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晚九點二十分。
杭城。
西湖畔的老居民樓里,一間不大的出租房被一盞暖黃色的臺燈照亮,驅散了窗外的冬夜寒意。
這里是杭城電視臺實習記者李秀秀的臨時住所。
雖然簡陋,但被她收拾得干凈整潔,透著一股女孩子的溫馨。
“姐,你嘗嘗這個,我們臺附近小店買的定勝糕,可好吃了。”李秀秀將一碟精致的點心推到姐姐李兵兵面前。
李兵兵是魔都戲劇學院表演系93級的學生,趁著元旦假期,特地跑來杭城陪妹妹跨年。
兩姐妹老家在遙遠的東北黑省,在這江南冬夜里,相依取暖,格外的親。
“嗯,是挺好吃的。”李兵兵拿起一塊定勝糕,小口咬著:“比我們學校食堂的強多了。”
“那當然!”
李秀秀得意地揚了揚下巴,隨即又看了看桌上的小鬧鐘:“呀,快九點半了!姐,快,把電視打開,調到西湖明珠頻道!”
李兵兵依言拿起遙控器,找到了頻道。
屏幕上還在播放廣告,距離九點四十七分的《家和萬事興》開播還有二十來分鐘。
“著什么急呀,還有一會兒呢。”李兵兵看著妹妹興奮的樣子,覺得有些好笑。
“哎呀,姐,你不懂!這部戲可不一樣!”李秀秀盤腿坐在床上,眼睛亮晶晶的:“這叫‘全國首部賀歲電視電影’!你聽說過這說法嗎?”
李兵兵搖搖頭,她對這類新名詞并不敏感。
“就是說,它雖然是放在電視上播的,但是是用拍電影的方法拍的,時長也像電影,質量可高了!”李秀秀開始滔滔不絕地介紹起來:“是北影廠牽頭,聯合了全國好幾十家電影廠一起搞的,陣仗可大了!今晚全國有六百多家電視臺同時播呢!”
“六百多家?”
李兵兵有些驚訝,這覆蓋面確實驚人。
“對啊!厲害吧?”
李秀秀與有榮焉,仿佛這盛況也有她的一份功勞:“關鍵是這部戲的導演,哦不,應該說是核心人物,叫王盛!姐,你肯定沒聽說過,但他簡直就是個傳奇!”
話題自然而然地引到了王盛身上。
李秀秀把她在鹿城采訪王盛的經歷,以及后來通過報紙和行業消息了解到的關于王盛的一切,像倒豆子一樣說了出來:
如何白手起家創立盛影傳媒,如何搞出天價婚慶電影引發爭議,如何獲得全國青年科技創業獎,如何說服北影廠廠長韓三坪搞起這么大一個聯盟,如何自編自導了這部《家和萬事興》……
這都是電視系統流傳的八卦。
或許是有人故意為之,也或許是有別的原因,王盛被推到了直面體制的前臺。
“年少有為,多才多金,長得還不賴!姐,你說,這不是里才能出現的人物嗎?”
李秀秀最后總結道,語氣里充滿了不加掩飾的欽佩和贊嘆。
李兵兵被妹妹這番“猛夸”勾起了興趣,她挑了挑眉,帶著幾分姐姐對妹妹“夸大其詞”的調侃語氣笑道:“真有那么帥啊?說得跟天仙似的。反正我不信能比任湶帥。”
任湶是她在上戲的同學兼好友,形象演技都很出眾。
“任湶是帥,但那不一樣!”李秀秀急急地分辯:“王盛是那種……很有氣場,很沉穩,眼神特別亮,一看就特別有主意、有本事的那種帥!反正比任湶師兄有味道多了!”
在她有限的記者生涯里,王盛給她的印象最為深刻。
姐妹倆笑鬧了一陣,李秀秀忽然想起什么,問道:“姐,你明年夏天就畢業了吧?是不是打算去京城?投奔那個……石老板?”
她語氣里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試探。
她知道姐姐和那位頗有能量的石老板關系匪淺。
李兵兵的笑容淡了些,拿起水杯喝了一口,含糊地應道:“嗯,應該吧。京城機會多,石老板……他人脈廣,接觸到的影視資源也多些,能給我的機會也多。”
她的語氣聽不出太多喜悅,更像是一種現實的考量。
對于一個即將畢業、渴望在演藝圈闖蕩的年輕女孩來說,京城是夢想的中心,而某些代價,似乎是通往中心不得不支付的通行證。
李秀秀聽出了姐姐話里的些許無奈,有些惋惜地說:“可惜了,我上次在鹿城雖然見到了王盛,但也沒能深交,連個聯系方式都沒留下。
不然,說不定還能幫你牽個線。我感覺王盛這人挺仗義的,他們公司說不定也簽藝人嘞?”
她眼睛一轉,又興奮起來:“哎,姐,明年我也畢業了!要不,咱們一塊去京城?我再想想辦法,看能不能通過采訪或者別的什么機會,再接觸一下王盛?萬一能攀上點關系呢?”
李兵兵被妹妹天真的熱情逗笑了,伸手揉了揉她的頭發:“你呀,想得倒美!那種大人物,是咱們想見就能見的?明年的事明年再說吧。先看好你的電視,這戲不是被你夸得天上有地下無的嘛,我倒要看看有多好看。”
就在這時,電視屏幕上的廣告結束,一陣輕松歡快的音樂響起,《家和萬事興》的片頭開始播放。
先是北影廠熟悉的廠標,接著是那個充滿科技感的盛影傳媒片頭,最后,“家和萬事興”五個大字出現在屏幕上。
片頭過后,第一個場景就是東北小城的雪景,帶著濃郁的鄉土氣息。
當趙苯山穿著那身舊中山裝,操著一口地道的東北話,略顯笨拙又滿懷期待地出現在屏幕上時,李秀秀和李兵兵幾乎同時“噗嗤”一聲笑了出來。
“是山子叔!”
李兵兵指著電視,臉上的笑容真切了許多。
趙苯山的小品,是她們在黑省老家時,每年除夕夜和父母一起看春晚最大的期待。
那熟悉的鄉音,憨厚又帶著狡黠的形象,瞬間勾起了姐妹倆關于家鄉、關于團圓年的美好記憶。
那種跨越千山萬水,在電視屏幕上看到“自己人”的親切感,讓這笑聲里充滿了溫暖和懷舊。
……
幾乎在同一時間,在全國數百個城市、數千萬個家庭里,類似的場景也在上演。
在京城,王盛家里,韓三坪看著屏幕上趙苯山的表演,忍不住笑道:“趙苯山這勁兒拿捏得太準了,看一次笑一次!”
在東北的某個小城,一家人圍坐在炕上,看著本地電視臺播出的《家和萬事興》,被“姥爺”男扮女裝的窘態逗得前仰后合。
在華南的一個縣城,人們吃著夜宵,聚集在有電視的店鋪門口,津津有味地看著這部號稱“請全國人民免費看電影”的新鮮節目。
在西北的鄉鎮,雪花點稍多的屏幕上,郭大和范煒的對手戲引得觀眾陣陣哄笑……
在這個娛樂方式相對匱乏的年代,電視是絕大多數家庭最主要的娛樂來源。
一部制作精良、明星云集、并且打著“全國首部”、“賀歲”、“電視電影”這些新奇概念的喜劇,其吸引力是巨大的。
沒有手機信息的碎片化沖擊,沒有互聯網海量選擇的分散,更沒有短視頻對注意力的切割,人們更容易沉浸在一個完整的故事里。
《家和萬事興》的劇情圍繞“姥爺”男扮女裝探望外孫引發的連鎖誤會展開,這種身份錯位帶來的反差笑料,在趙苯山、郭大、范煒、宋玬玬等一眾實力派演員的演繹下,效果十足。
劇本扎實,節奏明快,既有令人捧腹的喜劇橋段,又不乏溫暖人心的親情內核。
對于看膩了常規電視劇套路,或者苦于電影票價的普通觀眾來說,這部長達兩個多小時、像電影一樣精致的“電視電影”,無疑是一道意外的、豐盛的年尾娛樂大餐。
信息的不對稱,使得很多觀眾陷入了各自的“信息繭房”,但這一次,《家和萬事興》憑借其強大的播出平臺和過硬的質量,成功地打破了地域的隔閡,在不同口音、不同生活習慣的千家萬戶里,制造出了相似的笑聲。
辛苦勞作了一年,在歲末年終,能有一部讓人開懷大笑的作品,沖淡生活的苦澀,增添一絲甜意,對于無數普通人來說,確實是一件實實在在的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