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底的羊城,濕冷的北風卷著細雨,敲打著交易所的玻璃窗,噼啪作響。李宇軒立在街角,目光穿過朦朧的窗玻璃,落在那個熟悉的身影上——蔣銳元正扒著柜臺,面紅耳赤地揮舞著手中的股票單,與經(jīng)紀人激烈地爭執(zhí)著,唾沫星子偶爾濺到玻璃上,暈開一小片模糊的水漬。
他低聲罵了一句,攥緊的拳頭指節(jié)發(fā)白。上半年股市暴跌,蔣銳元虧得險些當?shù)綦S身配槍,那時他曾信誓旦旦,保證“再也不碰這勞什子”。誰知僅僅過了三個月,行情稍見回暖,他便又一頭扎了進去,比先前更加癡迷。
更令人心寒的是,前些日子靠幾支走勢詭異的股票賺了些錢,這人立刻忘乎所以——終日領(lǐng)著在交易所結(jié)識的所謂“朋友”出入風月場所,揮金如土,儼然一副暴發(fā)戶的做派,將那幾十個眼巴巴等著軍餉的老兄弟全然拋在了腦后。
想起昨日去營房,看見士兵們還在啃食發(fā)霉的糙米,而蔣瑞元卻在酒桌上炫耀那一席魚翅燕窩,他胸口便堵得發(fā)慌。
他不禁回想起半月前那次對話。那時他見蔣銳元沉溺交易所,忍不住問:“少東家,可還記得咱們來羊城所為何事?革命還革嗎?”
當時蔣銳元頭也不抬,眼睛盯著不斷跳動的行情屏幕,嗤笑一聲:“革命?革什么命。革命能一天掙兩千塊嗎?真革了命,還怎么掙錢?”
那語氣里的輕蔑,像根細針,扎得李宇軒心頭刺痛。他猛地記起之前無意間翻看到的蔣瑞元日記,里面分明寫著:“銀價大落三日,金融機關(guān)盡在外人之手,國人實受壓榨,可嘆也。”字里行間,滿是對家國命運的憂慮,對列強經(jīng)濟掠奪的憤懣。
“如今倒好,”他嘴角扯出一絲苦澀的笑,“股票漲了,革命的熱情便淡了,股票跌了,就對著日記本寫下‘可嘆也’,那革命熱情反倒高漲起來。這算什么?是把革命當作股市失意時的慰藉了么?”
他想起初識時的蔣瑞元,想起在上海為陳奇美守靈時,他眼眶通紅地發(fā)誓“革命不為掙錢,只為對得起天地良心”。可如今……
“時間,當真能改變一個人。”李宇軒望著交易所里那個手舞足蹈的身影,心頭像是被浸了水的棉絮填滿,又悶又重。許是這亂世過于磋磨,許是金錢的誘惑太過熾烈,那個曾眼里有光的青年,終究還是在股海的浮沉中,迷失了來路。
正出神間,蔣銳元興沖沖地從交易所里跑出來,手里捏著幾張簇新的銀票,周身還帶著未散的酒氣:“景行!景行!你猜我這次掙了多少?二十萬!整整二十萬吶!”
他把銀票拍在李宇軒面前,臉上是掩不住的得意:“夠裝備一個營了吧?我早說過這買賣能成!等我再賺上一筆,咱們就自己招兵買馬,何必再看陳炯名那老小子的臉色!”
看著他那醉意醺然、志得意滿的模樣,李宇軒心頭的火氣驟然熄了,只剩下深深的疲憊。他含糊地應和著,聽蔣銳元唾沫橫飛地講述所謂的“操盤心得”,說什么“要用股市賺來的錢資助革命”,要“讓洋人看看,華夏人也能玩轉(zhuǎn)金融”。
待蔣銳元說得口干舌燥,李宇軒才緩緩開口,聲音平靜得如同結(jié)了冰的湖面:“少東家,我打算去德國一趟。”
蔣銳元數(shù)著銀票的手猛地一頓,醉意醒了大半:“怎么了景行?出什么事了?”
李宇軒垂下眼瞼,掩去眸中復雜的情緒:“回少東家,我在德國的恩師去世了。就是當年在柏林軍校教我炮兵戰(zhàn)術(shù)的施耐德教授。我想去送他最后一程。”
這理由是他方才在街角臨時編造的。施耐德教授確是他的恩師,但上月收到的信里還說老先生身體硬朗,何來突然去世?他只是想離開,逃離這令人窒息的股海喧囂,逃離這個變得越來越陌生的“少東家”。
蔣銳元愣了片刻,看著李宇軒緊繃的側(cè)臉,先前那股興奮勁兒霎時消散無蹤。他心知李宇軒這些日子心里不痛快,也明白自己這半年來的行徑確實不堪。沉默半晌,他抬手拍了拍李宇軒的肩膀:“行,景行。路上小心,早去早回。”
沒有追問,沒有強留,語氣里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歉疚。
“是,少東家。”李宇軒躬身應道,隨即轉(zhuǎn)身離去,未曾回頭。
回到住處收拾行裝時,他的目光落在墻上那張泛黃的世界地圖上,手指無意識地劃過德國所在的位置。其實他也不知此去德國能做些什么,或許只是想回到一個更純粹的地方——當年在柏林軍校,每日所思無非是如何將炮打得更準,隊列站得更齊,無需琢磨人心叵測,亦不用眼見兄弟在金錢欲望中沉淪。
收拾到一半,他從箱底翻出一個褪了色的筆記本,里面夾著一張照片——是六年前在紐約某家咖啡館,他與羅斯福的合影。照片上的羅斯福身姿挺拔,笑容意氣風發(fā),而他自己,眼中還帶著剛從三湘出來時的青澀。
“不知他現(xiàn)在如何了。”李宇軒輕輕摩挲著照片邊緣,忽然想起羅斯福曾說過的話:“你屬于更廣闊的世界。”當時只當是尋常客套,如今想來,或許真該去看看那片更廣闊的天地,看看別人在這紛亂世道中,是如何守住本心的。
他將筆記本塞進行囊,又放入一本《德國陸軍操典》,那是施耐德教授贈他的禮物,扉頁上寫著“為祖國而戰(zhàn),而非為權(quán)力”。這句話,他曾在蔣銳元面前念過,那時對方還笑著贊道“此言甚善”。
次日清晨,天光未亮,李宇軒便提著行李到了碼頭。蔣銳元沒有來送行,只派副官送來一個信封和五千塊大洋,信上面只有寥寥數(shù)字:“路上保重,等你回來。”
李宇軒將大洋收好,字條仔細折起,夾進筆記本里。他明白,蔣銳元并非全無心肝,只是拉不下臉面。或許待他歸來,這人已從股海中抽身,又或許……
輪船拉響汽笛,緩緩駛離碼頭。羊城的輪廓在視野中漸漸模糊,縮成灰蒙蒙的一團。李宇軒獨立甲板,任憑凜冽的海風灌入衣領(lǐng)。海面霧氣彌漫,前路茫茫,他心頭卻莫名一輕。
或許離開并非逃避,只是想尋一處清凈,重新厘清自己該走的路。
他想起溪口那個年方六歲的兒子,上次來信說已會背誦《三字經(jīng)》,還整日纏著奶奶要“打壞蛋的槍”。嘴角不禁浮起一絲笑意——無論少東家變成何等模樣,無論這世道如何不堪,總有些人與事,是值得拼力守護的。
輪船破開晨霧,向著遙遠的歐洲駛?cè)ァ@钣钴幫吓苑瓭L的白色浪花,心中默念:“待我歸來,總需做些真正值得的事情。”
他隱隱覺得,這世上總有些東西,比那紅綠跳動的數(shù)字更為緊要——比如兄弟情義,比如最初的本心,比如那些鐫刻在骨血里的,關(guān)于革命與家國的樸素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