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兩點,京信大廈。
盛影傳媒集團,董事長辦公室。
王盛剛處理完幾份緊急文件,內線電話便響了起來,李婷婷的聲音傳來:“王董,韓董到了。”
“請老師直接來我辦公室。”王盛放下電話,起身走向茶海。
辦公室門被推開,韓三坪龍行虎步地走了進來,臉上帶著熟悉的爽朗笑容,只是眉宇間比半年前更多了幾分深沉與凝重。
上半年的風浪,對這位中國電影的“掌門人”之一而言,同樣是巨大的考驗。
“老師,您這消息可真靈通,我這才落地不到二十四小時。正想著讓婷婷約個時間去拜訪您。”王盛笑著迎上前,引韓三坪到沙發區落座,手上熟練地燙杯、洗茶、沖泡,一套動作行云流水。
上好的武夷山大紅袍香氣很快在室內彌漫開來。
“你小子現在可是定海神針,你回來了,我這心里才算真正踏實點。”
韓三坪接過王盛遞來的小巧品茗杯,吹了吹熱氣,呷了一口,贊道,“好茶!還是你這兒的地道。”
他放下茶杯,目光掃過王盛,帶著審視,“好萊塢這趟,收獲頗豐啊!《博物館》橫掃全球,《電鋸》又成了黑馬,現在國內外的媒體,都快把你捧成‘東方奇跡’了。”
“運氣,加上一點前瞻性的判斷而已。”王盛給自己也倒了一杯,語氣平淡,“歸根結底,還是依托國內打下的基礎和咱們的市場潛力。”
韓三坪點點頭,對這種不驕不躁的態度很是受用。
他收斂了寒暄的笑容,進入正題:“閑話少敘。你這次回來,正好趕上關鍵節點。我先跟你聊聊下半年市場的判斷,你看看跟你在外面感受到的是否一致。”
王盛坐直身體,做出傾聽的姿態。
“上半年的事兒,對行業打擊不小。”
韓三坪嘆了口氣,“影院關了小半年,制作停擺,人心惶惶。不過,危機里也藏著轉機。六月底一切恢復正常后,觀眾的觀影欲望有明顯的報復性反彈跡象。七月初上映的幾部片子,上座率都出乎意料的好。”
他頓了頓,繼續道:“所以,我們對下半年市場非常樂觀。特別是年底的賀歲檔,將會是檢驗市場復蘇成色的關鍵,也是兵家必爭之地。
張偉平那邊,《英雄》雖然撤檔了一次,但打磨了大半年,宣傳一直沒停,憋著勁要在今年的賀歲檔跟我們一決高下。
你的《功夫》定在十二月,正好對壘。這一仗,不僅關乎票房,更關乎士氣,關乎國產電影經過這場風波后,能否重新站起來。”
王盛微微頷首,這些情況與他掌握的信息基本吻合。
他補充道:“我在美國也關注著國內。確實,壓抑的需求需要釋放。而且,經過這次,我覺得觀眾會對能帶來溫暖、希望和簡單快樂的電影更有好感。
《功夫》的無厘頭喜劇風格和底層逆襲的內核,正好契合這種情緒。至于《英雄》,畫面美學登峰造極,但故事內核的爭議性,在當下這個尋求共鳴和情感慰藉的階段,未必是優勢。”
韓三坪眼中閃過贊許:“你看得很準。這就是我想跟你聊的第二點,電影‘走出去’和‘引進來’的布局。”
他身體微微前傾,“你這次在好萊塢的成功,意義重大。上面注意到了,認為這是一條可行的、用商業規則實現文化輸出的路徑。”
王盛心中一動,知道這才是韓三坪今天來訪的核心之一。
“走出去方面,”韓三坪繼續道,“你的‘盛影模式’提供了一個范本。不是生硬地推銷我們的價值觀,而是用國際通行的類型片語言,包裝我們擅長的故事元素和美學,先在商業上取得成功,再潛移默化地傳遞文化。
你接下來要推進的中韓合拍《假如愛有天意》,還有在《暮光之城》里堅持加入中國演員,都是很好的嘗試。上面希望,盛影能在這方面繼續探索,趟出一條更寬的路來。”
“這是自然。”王盛肯定道,“單一市場的天花板是看得見的。未來的競爭必然是全球性的。
我會利用在好萊塢建立起來的渠道和信譽,一方面繼續將我們的優質內容,比如后續的電視電影、合拍片,推向海外。
另一方面,也會以投資、聯合制作的方式,參與到更多國際項目中,但不是簡單的跟投,而是要爭取創意主導和收益分成,就像我跟新線談的模式一樣。”
“好!要的就是這個志氣!”韓三坪撫掌,“那‘引進來’呢?你有什么想法?”
“CEPA是大利好。”王盛分析道,“港島電影工業成熟,類型片經驗豐富,能有效補充我們的內容供給。但引進不能盲目。
我的策略是,優先引進類型明確、制作精良、符合內地觀眾口味的商業片,比如我投的《新警察故事》、《千機變》這類。
同時,也要利用合作,將他們的工業化流程和類型片創作經驗化為己用,反哺我們自己的團隊。
至于韓國電影,核心還是為了掌握選擇和發行的主動權,服務于我們自己的市場戰略和文化交流需求。”
韓三坪略作思索,微微頷首。
“再說說你們盛影自己。”
韓三坪話題一轉,“上市已經是臨門一腳了。成為‘中國電影第一股’后,你準備怎么利用這個平臺?”
老韓是帶著任務來的。
王盛聽出來了。
他結合前世的記憶和今世打下的基礎,給出了自己的見解:
“上市,首先意味著資本平臺的升級。我們可以用更低的成本融資,支持更大規模的內容生產和產業鏈整合。但我對上市后的發展,有幾個核心思路。”
“第一,內容為本,精品化、系列化、IP化。盛影的根基永遠是內容。上市后,我們會堅持‘減量提質’,集中資源打造頭部項目。
像《功夫足球》、《博物館奇妙夜》這類已經成功的IP,要持續開發系列。
同時,挖掘和培育新的原創IP,比如我們籌備的《四大名捕》劇版,以及一些具有中國獨特文化底蘊的故事,將其系列化、品牌化。藝人經紀也會更緊密地圍繞內容核心,打造明星與作品的良性互動。”
“第二,產業鏈垂直整合。我們已經布局了制作、發行、院線(通過中影盛世)、甚至未來的影視基地。上市后,要進一步加強各個環節的協同效應。
比如,利用自有院線為盛影出品的電影提供穩定的排片支持,利用發行網絡將內容價值最大化,利用影視基地降低制作成本并探索文旅融合。”
“第三,技術驅動與全球化。這也是我想跟您重點聊的第四點,關于數字電影的未來。”王盛的語氣帶著一種毋庸置疑的預見性。
“數字電影?”韓三坪目光一凝,這個話題在當前的中國電影界還屬于前沿探討。
“沒錯。”王盛肯定道,“膠片的時代正在過去,數字化是不可逆轉的潮流。這不僅僅是拍攝介質的改變,而是從制作、發行到放映的全產業鏈革命。”
他詳細闡述道:“制作端,數字攝影機越來越普及,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后期制作(特效、調色)也完全基于數字流程。
我們盛影已經在《博物館奇妙夜》和《功夫》中深度應用了數字特效,未來這會成為大片的標配。
與北電合作成立的產學研三結合視覺特效公司,便是為了掌握核心技術。”
“發行端,數字化的好處更是顛覆性的。現在我們的電影拷貝是笨重、昂貴的膠片。
如果實現數字發行,電影可以通過衛星傳輸或者高速硬盤直接發送到影院,省去了印制和運輸拷貝的巨大成本和時間,而且畫質永不磨損。
這對于需要快速反應的市場和多輪放映極其有利。”
“放映端,數字影院(DCI標準)是未來。雖然現在國內數字銀幕還很少,但我判斷,未來五到十年,將迎來一波數字影院建設的高潮。
它放映質量穩定,運營成本低,還能拓展非票房業務,比如直播大型賽事、演出等。上市后,我計劃推動‘中影盛世院線’加速數字化改造,搶占先機。”
王盛看著陷入沉思的韓三坪,最后總結道:“老師,電影的未來,必然是‘內容+科技+資本’的三位一體。
盛影上市,不僅僅是為了融資,更是為了建立一個能夠適應乃至引領這場變革的現代化企業平臺。
我們要用資本的力量,加速內容創新和技術升級,最終實現全球范圍內的文化影響力與商業價值的雙重成功。”
辦公室里安靜下來,只有茶香裊裊。
韓三坪久久沒有說話。
這不僅僅是一家公司的發展規劃,更是對中國電影產業未來路徑的一種深刻洞察和大膽構想。
良久,他長長地舒了一口氣,目光復雜地看著王盛,有欣賞,有感慨,更有一種托付重任的意味。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韓三坪由衷地說,“你小子,腦子里裝的東西,總是比我們快好幾步。上面讓我來聽聽你的想法,果然沒錯。”
他站起身,拍了拍王盛的肩膀:“就按你這個思路走下去!國內的市場復蘇、政策協調,包括上市最后的推動,我來幫你掃清障礙。你只管大膽地去闖,去布局。中國電影,需要你這樣的‘尖兵’,更需要你這樣的‘瞭望者’和‘破局者’。”
王盛也站起身,與韓三坪用力握了握手:“根基在國內,視野在全球。老師,我們一起。”
聊完工作上的事。
韓三坪又和王盛隨便聊了會閑話,便離開了,他還要趕著去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