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星期二。
歲末的魔都,空氣中彌漫著辭舊迎新的躁動,以及一絲屬于大都市特有的、后知后覺的慍怒。
《滬上文化報》的年輕記者小林,就是個典型的魔都小囡,腦子活絡,嗅覺敏銳,兼著幾分文藝青年的腔調。
他對《30天》的關注,從它全國巡演抵達魔都那天就開始了。
當時他也想去采訪首映禮,奈何名額緊俏,關系沒到位,只在外圍拍了些照片,寫了篇不痛不癢的短訊,淹沒在彼時對北影廠聯盟的一片質疑聲中。
后來,《30天》在九城火爆上映,票房數字節節攀升,魔都這邊卻鐵板一塊,硬是看不到。
小林心里跟貓抓似的難受,同行里那些看過片子的,偶爾流露出的只言片語,更讓他心癢。
他也動過去周邊城市看的念頭,可一來工作忙,二來聽說票極難買,人生地不熟,怕折騰一圈還看不成,便擱置了。
轉機出現在十二月十八號左右。
他在單位附近一家常去的咖啡館等人,無意間在鄰桌聽到幾個打扮時髦的年輕人興奮地討論著去姑蘇的行程,什么“觀影巴士”、“套餐票”、“保證有座”。
他豎著耳朵聽了半天,心里豁然開朗——還有這種操作?
職業本能讓他立刻行動。
他設法搞到了一個“姑蘇-魔都《30天》觀影直通車”的聯系方式,自稱是魔都影迷,順利報名了上個周末(12月21日)的巴士團。
整個過程順利得讓他咋舌。
周六一早,在人民廣場附近指定地點上車,車身居然貼著《30天》的炫目海報。
車上基本都是和他年紀相仿的魔都年輕人,氣氛熱烈得像去參加派對。
一個半小時車程,抵達姑蘇觀前街附近,下車就有工作人員引導,直接進開明大戲院。
戲院里,座無虛席。
小林敏銳地注意到,至少有三四成的觀眾,聽口音看打扮,都來自魔都。
影片開始后,那久違的、屬于電影院集體的笑聲、驚嘆聲、以及最后淡淡的感傷,都讓他這個“業內人士”深受觸動。
這片子,是真的好!
不是那種曲高和寡的好,是能讓普通觀眾真心實意喜歡、又帶著扎實制作功底的好!
周星星的轉型恰到好處,李曉冉清新自然,故事笑中帶淚,節奏明快……之前魔都媒體那些唱衰的文章,在此刻現場觀眾最真實的反應面前,顯得如此蒼白和……別有用心。
觀影結束,他隨著意猶未盡的人流在觀前街逛了逛,看到不少魔都來的觀眾在餐館、商鋪消費,儼然形成了一股小小的消費潮。
他甚至還采訪了幾個同車來的魔都觀眾,收獲了一邊倒的好評。
“靈光!絕對靈光!比在錄像廳看盜版過癮多了!”
“星星這次不一樣,蠻感人的。”
“為啥阿拉魔都不放?搞不懂!”
“姑蘇近呀,過來方便,就當周末短途游了。”
一種強烈的、想要“說真話”的沖動,在小林心中涌動。
回去的大巴上,他借著窗外飛逝的江南夜景,在筆記本上奮筆疾書。
回到魔都,他熬了個夜,精心打磨出一篇長達三千字的觀影手記兼評論。
他沒有簡單地復述劇情,而是從自己作為魔都影迷“遠征”姑蘇的獨特視角切入,詳細描述了“觀影直通車”的便利、姑蘇影院的熱烈氣氛、魔都觀眾群體的龐大與熱情,以及影片本身帶給他的驚喜和思考。
文章標題他斟酌了很久,最后定為:《〈30天〉觀影手記:一場被行政壁壘阻隔的歡笑與淚水,我與數百魔都影迷的“姑蘇突圍”》。
文中,他極力贊美了《30天》的藝術成就和商業價值,稱其為“國產電影市場化道路上一次漂亮的‘珍珠港式’襲擊”,認為周星星的表演“在收斂中見功力,于平凡處顯真情”,李曉冉“未來可期”。
他更花了大量篇幅描繪魔都觀眾“舍近求遠”的熱情,并將矛頭直指本地的發行體制:
“當我們的鄰居姑蘇,已經能夠通過靈活的市場手段,為市民乃至周邊城市的影迷提供如此便捷、高品質的觀影體驗時,我們這座自詡為‘東方明珠’的國際大都市,卻在為何時能上映一部市場反響如此熱烈的優秀國產片而爭論不休、踟躕不前?
這究竟是審慎,還是保守?是對市場規律的尊重,還是對既得利益的維護?當數百名魔都年輕人,需要乘坐專門的‘觀影巴士’遠征他省才能一睹‘芳容’時,我們的電影發行者們,是否聽到了市場發出的、清晰而尖銳的警報聲?”
文章寫完后,他懷著忐忑的心情交給了部門主任。
主任看完,沉默了片刻,拍板道:“發!明天就發!放在文化版頭條!”
……
十二月二十四日,清晨。
最新一期的《滬上文化報》被報販送往魔都的各個角落。
那篇標題醒目、視角獨特的影評,如同在平靜的池塘里投下了一塊巨石。
起初是漣漪。
幾個早起買菜的阿姨在報亭前議論:“喔喲,姑蘇現在這么便當啊?看電影還有專車?”
然后是波浪。
上班的白領在地鐵里、公交上,拿著報紙,被文章中描述的“魔都觀影團”和影片本身的魅力所吸引。
“真的這么好看?”
“怪不得公司里的小張、小李上周末往姑蘇跑……”
到了上午十點,已然成了浪潮。
《滬上文化報》編輯部的電話開始響個不停,有讀者來電稱贊這篇文章“寫出了我們的心聲”,有詢問“觀影直通車”具體報名方式的,更有其他媒體的記者來電要求聯系作者小林,希望跟進報道。
報紙銷量,在當天上午迎來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小高峰。
報亭老板笑著對來補貨的人說:“邪氣了,今朝這份報紙賣得嘎好!”
……
與此同時,魔都電影發行放映公司總經理辦公室。
辦公室主任幾乎是踩著點,將一份還帶著油墨香的《滬上文化報》放到了總經理寬大的紅木辦公桌上,手指有些顫抖地指向了那頭版頭條的文章。
“吳總,您看看這個……”
……
“砰!”
魔都電影電視公司會議室。
一聲巨響。
吳孟晨將報紙狠狠摔在會議桌上,震得茶杯亂跳。
“家里進賊了!都不知道!”
吳孟晨極度憤怒道:“啊?!人家都跑到我們眼皮子底下,把我們魔都的觀眾,一車一車地拉走了!在我們自己的地盤上,挖我們的墻角!抽我們的血!你們呢?一個個都在干什么?啊?!”
他抓起那張報紙,用力抖動著,紙張嘩嘩作響:“看看!都給我睜大眼睛看看!這是什么?這是打臉!是騎在我們脖子上拉屎!我們魔都電影公司的臉都被丟到姑蘇城外去了!”
會議室里鴉雀無聲,落針可聞。
幾位副總低著頭,不敢與他對視,臉上也是火辣辣的。
他們之前不是沒聽到風聲,但都以為是零星行為,不成氣候,誰承想,對方竟然搞出了這么大的陣仗,還他媽上了報紙!成了正面典型!
“觀影直通車……套餐票……保證有座……”吳孟晨咬牙切齒地重復著文章里的詞句,每一個字都像是一記耳光抽在他臉上。
“搞得很溜嘛!很有商業頭腦嘛!我們呢?我們的人在干什么?在喝茶?在看報?在等著人家把市場拱手送到我們嘴邊嗎?!”
他猛地一拍桌子,震天響:“查!給我立刻!馬上!去查!這個什么狗屁直通車,是誰批準的?姑蘇那邊是誰在牽頭?北影廠那個王盛,在里面扮演了什么角色?我要知道所有的細節!所有的!”
他喘著粗氣,環視噤若寒蟬的下屬,聲音從牙縫里擠出來:“還有,立刻聯系姑蘇方面!不,直接向蘇省電影公司提出嚴正抗議!他們這是惡意競爭!破壞市場秩序!必須立刻停止這種損害兄弟單位利益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