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景四:沖突與契機
林悅負責的一個重要國際客戶突然提出,希望與擁有“本土深厚文化底蘊”的團隊合作,以更好地融入中國市場。
公司高層壓力巨大。
一次偶然的機會,林悅為了尋找靈感,走進了江舟的雜志社所在的胡同,被四合院的寧靜和江舟隨口道出的幾句關于老京城民俗的見解所吸引。
她靈機一動,提議將客戶的品牌發布會放在這座四合院里舉行,并邀請江舟作為文化顧問。
起初江舟對此嗤之以鼻,認為商業活動玷污了文化的純粹性。
但林悅展現出了她驚人的說服能力和對細節的掌控力,同時,江舟的雜志社也正面臨資金困境,急需一筆收入。
最終,兩人達成了合作。
場景五:協議達成
發布會籌備期間,兩人因理念不同摩擦不斷。
林悅追求效率和標準化,江舟則堅持原汁原味和隨性自然。
但在碰撞中,他們也逐漸看到了彼此身上的閃光點——林悅的專業和堅韌,江舟的才華和通透。
一次加班到深夜,兩人在院子里喝酒,聊起各自的生活。
林悅透露出她因非京城戶口,在職業晉升和未來子女教育等方面面臨的隱形天花板,以及她內心對穩定和歸屬感的渴望。
江舟則調侃著自己“不思進取”的生活態度背后,是對過快城市化中消逝的傳統的一份留戀和守護。
酒意微醺,林悅看著江舟,突然冒出一個大膽的想法:“江舟,我們做個交易怎么樣?”
“什么交易?”
“我們假結婚。”林悅語出驚人,語氣卻異常冷靜,“你幫我拿到京城戶口,作為回報,我支付你一筆足以讓你這雜志社安穩運營好幾年的費用,并且,利用我的資源,幫你推廣這本雜志。”
江舟愣住了,隨即失笑:“林總監,你沒事吧?這太荒謬了!”
“這是目前解決我問題最高效,也是解決你資金困難最直接的方法。”林悅條分縷析,“我們可以簽協議,約定好權利和義務,期限一年。拿到戶口后,我們立刻離婚,互不糾纏。”
場景六:應對調查與家人
盡管覺得荒謬,但在現實壓力和某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沖動下,江舟鬼使神差地答應了。
兩人開始“排練”如何扮演一對恩愛夫妻,鬧出不少笑話。比如林悅試圖學習做飯卻把廚房搞得一團糟,江舟被迫穿上西裝打領帶參加林悅公司的酒會渾身不自在。
更大的考驗來自民政局工作人員(由宋玬玬客串,帶著懷疑和八卦的眼神)的詢問,以及雙方“家人”的突然到訪。
林悅這邊,她那位精明強勢、遠在魔都的母親突然北上“視察”。江舟這邊,他那位在東北老家、性格豪爽大大咧咧的姑姑也帶著土特產不請自來。
為了瞞過家人,兩人不得不臨時住在同一個屋檐下,在四位老人面前努力扮演新婚燕爾。
過程中,笑料百出:搶衛生間、藏各自私人物品、對“戀愛經過”口徑不一穿幫……但同時,他們也看到了彼此不為人知的一面。
林悅會悄悄幫江舟整理那些散亂的書稿,江舟則會在她加班晚歸時,留一盞燈和一鍋熱粥。
場景七:情感轉變與危機
在一次陪林悅母親游覽長城時,遇到陡峭處,江舟自然而然地伸出手扶住了差點摔倒的林悅。
那一刻的接觸和保護,讓林悅心中某根弦被撥動了。
晚上,兩人在院子里,看著星空,第一次沒有談論協議,而是聊起了童年夢想。
江舟說他想做個游吟詩人,記錄世間百態;林悅則說她小時候想當畫家,但后來覺得那不“實用”。
氣氛變得微妙而曖昧。
然而,危機也隨之而來。
林悅的競爭對手發現了他們“假結婚”的蛛絲馬跡,并向公司高層和移民局匿名舉報。
林悅的事業面臨嚴重威脅,兩人的協議也瀕臨曝光。
場景八:高潮與選擇
在巨大的壓力下,林悅本能地想選擇退縮,提出提前終止協議,獨自承擔后果。
她認為這樣至少不會連累江舟和他的雜志社。
但此刻的江舟,卻不再是最初那個玩世不恭的旁觀者。
他站了出來,在林悅公司的質詢會上,面對高層和調查人員,他沒有按照事先準備的“劇本”說話,而是真誠地講述了他眼中那個努力、堅韌、偶爾也會脆弱的林悅,講述了他們在四合院里共同度過的那些看似瑣碎卻真實的瞬間。
他承認了協議的開始,但堅定地表示:“感情的事,有時候協議說了不算。”
他的這番話,打動了在場的一些人,也徹底擊潰了林悅的心理防線。
場景九:結局
調查因為證據不足和江舟出人意料的“證詞”而無法坐實。
風波過后,在一個秋意正濃的午后,兩人在四合院里,那份“結婚協議”放在石桌上。
“協議……還作數嗎?”林悅輕聲問,眼神里帶著不確定和期待。
江舟看著她,笑了笑,拿起協議,慢慢地,將它撕成了兩半。
“我們,”他看著她,眼神溫柔而堅定,“要不要試試……來真的?”
鏡頭定格在兩人在灑滿落葉的院子里,第一次真正意義上擁抱在一起的畫面。陽光透過柿子樹的枝葉,在他們身上投下斑駁的光影。
片尾曲響起,是王盛創作(抄)的《因為愛情》。
影片結束,燈光亮起。
影廳里寂靜了幾秒,隨后響起了熱烈的、持續的掌聲。
不少觀眾,尤其是女性觀眾,眼角還帶著感動的淚光,臉上卻洋溢著滿足的笑容。
林曉月靠在張恒的肩膀上,久久沒有動彈,還沉浸在電影溫馨美好的結局里。
“真好……”她喃喃地說。
“嗯,是挺好的。”張恒握緊了她的手,低頭看她,“王志紋演這種角色也挺有魅力的,李兵兵也好漂亮,而且感覺演得特別真。”
“他們最后在一起了,真好。”林曉月抬起頭,眼睛亮晶晶的,“雖然是假結婚開頭,但最后是真的因為愛情。”
“王導還是厲害啊。”張恒感嘆道,“不管是之前的《我的野蠻女友》那種有點鬧騰的,還是這種溫情的,都能拍得這么好看。這影院體驗也太棒了,以后咱們看電影就認準這兒了!”
“也不用,海定劇院店離得更近……”
兩人隨著人流依依不舍地走出影廳,還在興奮地討論著劇情。
“你說,現實中會有這樣假戲真做的事嗎?”
“藝術來源于生活嘛,說不定真有呢!”
“那個四合院真好看,以后要是能住在那樣的院子里就好了……”
“努力賺錢,說不定哪天就實現了呢!”
走出東方新天地,王府井的霓虹依舊閃爍。
冬夜的寒風似乎也不再那么刺骨,因為心中被電影注入的暖意尚未散去。
對于林曉月和張恒,以及這個夜晚千千萬萬走進影院的觀眾而言,《假結婚》不僅僅是一部提供娛樂的電影,更是在千禧年之初,為他們描繪了一幅關于都市、夢想、現實與愛情的美好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