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雙倍經費的行業震動
林姐盯著手機屏幕,手指在平板上劃了第三遍行業群聊記錄,眉頭越皺越緊。
“晚舟,你看見沒?有人發截圖說咱們這是搞‘資本特權’,還帶話題#影后拿錢砸場子#。”
顧晚舟正靠在休息區沙發,左手夾著半包薯片,右手刷著某影視制作人朋友圈——對方剛更新一條動態:“某些藝人自費升級場地,表面是奉獻,實則是逼行業內卷。”配圖是一張手寫預算表,紅筆圈出“安全成本”項,旁邊批注:誰來替普通劇組買單?
她咬了口薯片,含糊道:“讓他們吵,反正我沒動節目組一分錢。”
話音未落,手機震了。
來電顯示:陸硯之。
她接起,照例不說話。
那頭傳來鋼筆轉了一圈又落桌的聲音:“論文火了,但風向要變。”
“怎么?”
“有人開始把‘自費升級’和‘帶資進組’掛鉤,準備黑你操控制作。”
她輕笑:“那還不簡單?賬本甩出去就是。”
“已經安排了。”他頓了下,“但光曬支出不夠,得重新定義什么叫‘帶資進組’。”
電話掛了三秒,林姐湊上來:“真要把財務明細全公開?”
“怕什么?”顧晚舟把薯片袋捏扁,隨手扔進垃圾桶,“錢是我自己的,又不是貪的經費。”
---
半小時后,顧晚舟工作室官方微博突然更新。
長圖文標題:《關于古堡場地費用的說明》。
正文分四部分:原場地風險評估、升級方案技術參數、實際支出明細、資金來源聲明。
最炸的是最后一張圖——銀行轉賬憑證截圖,單筆金額七位數,備注欄清清楚楚寫著:“用于提升綜藝工業標準。”
底下評論瞬間爆炸。
“我劇組連威亞鋼絲都生銹,她居然自己掏錢建實景?”
“建議改名叫《論如何用個人資產推動行業基建》。”
“這才是真正的帶資進組好嗎?別人帶錢進組是為了加戲,她帶錢進組是為了保命。”
熱搜第三,#顧晚舟自費升級場地#,點擊量破億。
林姐看著數據,嘴角剛揚起,群里又跳出一條新消息。
某中型制作公司老板發語音:“這以后誰還敢接她的戲?萬一她說布景不安全,當場甩支票怎么辦?”
她臉色一沉:“這哪是夸她,這是怕被比下去。”
顧晚舟瞥了眼手機,回了條微信:“告訴他們,只要按我的安全標準來,我就敢掏錢。”
發送完,她順手點開陸硯之的朋友圈。
空的。
這家伙從不發朋友圈,連論文被收錄都沒動靜。
但她知道,更大的動作已經在路上。
---
零點整,陸硯之睜眼。
腦海里浮現出三條未來48小時內的熱搜詞條。
第一條:#顧晚舟帶資進組#
第二條:#綜藝拍攝事故頻發引熱議#
第三條:#某頂流私藏黑料被扒#
他坐起身,直接打開筆記本。
“來了。”
小唐早就蹲在門口,舉著電子倒計時牌,上面寫著“47:59:58”。
“陸老師,這次是不是又要寫通稿?”
“不止。”他敲鍵盤,“這次得改概念。”
文章標題很快定下:《“帶資進組”的真相:不是特權,而是責任》。
第一段就甩出猛料:“傳統意義上的‘帶資進組’,是藝人挾資本干預創作權。而顧晚舟的行為,本質是反向補貼行業短板——當整個行業因成本壓縮犧牲安全時,她選擇用自己的錢補上缺口。”
接著引用論文數據:“安全系數提升300%,演員受傷率下降82%。這不是炫富,是給行業補課。”
他還特意加了對比案例:“三年前某劇組因節省布景費使用劣質威亞,導致群演墜落癱瘓,賠償八十萬。如今顧晚舟提前投入百萬預防風險,算不算更負責任的投資?”
文末一句收尾:“當有人嘲笑她‘有錢了不起’時,別忘了——正是這些‘了不起’的人,才讓行業不至于倒退到用血肉搭布景的時代。”
小唐看完,眼睛發亮:“這稿能爆。”
“發布時間,明早八點。”陸硯之合上電腦,“現在睡覺。”
“您不喝咖啡了?”
“今晚不用熬。”他扯松領帶,“贏面已經鎖了。”
---
第二天早上七點五十五分,三大娛樂號同步轉發通稿。
八點十分,#顧晚舟帶資進組#沖上熱搜第一。
八點二十三分,#帶資進組新定義#空降第二。
前者掛著工作室財報截圖,后者鏈接全文,閱讀量十分鐘破百萬。
導演組辦公室炸了鍋。
制片人盯著微博后臺數據,聲音發顫:“這熱度……比我們招商發布會還高。”
副導演翻著評論區:“好多影視公司官微都在轉發,甚至有劇組宣布要重新評估威亞系統。”
總導演坐在主位,沉默良久,突然開口:“把B廳的安全預案打印出來,發給所有合作方。”
“意思是我們也要照這個標準來?”
“不然呢?”他冷笑,“現在全網都知道,有個影后用自己的錢,給綜藝立了個新標桿。”
---
林姐走進片場時,手里捏著最新招商意向表。
三大衛視綜藝負責人親自致電,問她顧晚舟下一個項目什么時候啟動。
“都說愿意配合她的安全標準。”林姐把文件塞進包里,走到顧晚舟身邊,“你這哪是拍綜藝,你是改行做行業改革了。”
顧晚舟正裹著羽絨服啃薯片,聞言抬頭:“有區別嗎?”
“當然有。”林姐壓低聲音,“以前是你懟人,現在是整個行業在跟著你走。”
她笑了笑,沒接話,低頭看手機。
陸硯之發來一張圖。
是某影視論壇熱帖截圖,標題:《建議將“顧晚舟標準”納入綜藝制作白皮書》。
帖子已被置頂,附言:“不是所有人都是影后,但每個演員都該有同等安全保障。”
她回復:“下次預知到‘行業革命’,記得提前叫我起床。”
對方秒回:“你根本沒睡。”
她正要打字,手機又震了。
是小唐發來的戰報:通稿被《中國綜藝報》轉載,標題改為《從“燒錢”到“投資”:一場由雙倍經費引發的認知革命》。
林姐也收到了推送,激動得差點跳起來:“這下連官方媒體都認了!”
顧晚舟卻只是把手機倒扣在膝蓋上,拿起記號筆,在布景圖紙上畫了個圈。
“這里。”她指著一處拐角,“加個緩沖墊,上次論文第14頁提過。”
工作人員立刻記下。
遠處,導演組幾個人圍在一起,正拿著打印版論文討論動作軌跡安全區間。
陸硯之書房里,電腦屏幕暗著。
他站在窗邊喝了口涼咖啡,手機彈出最后一條通知:#顧晚舟帶資進組新定義#,實時搜索量突破歷史峰值。
他回了條微信:“ROI計算完成,社會價值遠超預期。”
發送成功。
窗外天色微亮,城市剛剛蘇醒。
片場燈光刺眼,顧晚舟站起身,活動了下肩膀。
“下一組鏡頭準備好了嗎?”
工作人員點頭:“就等您了。”
她走向主棚,羽絨服拉鏈拉到下巴,左手還捏著那包沒吃完的薯片。
導播間內,林姐盯著監視器畫面,突然聽見身后腳步聲。
回頭一看,是總導演。
他手里拿著一份文件,封面寫著:《未來項目安全投入評估草案》。
“我們決定。”他說,“以后所有實景搭建,參照‘顧晚舟標準’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