三個詞組合在一起,吸引力是不是立刻就不一樣了?”
他繼續分析宣傳策略:
突出“電影級品質”,強調由北影廠專業電影團隊打造,趙苯山、郭大等“電影級”笑星主演,畫面、音效、表演均向電影看齊。
主打“合家歡”定位,針對春節期間家庭收視需求,強調其適合祖孫三代一同觀看,笑聲不斷,溫情滿滿。
利用“首部”概念造勢,通過媒體預熱,引發話題討論,“電視電影”這個新名詞本身就能引起好奇。
給電視臺“排播”建議,可以建議電視臺最好是在跨年之夜或春節黃金時段將其作為“特別節目”推出,而非普通劇集,提升其播出價值。
王盛條理清晰、富有煽動力的講解,讓臺下各位副廠長聽得眼中異彩連連。
他們原本以為只是來拿一部質量不錯的電視劇回去推銷,沒想到王盛直接拔高到了一個全新的概念層面。
這番操作,不僅提升了作品的賣點,更給了他們一個強有力的、足以說服臺里采購部門的“說法”。
“妙啊!真是太妙了!”峨影廠的副廠長忍不住擊節贊嘆:“電視電影!這個說法好!一下子就跟那些婆婆媽媽的電視劇區分開了!”
“王總這腦子是怎么長的?”
津城廠的代表搖頭感慨:“這么一包裝,我感覺這價錢至少能往上談三成!”
“何止三成?要是臺里認這個‘首部’、‘電影級’的概念,翻一番都有可能!”珠影廠的副廠長興奮地搓著手。
眾人看向王盛的目光,已經不僅僅是欣賞,更帶著幾分看待“妖孽”般的驚嘆。
這小子,不僅會搞創作、懂市場,連營銷包裝都玩得如此爐火純青,簡直是為這個行業而生的!
韓三坪坐在臺上,看著王盛侃侃而談,鎮住全場,臉上露出了難以掩飾的欣慰與自豪的笑容,仿佛在說:“看,這就是我們北影廠出來的俊后生!”
他與有榮焉地微微頷首,對聯盟的未來更加充滿信心。
看片會暨營銷策劃會圓滿結束。
韓三坪做了簡短的總結,再次強調了協同作戰的重要性,并要求各廠代表回去后立即行動,務必在年底前敲定播出事宜。
會后,各廠代表從會務組那里領取了用于提供給電視臺審看的Betacam SP錄像帶,這是九十年代中后期電視臺播出和交換節目的標準專業磁帶格式,畫質遠高于VHS。
每份帶子都附上了精心準備的宣傳稿,重點突出了“全國首部賀歲電視電影”的全新定位。
副廠長們揣著錄像帶和滿滿的信心,紛紛與韓三坪、王盛握手道別,迫不及待地返回各自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