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七年十二月的第二周,在《30天》引發的觀影熱潮與行業震動中緩緩流逝。
首周末三天斬獲550萬票房的驚天數字,如同在平靜多年的國產電影湖面投下了一顆巨石,激起的漣漪迅速擴散至全國。
盡管進入了工作日,但憑借前期積累的口碑和持續不斷的媒體熱度,上映《30天》的九大城市影院,上座率依然維持在一個相當可觀的水平。
各大影院經理們眼見觀眾熱情未減,加之來自市級公司乃至北影廠聯盟方面的隱隱壓力,也不敢在票房統計上做得過于明目張膽,每日上報的票房收入都維持在一百萬出頭,數據平穩得讓人挑不出太大毛病。
十二月十二日,星期五。
一個注定要載入中國電影市場化改革史冊的日子。
經過嚴謹(至少表面上是)的統計核算,《30天》首周(12月5日至11日,共七天)票房數據正式對外公布:
1001萬元!
“破千”這個門檻,在九十年代末的中國電影市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尤其是對于一部完全依靠市場分賬模式、僅在九個城市上映的國產喜劇片而言,這幾乎是一個不敢想象的數字。
“全國首部分賬制商業片首周票房破千萬!”
“《30天》開創國產電影市場新紀元!”
“王盛模式初顯威力,九城票房引爆全國期待!”
類似的標題瞬間占據了全國各大媒體,尤其是《30天》上映城市報紙文化娛樂版的頭條。
就連《人民x報》也在文化版塊發表了一篇短評,肯定了《30天》在探索電影市場化道路上的積極意義,強調“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作品,理應獲得市場的豐厚回報”。
這股頌揚的聲浪,如同戰鼓,敲打在每一個關注此事的人心上。
北影廠聯盟內部歡欣鼓舞,韓三坪看著報告,對著辦公室里的王盛和張和平等人難得地開懷大笑:“好啊!一千零一萬!這是個吉兆!開門紅!我看誰還敢說我們這條路走不通!”
然而,盛贊之下,必然伴隨著質疑與反撲。
就在首周票房破千萬消息傳出后的第二天,十二月十三日,以魔都幾家具有影響力的報紙、都市報、晚報為首的南方媒體陣營,迅速組織起了一場輿論反擊。
《滬上文化報》刊登了題為《‘奇跡’票房下的冷思考:地方保護與輿論造勢能撐起真正市場嗎?》的評論文章。
文章承認《30天》是一部制作精良的商業片,但筆鋒一轉,尖銳地指出其票房成績的“水分”:“縱觀其上映九城,無不是與北影廠聯盟關系密切或存在特殊利益訴求的地區。
這種依靠非市場因素構筑的‘票房堡壘’,其成績含金量究竟幾何?這種人為制造的‘熱點’,對于建立全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電影市場,是促進還是阻礙?”
《南方都市評論》則更加不客氣,直接質疑數據的真實性:《千萬票房從何而來?——剖析〈30天〉票房統計的模糊地帶》。
文章引述“業內匿名人士”的分析,詳細列舉了地方影院和市級公司在票房統計中可能存在的“操作空間”,從“鎖場”、“關系票”到“統計口徑不一”,暗示這千萬票房很可能是“宣傳需要”的產物,并質問:“如果真有如此高的市場需求,為何不敢全面鋪開,接受全國市場的真正檢驗?反而要搞‘九城限定’,制造稀缺假象?”
還有一些評論員文章,則將矛頭指向了“分賬制”本身,認為這種“模仿西方”的發行模式過于激進,擠壓了放映方的利潤空間,不利于電影產業鏈的健康發展,甚至扣上了“擾亂市場秩序”、“破壞行業團結”的大帽子。
這些來自南方的批評聲音,邏輯清晰,引經據典,并且抓住了“地方保護”(暗指蘇省七市繞過省公司)和“數據存疑”這兩個痛點,試圖從根子上解構《30天》票房成功的正當性。
然而,這些報紙的發行范圍和影響力,在《30天》正在熱映的九個城市,受到了天然的限制。
當地的媒體正享受著影片帶來的話題紅利和廣告收益,自然不會大量轉載這些“唱反調”的文章。
因此,這股南方的輿論反擊,雖然來勢洶洶,但在上映地區并未能形成有效的輿論攻勢,更像是隔空喊話,影院門口的觀眾長龍和持續的熱度,就是對質疑最直接的反駁。
……
時間很快來到十二月十六日,星期二。
經過第二個周末的發酵,《30天》上映第二周(12月12日至18日)的票房數據也新鮮出爐:600萬元!
較之首周末三天的550萬,這個數據在增加了四天工作日的情況下,依然實現了穩中有升!
這表明影片的口碑效應和觀眾基礎正在鞏固,后勁十足。
至此,《30天》上映兩周,總票房累計達到約1600萬元,觀影人次突破80萬!
另一個令制片方振奮的消息是,在上映各方的嚴格監控和“身家性命”擔保下,截至目前,市場上并未出現《30天》的盜版錄像帶或盜版VCD拷貝。
這在此時盜版猖獗的環境下,幾乎是一個小小的奇跡,也證明了市級公司為了自身利益,在執行防盜版措施上的不遺余力。
面對這樣一份無可指摘的成績單,魔都為首的批評聲音似乎短暫地啞火了一下,但隨即又找到了新的攻擊角度。
一些報紙開始酸溜溜地評論:“依靠行政手段和高壓管控維持的‘無盜版’環境,能持續多久?這究竟是市場行為的勝利,還是非常規手段的僥幸?”
……
北影廠,盛影傳媒辦公室。
王盛坐在辦公桌后,聽著電話那頭姑蘇市電影公司分管宣發的副總略帶興奮又夾雜著幾分不滿的匯報。
“王總,您看看!魔都那邊還在沒完沒了地吠!說什么我們數據造假,說我們地方保護!他娘的,他們自己抱殘守缺,不肯放開市場,還見不得別人好!真是豈有此理!”副總的蘇普透過聽筒傳來,情緒激動。
“錢總,消消氣。”
王盛語氣平靜:“他們愛怎么說隨他們去。不過,既然他們這么關心我們的票房,這么‘憂國憂民’……我們是不是該回應一下,表示表示?”
副總在電話那頭愣了一下,隨即敏銳地嗅到了什么:“王總,您的意思是?”
“有沒有興趣,賺魔都人的錢?”王盛直接拋出了誘餌。
副總幾乎是瞬間回應,聲音都提高了八度:“有!大大大的有!王總,您有什么妙計?盡管吩咐!我們姑蘇這邊全力配合!”
王盛笑了笑,將自己的想法緩緩道來:“……”
副總在電話那頭聽得眼睛越來越亮,呼吸都急促起來:“妙??!王總!這招太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