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總統府出來后,李宇軒立即趕往第五軍駐地。他要確保這支部隊隨時保持最佳狀態,以應對可能的外敵入侵。
在軍營里,他召集團以上軍官開會。當他說出江原本準備調動第五軍參與剿那邊的消息時,會場頓時嘩然。
“軍座,委員長這是要斷送我們的國防力量啊!”第一師師長激動地說,“第五軍要是打光了,日本人來了誰去抵擋?”
參謀長比較冷靜:“不過,委員長的擔憂也不無道理。那邊勢力確實在坐大,若不盡早剿滅,恐怕會后患無窮。”
“兩害相權取其輕。”李宇軒沉聲道,“那邊人之患,尚可控制。外敵入侵,則是亡國之禍。我們必須保存實力,以備不時之需。”
會后,李宇軒獨自登上軍營的瞭望塔。遠眺東北方向,他心中充滿憂慮。自從去年中東路事件后,日本關東軍的活動越來越頻繁,種種跡象表明,他們正在醞釀更大的陰謀。
“時間不多了。”他喃喃自語,“必須加快國防建設的步伐。”
就在李宇軒為保存第五軍實力而奔走時,校長已經在籌劃第二次“圍剿”。這一次,他調集了十八個師又三個旅,總兵力達二十萬人,誓要一雪前恥。
在南昌行營,校長親自召見各部隊指揮官。他站在巨大的沙盤前,手持教鞭指點江山:“此次圍剿,要采取''穩扎穩打,步步為營''的戰術。各部要密切配合,逐步推進。”
與此同時,在贛南的中央蘇區,泳之和玉接也在積極備戰。在軍事會議上,泳之敏銳地指出:
“校長這次來勢更兇,但敵人的弱點也很明顯。各部之間矛盾重重,指揮不統一。我們要繼續采取誘敵深入的戰術,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
4月,第二次“圍剿”正式開始。金陵軍分四路向蘇區推進,但正如泳之所料,各部配合生疏,進展緩慢。
5月的一天深夜,李宇軒被緊急召見。當他趕到總統府時,發現校長面色異常凝重。
“剛剛接到密報,”校長將一份電報推到他面前,“日本關東軍近期調動頻繁,恐怕要有大動作。”
李宇軒心中一震,快速瀏覽電報內容。情報顯示,關東軍正在向奉天、長春等地增兵,同時加緊進行軍事演習。
“校長,現在您明白我為什么堅持要保存第五軍了吧?”李宇軒沉聲道,“外患迫在眉睫啊!”
校長長嘆一聲:“景行,或許你是對的。傳令下去,第五軍立即進入一級戰備,隨時準備開赴北方。”
就在這個關鍵時刻,前線的戰報不斷傳來。紅軍運用靈活機動的戰術,連續取得富田、白沙等多個勝利,金陵軍損失慘重。
6月,正當第二次“圍剿”進入關鍵階段時,北方的局勢進一步惡化。日本關東軍頻頻制造事端,戰爭陰云籠罩東北。
“傳令前線部隊,”校長不得不做出艱難決定,“暫停進攻,轉入防御。”
面對日益緊張的國際形勢,李宇軒加緊了備戰工作。他親自督導兵工廠擴大生產,同時命令第五軍進行針對性訓練。
在長江邊的一次軍事演習中,李宇軒對官兵們說:
“弟兄們,我們很可能馬上就要面對真正的強敵。日本人裝備精良,訓練有素,這一戰將會異常艱苦。但是,為了國家,為了民族,我們必須挺身而出!”
“誓死報國!”官兵們的吶喊聲響徹云霄。
而在另一邊的閩西北,烈日炎炎。泳之站在建寧城外的高地上,遠眺著綿延的武夷山脈。他手中的馬鞭輕敲著皮靴,眼神中透著深思熟慮的銳利。
“政委,各部隊已經準備就緒。”參謀長前來匯報,“只是……不少同志對放棄閩西北根據地想不通。”
泳之轉過身,目光掃過身后待命的將士。他們剛剛在建寧打了勝仗,此刻卻要主動放棄這片用鮮血換來的根據地。
“告訴同志們,”泳之的聲音沉著有力,“我們這不是逃跑,而是要把敵人引進我們的主場。就像釣魚,要先放線。”
7月10日清晨,那邊一方面軍主力悄然開拔。這支三萬余人的隊伍沒有選擇直接撤回贛南,而是沿著閩贛交界的崎嶇山路秘密行進。泳之與玉接并肩走在隊伍前列,兩人的布鞋很快就被露水打濕。
“老總啊,”泳之望著連綿的群山說道,“校長這回來勢更兇,三十萬大軍想要一口吃掉我們。我們就帶他們在這大山里轉一轉,看看是誰先累趴下。”
玉接會意一笑:“正好讓這些金陵軍嘗嘗我們軍隊鐵腳板的厲害。”
行軍途中,泳之不時停下來與當地老鄉交談。在一個叫黃陂的小村莊,有位老農認出了他:“政委,你們這是往哪里去啊?”
泳之笑著遞給老農一支煙:“老人家,我們這是要給金陵軍帶路呢,帶他們去看看我們贛南的好風光。”
夜幕降臨時,部隊在深山密林中宿營。泳之借著篝火的微光,在地圖上仔細標注著行軍路線。他對身邊的指揮員們解釋道:
“我們走閩贛交界,就是要讓敵人摸不清動向。何應親現在一定在猜測我們是打算東進福建,還是西返贛南。等他們想明白的時候,我們已經在家門口以逸待勞了。”
果然,就在那邊軍隊秘密回師的同時,金陵軍前線總指揮何應親正在南昌行營里對著地圖大發雷霆:“那邊軍隊的主力到底在哪里?空軍偵察都是吃干飯的嗎?”
7月,局勢繼續惡化。日本軍部公然叫囂要“徹底解決滿蒙問題”,關東軍的挑釁行為變本加厲。
金陵總統府內,校長終于認識到事態的嚴重性,他緊急召見李宇軒:“立即制定北上作戰計劃,第五軍要做好隨時出戰的準備。”
然而,一切都已經太遲了。就在他們緊張備戰之時,關東軍已經完成了最后的部署。
站在軍事地圖前,李宇軒久久凝視著東北地區。他知道,這一次,第五軍真的要奔赴戰場了。
“這一去,不知有多少弟兄能夠回來。”他輕聲嘆息,眼神中既有憂慮,更有堅定。
窗外,雷聲隆隆,暴雨將至。一場改變華夏命運的風暴,即將在東北大地掀起。